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劳动中成长
【作者】 王 征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箭小学)
——浅谈小学生劳动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主张:劳动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所以劳动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不够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方式有待改善。
(1)学习成绩重于劳动教育。
(2)把劳动作为惩罚的工具,让孩子产生厌恶情绪。
(3) 课内外结合不够,劳动形式单一,课时数量不足。
(4) 教师队伍不足,缺乏物质保障。
2、家庭劳动教育薄弱,家长包办现象严重。
(1)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丧失劳动能力。
(2) 家庭劳动类型简单,劳动时间少
(3) 传统观念主导,学生不爱劳动,劳动技能低
二、改善劳动教育问题的建议
1、 学校、教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传统观念
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只有在思想上真正的认识到劳动教育在提升小学生整体素质上的重要作用,才能够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观,进而对小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发扬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精神,让勤劳致富的思想传承。
2、 安排专业老师,确保劳动课时
学校应该严格执行,并实施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不得将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作为“纸上谈兵”的假想行为,不应存在也不得存在占 用或者变相占用学生劳动课程的现象;另外,每周还应当安排一至两次劳动实践课程,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增加不同的劳动体验。同时安排专业、有丰富劳动教育经验的劳动老师进行教学,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地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劳动课程的兴趣。
3、 整合学科资源,丰富劳动课程,
将劳动课从简单的打扫卫生转变为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多种类别的实践课程,比如:和科学、道法等实践性较强的科目结合起来,利用学校有效的资源进行整合。五年级科学《观察种子的成长》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从播种到收获亲自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成长。又比如将劳动故事宣传,公益劳动的参与,劳动后体验的诉说等活动与道法课、语文课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相结合,促进劳动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4、 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活动,加强教育渗透
(1) 开展班级活动,组织少先队活动
(2) 加强社会活动,进行主题教育活动
(3)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良好的环境氛围能够促进学生养成习惯。可以通过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邀请劳动模范到学校作报告、表彰学生中的劳动积极分子、在“五一”劳动节开展征文或者演讲比赛或者文艺演出、开展手工作品比赛,在教室和校园内张贴宣传标语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使劳动教育的 培养目标得以落实。
5、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积极鼓励孩子劳动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比如平时孩子打扫卫生、整理内务时和他一起制定合理的日程计划,并和他一起严格遵守,家长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那么言传身教起到的效果会比单一的说教更好。同时,进行正强化教育,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听到表扬,严厉的批评和打击会使孩子丧失劳动的积极性,所以孩子在劳动结束后要及时给予正面评价,有不当的地方也应该温柔提醒,鼓励其下次做得更好。
6、家长学会放手,培养劳动兴趣
事事包办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所以,家长要学会放手,相信孩子能够做好,即使第一次的劳动差强人意,也不要气馁,继续鼓励,久而久之,孩子会越做越好。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家长多给予干家务的孩子以鼓励和奖励;在家中组织劳动比赛、制作劳动光荣榜、同孩子一起安排未来一周的家务劳动内容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有了劳动兴趣,劳动就有了正能量,学生才真正能够从劳动学到知识,锻炼能力。
7、 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对小学生的教育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这就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利用现代的网络方式微信、QQ等媒介进行信息共享,让双方了解在孩子在另外一个方面的情况,学校也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来和家长之间互通学生的教育情况。学校向家长提出积极配合学校劳动教育相关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家长的监督来进行落实,而家长则需要把学生的劳动状况如实的向学校反映,两者之间要密切合作。因为劳动课的各种条件限制,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这就需要家长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家中参与家庭劳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培训班等方式来帮助家长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小学作为人生的启蒙阶段,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当予以重视。教师应当协同家长,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树立起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如何在劳动中获得快乐,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小学生而言,劳动不单是扫地做值日,而是要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高尔基曾说过: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勤于劳动,用“劳动星火”点亮成功的明灯,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最终获得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