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 廖文锋 申珍贤
【机构】 (广西容县杨梅镇六美小学)
【正文】摘 要:农村小学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自卑、性格孤僻、行为怪异、叛逆等是他们心理问题的显著表现。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究,进而提出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以便帮助农村小学生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农村小学留守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
今天的小学生多为家庭溺爱型子女,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些探讨。
一、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素质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修养,以适应当今教育的需要。首先,教师自己应该是个人格健全和综合素质良好的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必须乐观随和,心胸宽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能包容接纳每位学生,处事公平合理。其次,在工作中,教师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积极向上、尊重他人、言行一致的良好心理品质展现出来,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认同你,师生心灵相通,情感上有共鸣。再次,教育主管部门要针对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提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的支持与教学活动设计,以作为相应的课程指导和阅读需要。
二、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渗透各个学科教学中
学校各学科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培养,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学科教学完成的。因此,各学科课堂教学在实践和地位上的优势,有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运用基本的辅导理论和辅导技能,有针对性的、科学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社会,他们在学校里的一切互动将对他们的以后人生产生深远影响。看上去简单、幼稚的小学生,在这一重要的心理发展时期常常出现心理困扰。通过学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让心理健康教育伴随学生校园生活的每个时刻,又可以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结合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众多渠道,不断探究心理辅导途径,逐步形成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常态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三、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得以训练、强化、巩固,达到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为此,学校要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营造教育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情感、心理上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让学生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得到满足、释放、宣泄,发展学生潜能;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教师要善于在活动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满足学生施展才华的需要,增强自信等。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挫折承受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等等,让学生肯定自我,学会与人交往,树立集体荣誉感,融洽师生、同学关系,感受集体的温暖,感悟人性的真善美,让稚嫩的心灵在实践活动中得于启迪、励炼、升华。
四、学校、家庭、社会力量齐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学校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的功能,经常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培训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家长传统的教养方式。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家长要明白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作为小学生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下转第52页))(上接第53页)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和谐大家庭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
社会是小学生成长的大环境,各种社会现象、舆论、影视文化等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向家长、学生宣传正面的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尽力保障学生的心理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和谐、相融,不让孩子们在复杂的社会中迷失方向。
随着社会的重视,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整合社会力量,共同搭建小学生爱心教育平台。政府要针对部分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的现状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健康发展。
小学生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我认为农村小学生本身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学会正确应对挫折和逆境,培养坚强意志,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从而使自己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春风化雨,大爱无声,让全社会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像知时节的春雨,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小学生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小学学生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驱除蒙昧,收获希望,使他们的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2020年第3期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
今天的小学生多为家庭溺爱型子女,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些探讨。
一、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素质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修养,以适应当今教育的需要。首先,教师自己应该是个人格健全和综合素质良好的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必须乐观随和,心胸宽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能包容接纳每位学生,处事公平合理。其次,在工作中,教师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积极向上、尊重他人、言行一致的良好心理品质展现出来,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认同你,师生心灵相通,情感上有共鸣。再次,教育主管部门要针对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提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的支持与教学活动设计,以作为相应的课程指导和阅读需要。
二、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渗透各个学科教学中
学校各学科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培养,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学科教学完成的。因此,各学科课堂教学在实践和地位上的优势,有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运用基本的辅导理论和辅导技能,有针对性的、科学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社会,他们在学校里的一切互动将对他们的以后人生产生深远影响。看上去简单、幼稚的小学生,在这一重要的心理发展时期常常出现心理困扰。通过学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让心理健康教育伴随学生校园生活的每个时刻,又可以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结合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众多渠道,不断探究心理辅导途径,逐步形成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常态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三、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得以训练、强化、巩固,达到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为此,学校要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营造教育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情感、心理上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让学生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得到满足、释放、宣泄,发展学生潜能;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教师要善于在活动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满足学生施展才华的需要,增强自信等。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挫折承受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等等,让学生肯定自我,学会与人交往,树立集体荣誉感,融洽师生、同学关系,感受集体的温暖,感悟人性的真善美,让稚嫩的心灵在实践活动中得于启迪、励炼、升华。
四、学校、家庭、社会力量齐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学校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的功能,经常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培训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家长传统的教养方式。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家长要明白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作为小学生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下转第52页))(上接第53页)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和谐大家庭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
社会是小学生成长的大环境,各种社会现象、舆论、影视文化等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向家长、学生宣传正面的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尽力保障学生的心理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和谐、相融,不让孩子们在复杂的社会中迷失方向。
随着社会的重视,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整合社会力量,共同搭建小学生爱心教育平台。政府要针对部分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的现状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健康发展。
小学生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我认为农村小学生本身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学会正确应对挫折和逆境,培养坚强意志,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从而使自己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春风化雨,大爱无声,让全社会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像知时节的春雨,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小学生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小学学生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驱除蒙昧,收获希望,使他们的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