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我把瑜伽课变成了心理健康课
【作者】 张丽萍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一小学)
【正文】今天是周二,下午有课后延时活动课。我所教学的瑜伽活动班一共有13个学员。除了五年四班的一个特批进来的瑜伽学员以外,其他12个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临近期末,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很大,课前站队集合的时候,一个孩子跟我说,她下课的时候在操场的雪堆上摔倒了,膝盖疼,应该是受伤了,另一个孩子说,她今天一直肚子疼,还有一个孩子说他的腿有点儿疼,还有两个正在生理期。
这么多孩子不能够正常上课,即使是做瑜伽,能做的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针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压力,我决定这节课和他们聊天减压。首先,要求大家保持盘坐的姿势,然后各自发言,说一说自己目前遇到的困难。
一个孩子说,他们班已经很久没有上体育课了,但是教育局来调查问卷的时候,他们只能笑着说,这些课上的都很好。据说这个学期局里还是要对小学进行统一考试,临近期末,考试科目的老师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前集中训练是可能的,谁会愿意多上课呢?但是有抽考,老师也只能向学生要成绩。我问他们怨恨老师的安排吗?大家都摇头。孩子们对于大道理还是懂的。
一个孩子问如果爸爸妈妈离婚要跟谁呢?我愣了一下,看着她灿烂的笑脸,我的心里一紧,但还是没有犹豫,直接很明确的告诉他,跟妈妈,有妈的孩子是个宝。她听了若有所思的点头。其实,我还想告诉她说,把自己的抚养权给爸爸,自己跟着妈妈一起生活,然后让爸爸给自己拿生活费。这样可以减轻妈妈的负担,也可以让爸爸更有责任感。但我很不忍看她无辜的眼神,父母离婚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无异于自己头顶的天塌下来,怕她一时消化不了太多的建议,也怕她在这个问题上纠结的太深,更怕我的语言苍白无力,无法消除这件摆在她面前的大事件给她带来的伤害,我硬是把这到嘴边的话咽回去了。
坐的离我最近的,全瑜伽班最淘气的一个女孩子一改往日嬉皮笑脸的模样,幽幽地跟我说,妈妈和爸爸打架的时候把棒子都抡折了。妈妈特别偏心,二姨家的弟弟来家里的时候,只有一个面包,妈妈就直接给了弟弟,都没问自己一声,自己的作业写的不好,经常挨骂。陪弟弟玩的时候,如果弟弟哭了,自己也会挨骂。以前爸爸还陪自己玩,现在弟弟大了,爸爸就只陪着弟弟玩,也不理自己了。我问她心里怨恨妈妈吗?她点点头,说:“我现在在家里,都不跟他们说话。”
听她这么说我觉得这种极端的看法不该出现正常家庭老大的身上,我判断她不是父母带大的,我问:小时候是谁照顾你的?不出意料,她回答是姥姥。像她这样小时候由老人带大上学了回到父母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太多了。她们在父母的家没有归属感,和父母的亲戚疏远,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基本无效。如果家里有个老二,这个老大的心理问题就更容易严重了。
看着这个平日里追跑打闹,放纵自己的女孩子,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第一次上瑜伽课做平衡练习的时候,她会摔倒到让自己的胳膊疼得不敢动,为什么每次和同学一起打闹的时候都那么极端的不管不顾,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原来却有着一肚子的苦水。说到这里,她的眼睛已经红了,蓄满了泪水。我拍拍她的肩膀,却不知道怎样安慰她,又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但我相信她的父母不是不爱她,只是因为老二而忽视了这个老大的心理感受。
我告诉他,不是每一个人一有了孩子就会当爸爸,当妈妈,我们做子女的,不能够因为爸爸妈妈当的不好,就怨恨他们。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在感觉爸爸妈妈对自己不够好的情况下,能够依然去爱自己的父母,这才是最可贵的。而且一个人跟父母的关系如果不好,会影响自己将来的财运和家庭的幸福。我希望她能从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不知道她听懂了多少,决定明天和他的家长联系一下。这个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让她的家长及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直到晚上下班回家,我的心里都沉甸甸的,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也已经迫在眉睫了,我必须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
我从班主任那里要来了这个家长的联系方式,家长说这个孩子在老人身边待过几年,再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就无法正常管教了。
这个学生的父母没觉得对两个孩子有不公平,我提醒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一定要心平气和,孩子已经出现异常行为,家长还在一再解释强调自己如何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我觉得她貌似看不到问题的关键。她应该先听我说,而不是忙于解释。孩子是她的,我只是通知她这样的情况,但她仿佛关心的不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是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有过失。我告诉她,她的孩子,已经出现行为异常,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对待,要考虑她的敏感和青春期叛逆。要注意先和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在此之前,不要管教孩子的学习问题。
第一次和这个家长的沟通就在我的叮咛和嘱咐中结束了,我想起一句话: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面对这样的家长,这样的问题孩子能有多大程度的转变我心理真的没有底了。
很多老师都在抱怨六年级的课不好上,我也是因为在瑜伽班选学员的时候没有要求要几年级的学生,所以学校就把没有老师选择的六年级学生分给了我。我想对教师们呼吁,作为教师,我们一定不能只是一味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平时出现的那些看似反常的举动也许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个学生已经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干预了。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这次和学生们的聊天中让我认识到,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积压的比较严重了,问题学生要更多一些,所以课堂教学才难以管理。这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应该要认识到的问题。往往一个失控的孩子就可以把课堂搅的七零八碎。那些初中高中发生的学生跳楼事件绝对不是偶然,能有勇气跳楼的孩子,一定在心里已经留下了积压多年的郁闷,我们不能等他们出现大的心理障碍的时候才去关注他们,那个时候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也不容易疏导和干预,我觉得我们家长,学校和社会,更应该从婴幼儿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入手,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家长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形成全民全社会都能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的身心都能够健康成长。
这么多孩子不能够正常上课,即使是做瑜伽,能做的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针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压力,我决定这节课和他们聊天减压。首先,要求大家保持盘坐的姿势,然后各自发言,说一说自己目前遇到的困难。
一个孩子说,他们班已经很久没有上体育课了,但是教育局来调查问卷的时候,他们只能笑着说,这些课上的都很好。据说这个学期局里还是要对小学进行统一考试,临近期末,考试科目的老师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前集中训练是可能的,谁会愿意多上课呢?但是有抽考,老师也只能向学生要成绩。我问他们怨恨老师的安排吗?大家都摇头。孩子们对于大道理还是懂的。
一个孩子问如果爸爸妈妈离婚要跟谁呢?我愣了一下,看着她灿烂的笑脸,我的心里一紧,但还是没有犹豫,直接很明确的告诉他,跟妈妈,有妈的孩子是个宝。她听了若有所思的点头。其实,我还想告诉她说,把自己的抚养权给爸爸,自己跟着妈妈一起生活,然后让爸爸给自己拿生活费。这样可以减轻妈妈的负担,也可以让爸爸更有责任感。但我很不忍看她无辜的眼神,父母离婚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无异于自己头顶的天塌下来,怕她一时消化不了太多的建议,也怕她在这个问题上纠结的太深,更怕我的语言苍白无力,无法消除这件摆在她面前的大事件给她带来的伤害,我硬是把这到嘴边的话咽回去了。
坐的离我最近的,全瑜伽班最淘气的一个女孩子一改往日嬉皮笑脸的模样,幽幽地跟我说,妈妈和爸爸打架的时候把棒子都抡折了。妈妈特别偏心,二姨家的弟弟来家里的时候,只有一个面包,妈妈就直接给了弟弟,都没问自己一声,自己的作业写的不好,经常挨骂。陪弟弟玩的时候,如果弟弟哭了,自己也会挨骂。以前爸爸还陪自己玩,现在弟弟大了,爸爸就只陪着弟弟玩,也不理自己了。我问她心里怨恨妈妈吗?她点点头,说:“我现在在家里,都不跟他们说话。”
听她这么说我觉得这种极端的看法不该出现正常家庭老大的身上,我判断她不是父母带大的,我问:小时候是谁照顾你的?不出意料,她回答是姥姥。像她这样小时候由老人带大上学了回到父母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太多了。她们在父母的家没有归属感,和父母的亲戚疏远,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基本无效。如果家里有个老二,这个老大的心理问题就更容易严重了。
看着这个平日里追跑打闹,放纵自己的女孩子,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第一次上瑜伽课做平衡练习的时候,她会摔倒到让自己的胳膊疼得不敢动,为什么每次和同学一起打闹的时候都那么极端的不管不顾,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原来却有着一肚子的苦水。说到这里,她的眼睛已经红了,蓄满了泪水。我拍拍她的肩膀,却不知道怎样安慰她,又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但我相信她的父母不是不爱她,只是因为老二而忽视了这个老大的心理感受。
我告诉他,不是每一个人一有了孩子就会当爸爸,当妈妈,我们做子女的,不能够因为爸爸妈妈当的不好,就怨恨他们。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在感觉爸爸妈妈对自己不够好的情况下,能够依然去爱自己的父母,这才是最可贵的。而且一个人跟父母的关系如果不好,会影响自己将来的财运和家庭的幸福。我希望她能从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不知道她听懂了多少,决定明天和他的家长联系一下。这个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让她的家长及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直到晚上下班回家,我的心里都沉甸甸的,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也已经迫在眉睫了,我必须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
我从班主任那里要来了这个家长的联系方式,家长说这个孩子在老人身边待过几年,再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就无法正常管教了。
这个学生的父母没觉得对两个孩子有不公平,我提醒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一定要心平气和,孩子已经出现异常行为,家长还在一再解释强调自己如何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我觉得她貌似看不到问题的关键。她应该先听我说,而不是忙于解释。孩子是她的,我只是通知她这样的情况,但她仿佛关心的不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是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有过失。我告诉她,她的孩子,已经出现行为异常,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对待,要考虑她的敏感和青春期叛逆。要注意先和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在此之前,不要管教孩子的学习问题。
第一次和这个家长的沟通就在我的叮咛和嘱咐中结束了,我想起一句话: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面对这样的家长,这样的问题孩子能有多大程度的转变我心理真的没有底了。
很多老师都在抱怨六年级的课不好上,我也是因为在瑜伽班选学员的时候没有要求要几年级的学生,所以学校就把没有老师选择的六年级学生分给了我。我想对教师们呼吁,作为教师,我们一定不能只是一味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平时出现的那些看似反常的举动也许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个学生已经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干预了。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这次和学生们的聊天中让我认识到,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积压的比较严重了,问题学生要更多一些,所以课堂教学才难以管理。这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应该要认识到的问题。往往一个失控的孩子就可以把课堂搅的七零八碎。那些初中高中发生的学生跳楼事件绝对不是偶然,能有勇气跳楼的孩子,一定在心里已经留下了积压多年的郁闷,我们不能等他们出现大的心理障碍的时候才去关注他们,那个时候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也不容易疏导和干预,我觉得我们家长,学校和社会,更应该从婴幼儿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入手,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家长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形成全民全社会都能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的身心都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