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与方法策略探究

【作者】 陶思翠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课上专注的时间也较短,同时,小学低段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应用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绘画和绘本故事的喜爱,现行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教师要充分应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时,特意用贴近教材整合绘本资源、贴近生活设计绘本教程、贴近学生组织绘本阅读、贴近学科延伸绘本训练,为学生建立立体感知提供契机,以促进学生整体阅法认识的形成。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分析阅读心理可以发现,阅读本身就是产生期待与实现的过程,这也是不断推进心理矛盾的过程。学生阅读从接收到信息开始,就已经开始了阅读思维活动。这就需要询问、猜测及判断信息,正是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达成提高阅读小学质量目的。
  激发与提高阅读兴趣的关键就是选择阅读作品,让小学生对阅读作品产生兴趣。所以教师要精选合适的作品,以满足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思维特点,不宜过多干涉学生的阅读过程。小学生心理特点就是持久力与耐心缺乏,具体表现为阅读过程中存在好奇与好动的情况,一会看书、一会翻书,这就是小学生早期阅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须为小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阅读环境。此外,教师要视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扩大阅读量和阅读范围,给学生推荐适合儿童喜爱的读物。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可以推荐他们阅读《雷锋日记》;学习《孔子拜师》时,可以推荐他们学习《论语》等。引导学生多读书,为他们选择推荐不同类别、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书籍,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贴近教材,整合绘本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内容,不管是课文中的插图,还是文本前后的辅助图例,都为学生阅读学习带来更多思维启迪。教师在阅读施教过程中,也会运用多种渠道搜集一些绘本信息,为学生提供灵活的阅读机会。教师在绘本素材整合过程中,要紧贴教材文本内容,以提升阅读教学的契合性,给更多学生带来学习触动和感悟体验。教学内容大多来自教材,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需要有贴近意识,以提升学生阅读感知品质。如教学课文《一匹出色的马》时,教材中有两幅插图,特别是第一幅插图,其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小女孩的表现更是重点,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内容,对照插图进行深入思考,对这个形象描绘特点进行细致分析,都能够获得更直观的感知和体验。在爸爸的鼓励下,小女孩有了更多面对困难的勇气,表现出更多的活力。为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利用网络搜集一些电子课件,对其中的插图信息进行集中筛选,让学生观看各种各样的插图内容,结合文本阅读进行对照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利用网络搜集课件插图,为学生带来丰富阅读感知机会,学生结合文本阅读观察分析插图,自然获得丰富学习体验认知。教师将多种插图与文本结合展开阅读,这是比较典型的绘本学习操作,学生从中获得阅读感知更为丰富。  
  三、激发文本阅读兴趣,塑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通过示范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小学生容易被老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吸引,从而被老师带入到文本阅读的情境中。因此语文老师应该充分重视示范朗读,通过渲染课堂氛围,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示范阅读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感染方面,还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方面,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朗读,从而培养学生养成文本阅读的好习惯。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阅读氛围的营造。小学语文在开展课程教育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好奇心等特点设定教学节奏。以有趣汉字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小猪佩奇等,老师通过设立一定的关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教学内容。同时,老师应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通过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调整教学脚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四、读写结合,协调发展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学科。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进行相应的说话写话训练,让学生真正地积累、感悟、内化语言,最终有效地迁移运用在生活中。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最后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我特地设置了口语表达的训练,让学生表述“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这样,在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训练的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只有做到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才是扎实有效的阅读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以合作助力阅读习惯
  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仅靠在校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与家长达成一致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实现亲子阅读。每天在班级群内推荐一篇课外阅读小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数是当天所学的课文内容的相关延伸,让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阅读之后交流体会。然后利用早读和学生聊一聊前一天的小文章。此外,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在班级内设置课外阅读专区,摆放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供学生随时阅读,逐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每周积累一首古诗,每天积累一个成语,每周做两次优美句段的摘抄,写写自己的新得体会等,每天让家长记录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效果。低年级的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不够,更适合亲子阅读,我在班级群内采用阅读打卡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大胆表达,培养自信。
  总之,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以丰富的阅读内容引导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以写作强化阅读效果,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快乐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