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思维导图下的说明文写作

【作者】 马海霞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城北九年一贯制学校


【正文】

本文系青海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族地区中小学汉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为了使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不得不转变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思维导图的出现正是解决教师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目前对于初中学生说明文写作情况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尚未完全掌握写作方法与技巧。本文就思维导图下的说明文写作进行论述,以期能够给教育行业写作方面提供指导建议。

关键词:思维导图;说明文;写作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也日益凸显,教育事业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应着眼于思维导图结构,在脑海里逐渐搭建思维导图模型,积极引导、提高学生说明文写作的积极性。

1.思维导图内涵

思维导图即一种可以利用人的大脑、积极调动人脑活动的思维方法,是激发思维与整理思维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对于正在学习和脑力活动的初中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这一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大脑的能动作用,教师应时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文字、题目、图像等多种因素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思维导图,它是由人脑模拟绘制出更加形象生动的网络结构[1]

思维导图只有一个主干,抓住根本主干,即根据主干形成发散性思维加以拓展,就会产生几个枝干,再根据各枝干的次级题目重新拓展想象,就会在此范围的基础上延伸出新的思维广度。制作思维导图可以手绘也可以使用软件工具,最方便的莫过于手绘了,一张纸与一支笔就可以。首先,要知道中心内容明确主干就可以在纸上绘制,可以通过文字、图案表现出来;其次,根据中心内容的主干可以拓展出次主题,循序渐进加以延伸;在各枝干的旁边也可以增加中心词等,增强思维导图的明确性;若各个枝干间相互关联,也可标上箭头进行连线。通过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发散性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为说明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说明文写作分析

说明文写作因受国内应试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结果。但应试结果并不是考察学生优、良、中、差的等级因素,它只是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成绩。经调查显示,教师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对说明文知识的讲解占22.2%,却把占比44.5%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作为教学中的重点。这种避重就轻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但由于目前应试教育的驱动,考生们也不得不重视。

说明文,顾名思义就是文章主要以说明为主,教师需要从体裁、训练、语言、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首先应助学生分清记叙文和说明文。大部分初中生因分不清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从而导致混淆。比如描写事物,记叙文是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说明文是对事物的大小、形态、结构、用途等具体描写[2]。对此,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例如《白杨礼赞》与《杨树》两课,第一篇课文是将白杨的类别、特点等进行说明,第二篇课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进行描写,以此来明确学生写作的方向及重点内容。

3.思维导图下的说明文写作分析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我意识与潜能,而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将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是新时代教师教学中应重视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思维,不断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说明文写作,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把握说明文文章结构。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了解中心内容,从而分解出各个枝干,再有各个枝干相互关联。例如,在写风景的时候从作者的视角由近及远,近景有哪些特点,远景有哪些特点,再两者相比较异同点,哪个更加突出,明白“先写什么再在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按照此类方法,让说明文整体内容逐渐丰富,从而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知识的整体结构。

当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差异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思维导图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说明文写作时,应多向学生提供些范文以供学生参考。例如,《故宫博物院》这一范文需要学生计算操场的面积,查看实验室的设施和学校环境、房屋外观等,针对这些要求让学生写作。让学生首先对整体布局进行了解,其次由近及远层层深入,拓展延伸突出事物的形态、特征、结构等。教师还可利用课后的“我最喜欢的一项运动”、“铅笔与橡皮擦”等写作题目让学生做个课后练习。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描写说明,让学生明白说明文就是主要写事物的整体情况,而不是借物抒情[3]

教师在指导学生说明文写作时,还要注意说明结构与说明方法。教师应教导学生在对运动、变化着的事物说明时,要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作,这就要对事物本身在哪个时间段变化发展的情况进行说明,写作的时候辅以举例说明。比如先解释后举例,或者先举例子后说明,而且举的例子必须为说明提供有力的依据。其它的说明方法有引用、比较、下定义、列数字、画图表、大比方等,教师可通过范文指导使学生理解。这一点正体现了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说明文的语言极具特点,语言讲究准确、简洁明了,是为了向人们阐述某事物。教师可以通过随堂讨论的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写作范文里面的语言字词进行分析,研究它的用法及妙处。

一切准备就绪,安排学生说明文写作,让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根据教师在前面课堂上提到的运动类、铅笔类的范文题目等,让学生选择要写的内容与方向,将说明方法运用其中,进行说明文的写作。进行分组在小组内互评,交流体会。

结语:综上所述,说明文写作在教师教学中极具重要地位,是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思维能力。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说明文写作是教师写作教学的必要手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挖掘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蔡爱平.基于思维导图下的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1(29):112-113.

[2]王淡英.基于思维导图下初中英语复习课程构建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8):60-61+63.

[3]陈鸿.分析思维导图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