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之我见

【作者】 王维占

【机构】 (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中学)


【正文】教师的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这块土壤,学校的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作为学校管理者绞尽脑汁思考的事情。其实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恰当的说就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就是师德的建设、业务的提高、政治水平的整合、敬业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的结合体。下面就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借鉴:
  一、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要给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氛围。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在学期初,学校根据各位教师的状况,给每位教师一套教育教学刊物。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本学期教材,让教师学有可学,说有可说。
  其次要给教师创造学习的空间。从本学期开始以来,学校每周晚上都进行一定时间的集体理论学习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政治理论,努力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二、通过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训计划。学期初组织学校领导、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专门开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校本研训专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训计划,分解给每位教师符合自身实际的校本研究主题,每位教师一份研训计划,让他们心中有数。
  其次改变校本研训的模式。改变原来一个人说其他人听的研训模式,确定每个人每周一个主题,让主讲教师积极准备,每位参加研训的教师都来收集资料。在研训的时候改变以往的方法,围绕主题各自评价主讲教师主题实施情况,每位教师不再把课堂常规评价作为评价的方式,必须用理论指导审视主讲教师围绕课题开展情况。让每位教师都发言,而且要求每位教师的发言必须有理论的依据。用理论来指引教师课堂教学的专业发展。不再是单纯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的评价方式,切实让每位主讲教师,通过校本研训能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实践水平,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由于学校规模小,参加专家讲座的机会变得少之又少。我校基于这种状况,利用网络资源和现有的光盘资源和远教资源,组织教师每周至少一个晚上来观看专家光盘课堂实录,专家教育讲座,极大的提高和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观看完成后给他们留给一定的时间来反思,谈谈专家讲座的内容及感受,每位教师写出自身的体会,并且组织有能力的教师模仿专家的课堂教学进行公开课教学,让全校教师观摩,综合评定得失,找出原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水平。
  四、通过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常规检查,看到大多数教师的反思仅仅是应付性的工作,大部分都没有任何对自身教学成长有实质意义,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反思。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及时调整方法,逐个评价每位教师的每次反思的实效性,并且利用网络资源分析专业人士的教学反思,逐个的进行分析,反思究竟反思什么,怎么写反思,组织教学骨干和教导主任认真研究反思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让教师通过听课,看反思,起到了有实效性的和针对性,极大的提高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水平,现在你看教师的反思不再是应付性,而是真正的从自身的成长角度来进行反思,确实起到反思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因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评价不断多元化,我想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学的整体发展。
  五、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为了改变教师的专业素质的真正成长,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向先进学校,在学校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分别派出教师到,八中、十三中等学校去观摩模范教师示范课、同堂异构课、远程教育实践课、能手送教下乡课等公开课。每次听课回来后让参加听课的教师写出自己的感受,评价每位讲课教师的得失,让听课的教师上范例课,让没有参加听课的教师通过模仿性的课堂了解现在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教学水平。随着派出教师的增多教师的教学水平随之得到很大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会变的更加成熟。
  六、组织公开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在学期初,制定了公开课周,让每位教师都当台亮相,学校组织教研组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对参讲的教师进行评价,除了对教师教的方法进行评价,每节课后都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发放当堂知识测查表,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测查,看教学效果首要的是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结合课堂教师的教态、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的处理、环节与环节的过度、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性的评价教师当堂课的效果,这样极大的促进了教师讲课的水平,提高了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整体学情的把握,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了进行备课,教师的备课水平、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极大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七、让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每个班级的生源不同,学生的整体感知状况有很大的差异,用学校统一的一套班级规章制度,必然限制了每个班级的发展。因而让班主任会同科任教师,制定符合自己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学校只是制定一套班级整体评价制度,比如学生的上下学管理问题、班级学风问题、班级卫生问题等等,让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最终能在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检查中,突出自己班级的特点和特色,能完成学校对于班级的整体评价就行了,这样不仅促进教师会教书,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每个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管理者给予积极地支持和制度的完善、民主的氛围、科学的方法等。要求我们管理者积极地思考,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才会更加的宽广。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小红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问题与困难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2]王勇鹏论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困境[J].教师教育研究(下),2005(9)。
  [3]田慧生.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8)
  [4]徐君.校本教研: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治本之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6(3)。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