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 邓清梅

【机构】 (广西容县容州镇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情景创设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使用情景创设教育教学方法的频率,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有效性.但是情景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形式单一,教师专业素质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所以本文将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情景创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情境创设教学弊端,以期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为学生的成长和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初中物理;情境创设;解决对策
  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许多抽象的公式和概念,这些公式和概念对于初中生来说过于的晦涩难懂。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情境创设来模拟出一个既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又包含教师所要讲解的知识点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知识点,而且也能更大程度上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情境创设的实际运用中教师常常会创设出一些错误的情境,误导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一、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的目标不明确
  有部分初中物理教师滥用情境创设,创设出来的情境不仅目标不明确而且与课本上的物理公式、概念不相一致[1]。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晦涩难懂的物理公式和概念,但是这种目标不明确的情境创设只会混淆本来就难懂的知识点,加大学生对于物理公式和概念理解的难度。
  (二)创设的情境缺乏创新性
  在物理教学上有许多经典的情境创设例子,但是过于经典,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教师一直依赖于经典的情境创设例子来进行教育实践,而不加以创新,一方面,很容易会造成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相脱轨,另一方面,学生很容易会在反复枯燥的例子中受到影响,打击其上课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整个课堂的有效性[2]。
  例如,在关于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这个知识点讲解上,初中物理教师最喜欢用的例子就是灯泡通电后灯体会变热。这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但是缺乏了创新性,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来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不能带动课堂活跃的气氛,达到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目的。
  (三)教师自身情境创设能力的不足
  由于缺乏对情境创设的理解,有许多的初中物理教师误把“情境”理解为“场景”,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3]。“场景”只是一个静态的背景,而“情境”它不仅包含了“场景”这个静态的背景,它还包括了这个“场景”中所发生的事件等,是一个立体、动态的事物。
  就像学习“惯性”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乘坐公交车到站时身体会向前倾以及车启动时会向后倾的日常生活经历创设出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物理中有关的“惯性”知识。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惯性”的相关知识点,而且也能更大程度上地激发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解决对策
  (一)增强情境的针对性
  教师要明确每一次课堂教学的目标,清楚地了解所要教授的知识点,从而针对每一次课堂教学创设出包含本节课应授知识点的情境。这样目标明确,具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才不会混淆学生对于物理公式和概念的理解[4]。同时,教师可以在课下帮助学生进行所创设情境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的乐趣。
  (二)提高情境创设的创新性
  情境创设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它的创新对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开展的集体备课等大型交流活动与其他情境创设具有创新性的教师进行交流以达到促进自身情境创设创新性发展的目的。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工具了解情境创设研究的最新进展,学习其中的先进方法。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最后服务的对象——学生,来收集资料,调查学生的日常生活,努力创设一个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将物理知识融入其中,启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提高情境创设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一般是以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的,这就对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境的观察和积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积累的多了,教师的情境创设能力就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时间来积累。
  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重对情境的积累,例如,在黑暗中脱掉化纤材质的衣服,会有火星出现的这一情境就是可以积累的对象。它不仅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又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理现象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
  三、结束语
  情境创设能用更加生动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梳理所要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有效性,在教育实践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教师提高情境创设能力的途径有很多,不必拘泥于单一的形式,要尽可能的多收集有关材料,借鉴其他优秀教师创设的情境,提高自身的情境创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晦涩的物理公式和概念。
  参考文献:
  [1]韩文超.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探究[J].未来英才,2016(2):145-145.
  [2]许义林.探究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4):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