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面对“双减”数学教学如何提质增效

【作者】 吴阿伟

【机构】 (陕西省永寿县渠子镇永寿坊小学)


【正文】“双减”政策的出台后,为了追求有深度、广度、“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国家连续出台了“信息技术2.0学习”等乡村教师培训项目,有力地加强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既要使学生切实消化所学的知识,又要考虑作业量的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更要
  一、课前:精准把握,给予学习支持
  面对“双减”新形势,我们必须提高孩子在校内的学习效率,那么,专心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实孩子可以比我们想象的更专心,只是他们需要恰当的学习动力支持。如果你能够引导他、帮助他做好课前预习,先熟悉一下学习材料、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有一个初步了解,那么他在课内就能够很投入、很轻松地去接触新的学习,否则因为他一无所知,或者所知甚少,所知有偏差,就有可能导致他上课不专心。
  所以,教师要在每堂课前给孩子提供恰当的学习支持,如预学单、微课微视频、情境模拟实践作业等,为新知讲授做好润物细无声的铺垫,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塑心育人”的目的。
  二、课中:精心设计,搞好教学环节
  “双减”课堂40分钟里,教师更要带领学生穿越千年回归知识原点,经历创造与统一;让学生欣喜与先贤智慧的“不谋而合”,感受到知识的温度。那么,教师就要摒弃传统的“一堂言”教学,而是聚焦“让学引思”——让学生做、让学生思、让学生说,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自觉迁移!
  探究单一小学数学课堂“减负提质”的关键,它是指引学生独立学习的中介,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媒介物。一份高效的探究单,能在整堂课中推进学生“导学引思”的深度、拓展学生“建构融思”的广度,使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三、课后:有的放矢,进行作业改革
  “双减”,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要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课后作业的留存上,教师也需创新做法,达到既减负又高效的效果。我们学校也出台了新政策一一各年级组自编作业。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层次分类布置作业,在考虑“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分梯度设计作业难题:考查基础知识占比较大的“模仿性作业”,考查一定知识再加工能力的“理解性作业”,考查综合性和灵活性较强的“探究性作业”。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差异化实施,既解决了学生作业“快和慢”的问题,又从根本上改变了学困生“吃不消”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的现状。
  这就要求我们妥善整合各种教学关系:处理好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的关系;处理好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处理好接受学习与建构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能关注学生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推动作业改革,减轻学生负担,既是一种教育常识的回归,也是一种教育姿态的舒展,更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份呵护。未来,在教育的路上,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思考,提升理念,努力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双赢,让教育走向“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