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学语言
【作者】 盘洪琼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幸福学校)
【正文】摘 要:初中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教学语言要同时满足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的要求,准确富有历史味,精炼富有启发性,生动富有感染力,幽默富有趣味性。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语言符号系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学用语要准确、科学,语意要连贯、合乎逻辑,语调要富有感染力,要吐字清晰,并在学生所能接受的速度前提下,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最大的信息量。
初中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教师是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养成历史思维能力、形成科学历史观的指导者,是完成历史教育教学任务最关键的因素,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教学语言要同时满足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的要求,准确、精炼、生动、幽默。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富有历史味
高尔基曾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历史是发生在过去且已沉淀下来的人类活动的客观存在。因此,准确严谨是历史教学语言科学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要求。历史表达不能想当然,不允许随意夸张,无论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解释和历史评论都要内容准确、用词严谨,无任何知识性错误,务必做到言之有史、言之有据、论从史出。
例如,初中生容易把夏商周时期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在秦始皇之前,最高统治者是不称为皇帝的。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后来历朝沿用。又如,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称为“秦王嬴政”。秦灭六国,嬴政称帝,“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样称皇帝以后的嬴政必须称为“秦始皇”。“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是不能颠倒时序、前后混用的。秦始皇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而学生则易误解为秦始皇首创了郡县制,其实“郡”“县”早在春秋时就已产生,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是将郡县制在全国推广。
历史学科的教学语言要表述的是具体的历史知识,语言的指向性要明确,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精辟,有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要通过精辟准确的教学语言来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从而提供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贯彻教育意图。
二、教学语言要精炼,富有启发性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简明扼要就是说语言要精炼。面对历史课时少、学生学习任务重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效率和质量。在备课的时候,教师不光在要备教材、备学情,更要精心地准备精炼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这样不仅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更能给学生一种听觉上的享受,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教师出示“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的图片后说:有关人类的起源,无论是中国的女娲造人,还是西方的上帝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穿越时空,拨开远古的迷雾,一起去探寻。这样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将教学内容简单化,不仅直接了当、开门见山,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三、教学语言要生动,富有感染力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以标准的普通话为主,语言要清晰流畅,注意音量和语调的变化,掌握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不仅可以给课堂注入活力,还可以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情系历史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情绪变化随时调节语言节奏、重音,使语调抑扬顿挫,声音跌宕起伏,富有感染力。讲述奸佞当道、百姓遭殃,语言要低沉凝重、凄凉悲戚;讲述声势浩大的革命斗争、群众运动,语言要昂扬激越、高亢慷慨;讲述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要铿锵有力,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要掷地有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要平缓深沉,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要慷慨激昂……
在《北伐战争》一课的总结时,教师精炼准确的语言将学生带到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培养了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合作的破裂也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吸取教训,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十年内战的枪声浩然打响。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会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历史课堂语言应该有声响、有色彩、有形象。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凡尔登战役的惨烈,触摸得到祖国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文化遗产,感受得到无数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四、教学语言要幽默,富有趣味性
历史教材的内容涵盖面广,内容编排上打破了时空界限,跨度大,但是课时少,如果教师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那历史课堂就如一潭死水。教师把幽默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可以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和疲劳,增强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内容中,各朝代的经济发展是十分枯燥的内容。如果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轻松自然的掌握知识。比如讲“纺织业”时,可以这样讲:纺织业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手工业部门,最早是丝织业,这和我们最早养蚕有很大关系,没有蚕,怎么进行丝织业发展呢?蚕是原料的母亲!汉代我们叫丝国,欧洲人都以穿中国的丝绸制品出席重大活动为荣。不像现在,主持人都以穿着阿玛尼上台为荣,这应该叫轮回吧!纺织业的另一个行业是棉纺织业,这里我们要着重介绍一个人物——黄道婆,这其实也不是她的真实姓名,年龄比较大叫婆婆,可能姓黄,所以也有叫黄婆的,妇女在古代是没有地位的,有个姓就不错了。除了丝棉,中国还有麻毛等纺织,记得诸葛亮曾经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大家说说这里的布衣是哪种材质?丝太贵、毛太热,棉在三国还没有,只能是麻布了。教师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委婉含蓄,意味深长,既引人入胜,妙趣横生,同时又鞭辟入里,启发思考,令人回味。
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历史教师应当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熟练地掌握运用教学语言的本领,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唤醒、教育的功能,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纵横世界的历史画面,纵横古今的历史长河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使历史“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
[2]王晓艳,浅谈历史课堂教学语言[D],新课堂研究,2021年3月
[3]崔晓娟,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10月
[4]李玲,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3年6月
作者简介:盘洪琼,女,1972年12月生,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幸福学校教师,高级教师(中)。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语言符号系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学用语要准确、科学,语意要连贯、合乎逻辑,语调要富有感染力,要吐字清晰,并在学生所能接受的速度前提下,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最大的信息量。
初中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教师是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养成历史思维能力、形成科学历史观的指导者,是完成历史教育教学任务最关键的因素,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教学语言要同时满足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的要求,准确、精炼、生动、幽默。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富有历史味
高尔基曾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历史是发生在过去且已沉淀下来的人类活动的客观存在。因此,准确严谨是历史教学语言科学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要求。历史表达不能想当然,不允许随意夸张,无论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解释和历史评论都要内容准确、用词严谨,无任何知识性错误,务必做到言之有史、言之有据、论从史出。
例如,初中生容易把夏商周时期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在秦始皇之前,最高统治者是不称为皇帝的。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后来历朝沿用。又如,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称为“秦王嬴政”。秦灭六国,嬴政称帝,“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样称皇帝以后的嬴政必须称为“秦始皇”。“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是不能颠倒时序、前后混用的。秦始皇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而学生则易误解为秦始皇首创了郡县制,其实“郡”“县”早在春秋时就已产生,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是将郡县制在全国推广。
历史学科的教学语言要表述的是具体的历史知识,语言的指向性要明确,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精辟,有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要通过精辟准确的教学语言来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从而提供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贯彻教育意图。
二、教学语言要精炼,富有启发性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简明扼要就是说语言要精炼。面对历史课时少、学生学习任务重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效率和质量。在备课的时候,教师不光在要备教材、备学情,更要精心地准备精炼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这样不仅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更能给学生一种听觉上的享受,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教师出示“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的图片后说:有关人类的起源,无论是中国的女娲造人,还是西方的上帝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穿越时空,拨开远古的迷雾,一起去探寻。这样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将教学内容简单化,不仅直接了当、开门见山,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三、教学语言要生动,富有感染力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以标准的普通话为主,语言要清晰流畅,注意音量和语调的变化,掌握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不仅可以给课堂注入活力,还可以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情系历史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情绪变化随时调节语言节奏、重音,使语调抑扬顿挫,声音跌宕起伏,富有感染力。讲述奸佞当道、百姓遭殃,语言要低沉凝重、凄凉悲戚;讲述声势浩大的革命斗争、群众运动,语言要昂扬激越、高亢慷慨;讲述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要铿锵有力,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要掷地有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要平缓深沉,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要慷慨激昂……
在《北伐战争》一课的总结时,教师精炼准确的语言将学生带到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培养了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合作的破裂也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吸取教训,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十年内战的枪声浩然打响。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会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历史课堂语言应该有声响、有色彩、有形象。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凡尔登战役的惨烈,触摸得到祖国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文化遗产,感受得到无数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四、教学语言要幽默,富有趣味性
历史教材的内容涵盖面广,内容编排上打破了时空界限,跨度大,但是课时少,如果教师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那历史课堂就如一潭死水。教师把幽默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可以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和疲劳,增强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内容中,各朝代的经济发展是十分枯燥的内容。如果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轻松自然的掌握知识。比如讲“纺织业”时,可以这样讲:纺织业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手工业部门,最早是丝织业,这和我们最早养蚕有很大关系,没有蚕,怎么进行丝织业发展呢?蚕是原料的母亲!汉代我们叫丝国,欧洲人都以穿中国的丝绸制品出席重大活动为荣。不像现在,主持人都以穿着阿玛尼上台为荣,这应该叫轮回吧!纺织业的另一个行业是棉纺织业,这里我们要着重介绍一个人物——黄道婆,这其实也不是她的真实姓名,年龄比较大叫婆婆,可能姓黄,所以也有叫黄婆的,妇女在古代是没有地位的,有个姓就不错了。除了丝棉,中国还有麻毛等纺织,记得诸葛亮曾经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大家说说这里的布衣是哪种材质?丝太贵、毛太热,棉在三国还没有,只能是麻布了。教师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委婉含蓄,意味深长,既引人入胜,妙趣横生,同时又鞭辟入里,启发思考,令人回味。
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历史教师应当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熟练地掌握运用教学语言的本领,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唤醒、教育的功能,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纵横世界的历史画面,纵横古今的历史长河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使历史“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
[2]王晓艳,浅谈历史课堂教学语言[D],新课堂研究,2021年3月
[3]崔晓娟,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10月
[4]李玲,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3年6月
作者简介:盘洪琼,女,1972年12月生,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幸福学校教师,高级教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