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梁秀梅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激发;数学;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和认知过程中,他们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勤好问;但爱动,注意力不够稳定,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同一学习活动上;善于记忆具体事例,而不善于记忆抽象内容。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让他们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感,是我们低年级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将自己的一些体会浅谈如下:
一、引用故事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创设有效情境。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本人用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引入教学:兔妈妈有四只可爱的孩子,它们分别是兔大哥、兔二哥、兔三哥和兔小弟。有一天,兔妈妈生病了,四只兔宝宝商量着去野外采兔妈妈最喜欢吃的蘑菇,它们分别采了几个蘑菇呢?在讲故事的同时,出现采蘑菇的画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兔大哥采到3个蘑菇、兔二哥采到2个蘑菇、兔三哥采到1个蘑菇对应写出3、2、1,当说到兔小弟因为太小了,一个蘑菇也没采到,问:小朋友们一个都没采到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本人把数字融入故事当中,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学生通过看故事、听故事、找出故事中的数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又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景下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二、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时,本人通过小虫与蝴蝶配对这个游戏让小朋友完成练习。本人先出示一个可爱的毛毛虫画片,问:这只毛毛虫可爱吗?有些可爱的毛毛虫经过生长发育以后还会变成美丽的蝴蝶。(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画面)。再给56个同学每人发下一张毛毛虫算式卡片,让小朋友们四人小组合作,认真计算,看看自己手中的毛毛虫能变成黑板上的哪一种蝴蝶,并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把得数相同的卡片贴到相应的蝴蝶下面。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口算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学而不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触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培养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激起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十几减几》时,本人用多媒体呈现一个动画的主题图:一棵桃树下,一群猴子在玩耍,大家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动画变换),有几只小猴子只调皮,它们爬到了树上,只剩下6只猴子在地上,爬到树上的有几只猴子呢?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所述,本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兴趣,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感受、理解并掌握教学活动的知识内容,从而能使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殷炳江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数学教学案例》 郜舒竹 教育科学出版社
[3]《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 樊慧英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激发;数学;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和认知过程中,他们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勤好问;但爱动,注意力不够稳定,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同一学习活动上;善于记忆具体事例,而不善于记忆抽象内容。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让他们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感,是我们低年级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将自己的一些体会浅谈如下:
一、引用故事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创设有效情境。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本人用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引入教学:兔妈妈有四只可爱的孩子,它们分别是兔大哥、兔二哥、兔三哥和兔小弟。有一天,兔妈妈生病了,四只兔宝宝商量着去野外采兔妈妈最喜欢吃的蘑菇,它们分别采了几个蘑菇呢?在讲故事的同时,出现采蘑菇的画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兔大哥采到3个蘑菇、兔二哥采到2个蘑菇、兔三哥采到1个蘑菇对应写出3、2、1,当说到兔小弟因为太小了,一个蘑菇也没采到,问:小朋友们一个都没采到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本人把数字融入故事当中,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学生通过看故事、听故事、找出故事中的数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又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景下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二、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时,本人通过小虫与蝴蝶配对这个游戏让小朋友完成练习。本人先出示一个可爱的毛毛虫画片,问:这只毛毛虫可爱吗?有些可爱的毛毛虫经过生长发育以后还会变成美丽的蝴蝶。(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画面)。再给56个同学每人发下一张毛毛虫算式卡片,让小朋友们四人小组合作,认真计算,看看自己手中的毛毛虫能变成黑板上的哪一种蝴蝶,并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把得数相同的卡片贴到相应的蝴蝶下面。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口算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学而不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触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培养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激起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十几减几》时,本人用多媒体呈现一个动画的主题图:一棵桃树下,一群猴子在玩耍,大家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动画变换),有几只小猴子只调皮,它们爬到了树上,只剩下6只猴子在地上,爬到树上的有几只猴子呢?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所述,本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兴趣,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感受、理解并掌握教学活动的知识内容,从而能使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殷炳江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数学教学案例》 郜舒竹 教育科学出版社
[3]《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 樊慧英 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