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从中考试题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
【作者】 宋晓慧
【机构】 (广西柳州市钢一中学)
【正文】摘 要:以广西柳州市2020年中考试题为切入点,寻找初高中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的衔接,分析典型试题,并为高中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初中;中考;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常识和化学基本观念是初中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在生活、生产上的某些应用。进入高中阶段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明显增加,化学知识逐渐趋向系统化,理论化,学生不仅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还要有创新意识。
通过高中化学必修课本和初中化学教材的对比,以及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初,高中化学某些知识点上存在脱节。从原子结构看,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于原子结构只要求了解,对于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只是常识性介绍,而高中要求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化学用语看,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要求能正确书写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但在高中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不能计算化合价,到了高三还不会化合价计算,并且很多化学式不会写;从化学反应看,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要求了解复分解反应条件,所以在高中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物质的溶解性了解不够,两个离子能否生成沉淀不清楚,造成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困难。
因此,我们通过研究中考试题,寻找初高中化学的知识点的衔接,为初高中老师和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化学提供一些帮助。
二、中考典型案例分析及思考
纵观广西柳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很多题目都出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并且是试题的难点。选择其中典型题目,进行知识点分析,并探讨衔接考点对我们日常教学的启示。
例.华为公司作为我国高科技的代表,一直致力于核心技术的开发。2019年,华为公司推出了5G商用芯片。制造芯片需要用到高纯硅,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硅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1)写出CO的任意一点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类似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请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整个制备过程必须在无水、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考生认识并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引导考生关注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考查考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同时,引导考生活学活用,注重能力培养,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考生,这也是初、高中知识考查方式的一致性,在高考中也经常以工艺流程图的形式来考查考生。
本题以现今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5G科技中芯片制造所需的硅来设置真实问题情境,考查了中考考生在熟悉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碳等物质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根据流程图推测二氧化硅的性质以及陌生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通过工艺流程图的方式向考生提供知识信息,考查考生独立思考、信息加工等关键能力。而这也正是高考对高中学生的要求,根据已有知识将其整合为新的知识块,进而整理、升华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点评:本题既是体现中考与高考题型一致性的典型,也是落实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把考试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发展阶段特点紧密联系起来”。在中考和高考大纲中都明确提出注重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特别是考查考生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此类题分析,也对我们初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初中教学内容在某些方面要适当的拓展,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所学,并为高中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中考中出现此类题型做好准备。
三、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一些思考
1.高中教师应重视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高一新生刚开始学习高中化学前,高中教师应当了解初中教材。对于高一化学新知识点应当适当回顾初中知识,减少知识坡度,使学生顺利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例如讲解氧化还原反应前,利用一两节课从新回顾化合价计算,化学式书写,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又如学习物质的量之前,和学生共同回顾什么是分子,原子,离子以及书写等内容。
2.完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认知习惯。讲授含有初高中衔接的知识点时,应当对该知识进行梳理,减少知识跨度,教学设计上要有初高中知识衔接的体现。比如在学习氯气性质时,回顾氧气的有关知识,减少学生学习的陌生感。在比如学习硅的性质时,回顾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的问题一直存在,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要总是抱怨初中教师很多知识点没有介绍或讲解深度不够,而是应该去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和过渡,让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希望本文能为高中教师衔接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初中;中考;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常识和化学基本观念是初中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在生活、生产上的某些应用。进入高中阶段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明显增加,化学知识逐渐趋向系统化,理论化,学生不仅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还要有创新意识。
通过高中化学必修课本和初中化学教材的对比,以及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初,高中化学某些知识点上存在脱节。从原子结构看,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于原子结构只要求了解,对于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只是常识性介绍,而高中要求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化学用语看,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要求能正确书写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但在高中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不能计算化合价,到了高三还不会化合价计算,并且很多化学式不会写;从化学反应看,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要求了解复分解反应条件,所以在高中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物质的溶解性了解不够,两个离子能否生成沉淀不清楚,造成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困难。
因此,我们通过研究中考试题,寻找初高中化学的知识点的衔接,为初高中老师和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化学提供一些帮助。
二、中考典型案例分析及思考
纵观广西柳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很多题目都出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并且是试题的难点。选择其中典型题目,进行知识点分析,并探讨衔接考点对我们日常教学的启示。
例.华为公司作为我国高科技的代表,一直致力于核心技术的开发。2019年,华为公司推出了5G商用芯片。制造芯片需要用到高纯硅,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硅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1)写出CO的任意一点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类似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请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整个制备过程必须在无水、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考生认识并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引导考生关注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考查考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同时,引导考生活学活用,注重能力培养,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考生,这也是初、高中知识考查方式的一致性,在高考中也经常以工艺流程图的形式来考查考生。
本题以现今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5G科技中芯片制造所需的硅来设置真实问题情境,考查了中考考生在熟悉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碳等物质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根据流程图推测二氧化硅的性质以及陌生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通过工艺流程图的方式向考生提供知识信息,考查考生独立思考、信息加工等关键能力。而这也正是高考对高中学生的要求,根据已有知识将其整合为新的知识块,进而整理、升华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点评:本题既是体现中考与高考题型一致性的典型,也是落实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把考试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发展阶段特点紧密联系起来”。在中考和高考大纲中都明确提出注重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特别是考查考生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此类题分析,也对我们初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初中教学内容在某些方面要适当的拓展,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所学,并为高中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中考中出现此类题型做好准备。
三、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一些思考
1.高中教师应重视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高一新生刚开始学习高中化学前,高中教师应当了解初中教材。对于高一化学新知识点应当适当回顾初中知识,减少知识坡度,使学生顺利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例如讲解氧化还原反应前,利用一两节课从新回顾化合价计算,化学式书写,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又如学习物质的量之前,和学生共同回顾什么是分子,原子,离子以及书写等内容。
2.完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认知习惯。讲授含有初高中衔接的知识点时,应当对该知识进行梳理,减少知识跨度,教学设计上要有初高中知识衔接的体现。比如在学习氯气性质时,回顾氧气的有关知识,减少学生学习的陌生感。在比如学习硅的性质时,回顾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的问题一直存在,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要总是抱怨初中教师很多知识点没有介绍或讲解深度不够,而是应该去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和过渡,让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希望本文能为高中教师衔接教学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