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 唐树青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文源小学)


【正文】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起到提高授课效率,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学生在同一问题的看法上,可以吸取他人好的意见和看法来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因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设计是语文教师在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需要侧重考虑的一部分。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认真地反思我们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小组划分的随意性;合作过程的盲目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老师在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导学性;课堂教学时不会灵活整合其他课程,只局限于语文这一门课程。课堂实践中,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这种学习模式的形式,但都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在优化教学程序、促成学生认知等方面的优点显现出来。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占粗浅的认识。
  一、合理分配小组人员数
  组建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7]。在进行分组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小组成员人数,一般情况下是2?6人为一组,但有时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学习任务较简单或合作学习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小组规模越小越好,这样人数较少的小组可以保证每个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机会,更好的承担个人责任,促进小组积极互动。如果是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或者是合作学习的时间充沛,可以采用较大规模的小组。由于小组人员的能力、兴趣爱好以及认知风格各不相同,可以为小组带来不同的想法,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我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分组时仅仅采用同位之间或前后位之间的方法,就像表1-1中,按座位分组占了46?,根本就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所以要求教师在合作学习分组时要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性别、成绩、家庭背景、学习风格等特征的差异,这样的分组可以集中不同的观点和智慧,扩大信息量,保证在与其他小组竞争中占有优势。
  二、重视小组长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我建议学生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汇报员。小组长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权力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学生发言的要点,中心发言人负责提出讨论的问题,汇报员负责将小组讨论结果汇报,这样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经常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让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能力。
  三、筛选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
  合作是一个主动、积极、有意识的过程,并不是学生围在一起就一定是合作学习或能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制定有利于展开合作的目标结构,精心设计学习题,使设计的学习题既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又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这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人人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群体的共同发展。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全都拿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探究。例如中高年级字词就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换词填空或是看图理解。朗读课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是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独特感受进行语感训练,只要符合实际就应给予肯定。
  那么值得讨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因为合作学习的规模较大,所以要集中精力解决的就是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中当考虑到哪些问题该合作学习学生才可能明白,哪些问题不必合作学习学生自己就能弄明白。例如:学生在自习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对同一事物可能存在多种不同角度的看法的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可见,但却不是每篇课文都有。因此,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有必要拿来探究一番的。课堂上也要筛选有价值的可以用来进行训练思维的问题。
  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例如,读书时能做到边读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把它勾画出来,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同学请教。在学习中,自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大家的学习活动,并为同学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此外,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
  五、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
  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没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要求学生讨论;有时合作未能深入,教师已要求各组派代表汇报,草草收场,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从而丧失讨论的积极性。我认为,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后,不能立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准备的空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小组讨论前,学生要先进行独立学习,自学质疑,搜集信息……但每个学生的起点和条件是不一样的。如个人知识的储备量,能力的强弱,藏书量的多少,获取信息的途径……在各方面都拥有优势的学生毕竟不多,这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时,有部分同学就会因种种因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给每个学生预留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发言内容,必要时要求学生按讨论题目写出发言提纲,这样在小组讨论时,他们就会有话可说了。试想,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怎么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呢?
  在讨论和回报成果时,我采用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确保尽可能的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将本组讨论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只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自然就能讨论出深度,讨论出成果,讨论出积极性。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理念下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只要我们在新的课程环境下,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适时把握合作的时机,教师们积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真抓实干,课改定能走向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