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文理科高中英语教学差异性探究
【作者】 陆 婷
【机构】 (贵州省都匀二中)
【正文】 摘 要:高中阶段,文理科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其学习方法有所不同。高中英语教师应有所了解,并在教学时有所不同,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文理科;差异
一、探究的起因
大学时期,每到期末考试,室友的不同应对方式让我产生了探究的想法。我的大学宿舍中(包含我)共有7人,学习的均是语言专业(属文科专业)。其中5人高中阶段为文科学生,2人高中阶段为理科学生。文科室友在考试前直接拿着复习资料背诵,而高中为理科方向的我们两拿着复习资料是不能直接背诵下来的,我们需要回到课本,找到背诵资料上所涉及的内容,理解并消化为自己所能接受的知识后再进行背诵(当然在理解的过程中已记得大部分内容)。当时我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性?
四年后我站上了三尺讲台,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也发现了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在学习习惯与风格上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二、数据基础
从教十余年来,已教了三届。第一届为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第二届也为一文一理,第三届为两个理科班。
三、文理科学生学习上的差异
1、文理科学生思维形式的差异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是三种普遍的思维形式。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亦称逻辑思维。理科生更多运用该思维。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具体形象来展开的思维过程,亦称直感思维。文科生更多运用该思维。
2、文理科学生学习风格上的差异
文理科学生在学习风格上也有较大差异。文科学生在语言学习上较为主动,他们会较主动地去学习词汇、句型、语法等。而理科生较被动,他们更多的是完成作业。
3、文理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喜好不同
文科学生喜欢概念性的知识,他们通过记忆将知识不断巩固。而理科生喜欢练习,他们习惯于通过反复操练来巩固所学知识。这也和他们所学的其他科目属性有关。文理科的科目最明显的差异在于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文科综合需要大量的记忆加上理解,而理科综合则是需要大量刷题。
四、英语教学在文理科班级的差异
(以语法和听力两种课型为例)
1、语法课
语法课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学生在学习时不太能提起兴趣。这时,就需要针对文理科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科班可先进行概念性的描述,边描述边讲解,待学生了解的差不多之后再加以练习巩固;而对于理科生而言,“先学后教”的方法在语法课上就更加适合。即是让学生先做相关练习,然后他们总结,然后再赋以概念性知识,最后在加以练习巩固。文科班可让学生记忆语法概念,习题针对性地给出,题海战术在文科班不一定能奏效。相反的,理科班需大量练习,才能让他们对语法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2、听力课
听力一直是学生比较头痛的部分,当然这和地域性有关。我所任教的学校处于西南地区,接触英语的机会不多。因此,听力也相对来说较为困难。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文理科班级的教学模式也略有差异。
(1)重视听写。正确的输入才有正确的输出。很多老师在词汇检测时,更喜欢用英翻中或中翻英的形式。但这样的话,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就无法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文科班由于女生较多,普遍发音比理科班发音好。因此,理科班需加强该部分。
(2)情景词汇的巩固。听力内容场景都比较偏生活化,因此需进行一些必要词汇的记忆。该方法在理科班较为有效。
(3)精听精讲。英语教师都经过大学的专业知识学习,都知道精听是提升英语听力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在文科班相较于理科班更好实施。因此,精听时穿插其他内容在理科班比重更大。
五、文理科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在考试题型中的体现
我所在地区高考试卷共有七个部分,满分150分。各个题型及所占分值分别为:听力(30分)、阅读(30分)、七选五(10分)、完形填空(30分)、语法填空(15分)、短文改错(10分)、书面表达(25分)。其中,高考听力测试一共有两次(9月和3月各一次),最终高考听力成绩取两次最高。因此,6月8日下午英语科考试时,学生只考6个版块,共120分。
通常来说,听力、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这几个题型,文科生做得比理科生好。因为文科班女生多,她们语感普遍比男生好,词汇量较大,且擅长于记忆,因此在这几个规律性较强的题目中,她们较容易拿到分。近几年,随着高考英语题目的开放性,灵活性增大,女生在语言类学科的优势慢慢减弱。例如,近年来,阅读理解题型中,考查推断、归纳和概括等高阶阅读理解能力比例加大。也即是说,对语篇理解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七选五和完型填空就像“拼图”游戏,只不过一个是用句子去拼,一个是用单词去拼。这两个题型中的文章是不完整的,需要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是理科生比文科生擅长的地方。
因此,在进入到高考二轮复习时,对文理科班级同一题型的复习时间与训练力度也是需要有所差别的。
六、结语
总的来说,文科生更偏向于理论性、记忆性的知识;而理科生则比较排斥记忆性的知识点,他们更喜欢通过练习而总结出规律。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当因材施教,避免千篇一律。
参考文献:
[1]郭芒.高中英语教学中针对文理科生差异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
[2]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2011.07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文理科;差异
一、探究的起因
大学时期,每到期末考试,室友的不同应对方式让我产生了探究的想法。我的大学宿舍中(包含我)共有7人,学习的均是语言专业(属文科专业)。其中5人高中阶段为文科学生,2人高中阶段为理科学生。文科室友在考试前直接拿着复习资料背诵,而高中为理科方向的我们两拿着复习资料是不能直接背诵下来的,我们需要回到课本,找到背诵资料上所涉及的内容,理解并消化为自己所能接受的知识后再进行背诵(当然在理解的过程中已记得大部分内容)。当时我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性?
四年后我站上了三尺讲台,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也发现了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在学习习惯与风格上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二、数据基础
从教十余年来,已教了三届。第一届为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第二届也为一文一理,第三届为两个理科班。
三、文理科学生学习上的差异
1、文理科学生思维形式的差异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是三种普遍的思维形式。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亦称逻辑思维。理科生更多运用该思维。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具体形象来展开的思维过程,亦称直感思维。文科生更多运用该思维。
2、文理科学生学习风格上的差异
文理科学生在学习风格上也有较大差异。文科学生在语言学习上较为主动,他们会较主动地去学习词汇、句型、语法等。而理科生较被动,他们更多的是完成作业。
3、文理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喜好不同
文科学生喜欢概念性的知识,他们通过记忆将知识不断巩固。而理科生喜欢练习,他们习惯于通过反复操练来巩固所学知识。这也和他们所学的其他科目属性有关。文理科的科目最明显的差异在于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文科综合需要大量的记忆加上理解,而理科综合则是需要大量刷题。
四、英语教学在文理科班级的差异
(以语法和听力两种课型为例)
1、语法课
语法课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学生在学习时不太能提起兴趣。这时,就需要针对文理科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科班可先进行概念性的描述,边描述边讲解,待学生了解的差不多之后再加以练习巩固;而对于理科生而言,“先学后教”的方法在语法课上就更加适合。即是让学生先做相关练习,然后他们总结,然后再赋以概念性知识,最后在加以练习巩固。文科班可让学生记忆语法概念,习题针对性地给出,题海战术在文科班不一定能奏效。相反的,理科班需大量练习,才能让他们对语法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2、听力课
听力一直是学生比较头痛的部分,当然这和地域性有关。我所任教的学校处于西南地区,接触英语的机会不多。因此,听力也相对来说较为困难。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文理科班级的教学模式也略有差异。
(1)重视听写。正确的输入才有正确的输出。很多老师在词汇检测时,更喜欢用英翻中或中翻英的形式。但这样的话,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就无法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文科班由于女生较多,普遍发音比理科班发音好。因此,理科班需加强该部分。
(2)情景词汇的巩固。听力内容场景都比较偏生活化,因此需进行一些必要词汇的记忆。该方法在理科班较为有效。
(3)精听精讲。英语教师都经过大学的专业知识学习,都知道精听是提升英语听力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在文科班相较于理科班更好实施。因此,精听时穿插其他内容在理科班比重更大。
五、文理科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在考试题型中的体现
我所在地区高考试卷共有七个部分,满分150分。各个题型及所占分值分别为:听力(30分)、阅读(30分)、七选五(10分)、完形填空(30分)、语法填空(15分)、短文改错(10分)、书面表达(25分)。其中,高考听力测试一共有两次(9月和3月各一次),最终高考听力成绩取两次最高。因此,6月8日下午英语科考试时,学生只考6个版块,共120分。
通常来说,听力、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这几个题型,文科生做得比理科生好。因为文科班女生多,她们语感普遍比男生好,词汇量较大,且擅长于记忆,因此在这几个规律性较强的题目中,她们较容易拿到分。近几年,随着高考英语题目的开放性,灵活性增大,女生在语言类学科的优势慢慢减弱。例如,近年来,阅读理解题型中,考查推断、归纳和概括等高阶阅读理解能力比例加大。也即是说,对语篇理解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七选五和完型填空就像“拼图”游戏,只不过一个是用句子去拼,一个是用单词去拼。这两个题型中的文章是不完整的,需要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是理科生比文科生擅长的地方。
因此,在进入到高考二轮复习时,对文理科班级同一题型的复习时间与训练力度也是需要有所差别的。
六、结语
总的来说,文科生更偏向于理论性、记忆性的知识;而理科生则比较排斥记忆性的知识点,他们更喜欢通过练习而总结出规律。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当因材施教,避免千篇一律。
参考文献:
[1]郭芒.高中英语教学中针对文理科生差异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
[2]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