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党校教师党性修养的路径探讨
【作者】 陈 娟
【机构】 (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委党校)
【正文】摘 要: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性修养可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增强党员的团结。提高党校教师党性修养,是提高党校教师自身素质、坚持党校姓党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阐述提高党校教师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提高党校教师党性修养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提高;党校教师;党性修养;路径探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自我党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对党员的教育培养,从中央到地方都创办了供党员学习,培训的的专门学校——党校。各级党校肩负着教育培养党员的历史重任,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样的‘不一般’对党校师资的要求也不一般,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也应该不一般。”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党校教师应该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把党性修养作为其发展的永恒任务。
一、提高党校教师党性修养的重意义
党校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培才的重任。党校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要阵地,党校的这一角色定位决定了党校教师必须坚持党校姓党的基本原则,把党性修养作为党校教师的必修课,贯穿于党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党员培训课程的各方面。
(一)提高党校教师党性修养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的意识形态挑战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加,国外的思想、政治、文化对我国人产生了强烈冲击和影响。国内出现与国外敌对势力同流合污的理论人物,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党领导的合法性等进行攻击和否定,对意志薄弱,立场不坚定的大学生、党员干部中,出现理想信念动摇、政治信仰不坚定等现象。党校作为党员培训学习的主阵地,党校教师肩负直接培养教育党员任务,必须率先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做政治信仰坚定,政治觉悟高,党性意识强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占领思想阵地,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创造一个发展机遇和思想安全的环境。
(二)提高党校教师党性修养是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的需要
党校是培养党员干部的摇篮,因党而立,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是党的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的性质规定了党校的特点与性质,党校始终与党的建设紧密相连,在党建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党校接受教育培训的是来自各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因此,党校教师只有具备高于这些党员的知识储备和理想信念,才能为党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干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塑造一批领军人。
(三)党校教师提升党性修养是榜样育人的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重视党员队伍的建设。随着反腐倡廉的深入推进,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基于此,就应当及时给党员补足精神上的“钙”。而党校是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党校教师承担着为党员补钙立骨的重要职责。这就对党校教师提升党性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以身示范。
二、提高党校教师党性修养的具体路径探讨
(一)增强党校教师的理想信念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党校教师应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以身作则的原则,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做一个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党校人。首先,在思想上,党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理想信念是党校人的必修课,补足精神上的“钙”是其培训学员的首要任务,深刻理解党校教师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因此在思想上,始终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其次,在行动上,党校教师应该加强理论的学习。在个人品德修养上,遵守其职业道德、提高其道德修养,提升党性修养,在本职岗位上,为培训的党员干部做表率,当先锋。
(二)练好党校教师的必备的理论基本功
党校教师肩负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重责,自身必须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俗言道:师高弟子强,若给学员一碗水,师者必备一桶水。党校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历,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于此,党校教师应该多读经典与历史。经典指的是马列原著,历史指的是中国历史和共产党的历史。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党校教师要重点学习理解。
(三)深入基层搞调研,提升政治修养
深入基层搞调研,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我党的一贯工作作风。党校教师必须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真正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形成可行性的调研资料,帮助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党校教师到基层开展服务和开展调研活动要形(下转第84页)
(上接第85页)成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通过到基层开展调研,认真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的意见,有效解决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群众交流、座谈,真正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与所需,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党校教师不仅担负培养训练基层党员干部的重任,同时也是党委政府的助手和参谋。下基层深入群众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调查研究,注重科研、资政成果转化,给党委政府提供可操作性的资政报告,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对策建议,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以群众意见,通过反复比较,认真总结,多次实验,得出真实有用的调研资政报告,以帮助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四)严于律己,加强自身作风与纪律修养
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实践过程中,都制定了严明的纪律,培养和形成了许多党的优良作风,并一代一代传承。中国伟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就明确指出:“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因此,作为党校教师更应该充分理解党的纪律和优良作风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严密的纪律和优良作风对党的事业的重要意义。
加强党校教师自身作风与纪律修养,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党的宗旨,加强自身修养,从思想上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牢记党员使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加强党校教师纪律意识。应牢记党员的基本要求,坚定党性,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按照党章、党规和党纪的基本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自觉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腐败思想的侵入,当好人们的公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年5月1日,
[2]徐万彬论高校政治辅导员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J].新西部,2016(29):102.
[3]董智月,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2012-7-10
[4]李福明,充分发挥党校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品牌,2013(10)
关键词:提高;党校教师;党性修养;路径探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自我党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对党员的教育培养,从中央到地方都创办了供党员学习,培训的的专门学校——党校。各级党校肩负着教育培养党员的历史重任,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样的‘不一般’对党校师资的要求也不一般,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也应该不一般。”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党校教师应该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把党性修养作为其发展的永恒任务。
一、提高党校教师党性修养的重意义
党校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培才的重任。党校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要阵地,党校的这一角色定位决定了党校教师必须坚持党校姓党的基本原则,把党性修养作为党校教师的必修课,贯穿于党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党员培训课程的各方面。
(一)提高党校教师党性修养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的意识形态挑战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加,国外的思想、政治、文化对我国人产生了强烈冲击和影响。国内出现与国外敌对势力同流合污的理论人物,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党领导的合法性等进行攻击和否定,对意志薄弱,立场不坚定的大学生、党员干部中,出现理想信念动摇、政治信仰不坚定等现象。党校作为党员培训学习的主阵地,党校教师肩负直接培养教育党员任务,必须率先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做政治信仰坚定,政治觉悟高,党性意识强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占领思想阵地,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创造一个发展机遇和思想安全的环境。
(二)提高党校教师党性修养是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的需要
党校是培养党员干部的摇篮,因党而立,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是党的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的性质规定了党校的特点与性质,党校始终与党的建设紧密相连,在党建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党校接受教育培训的是来自各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因此,党校教师只有具备高于这些党员的知识储备和理想信念,才能为党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干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塑造一批领军人。
(三)党校教师提升党性修养是榜样育人的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重视党员队伍的建设。随着反腐倡廉的深入推进,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基于此,就应当及时给党员补足精神上的“钙”。而党校是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党校教师承担着为党员补钙立骨的重要职责。这就对党校教师提升党性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以身示范。
二、提高党校教师党性修养的具体路径探讨
(一)增强党校教师的理想信念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党校教师应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以身作则的原则,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做一个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党校人。首先,在思想上,党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理想信念是党校人的必修课,补足精神上的“钙”是其培训学员的首要任务,深刻理解党校教师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因此在思想上,始终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其次,在行动上,党校教师应该加强理论的学习。在个人品德修养上,遵守其职业道德、提高其道德修养,提升党性修养,在本职岗位上,为培训的党员干部做表率,当先锋。
(二)练好党校教师的必备的理论基本功
党校教师肩负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重责,自身必须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俗言道:师高弟子强,若给学员一碗水,师者必备一桶水。党校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历,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于此,党校教师应该多读经典与历史。经典指的是马列原著,历史指的是中国历史和共产党的历史。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党校教师要重点学习理解。
(三)深入基层搞调研,提升政治修养
深入基层搞调研,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我党的一贯工作作风。党校教师必须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真正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形成可行性的调研资料,帮助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党校教师到基层开展服务和开展调研活动要形(下转第84页)
(上接第85页)成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通过到基层开展调研,认真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的意见,有效解决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群众交流、座谈,真正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与所需,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党校教师不仅担负培养训练基层党员干部的重任,同时也是党委政府的助手和参谋。下基层深入群众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调查研究,注重科研、资政成果转化,给党委政府提供可操作性的资政报告,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对策建议,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以群众意见,通过反复比较,认真总结,多次实验,得出真实有用的调研资政报告,以帮助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四)严于律己,加强自身作风与纪律修养
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实践过程中,都制定了严明的纪律,培养和形成了许多党的优良作风,并一代一代传承。中国伟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就明确指出:“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因此,作为党校教师更应该充分理解党的纪律和优良作风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严密的纪律和优良作风对党的事业的重要意义。
加强党校教师自身作风与纪律修养,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党的宗旨,加强自身修养,从思想上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牢记党员使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加强党校教师纪律意识。应牢记党员的基本要求,坚定党性,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按照党章、党规和党纪的基本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自觉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腐败思想的侵入,当好人们的公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年5月1日,
[2]徐万彬论高校政治辅导员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J].新西部,2016(29):102.
[3]董智月,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2012-7-10
[4]李福明,充分发挥党校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品牌,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