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依托民间故事绘本培养 大班幼儿“勇敢”品格的实施策略
【作者】 邓爽爽 刘文静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十幼儿园)
【正文】摘 要:品格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品格当中,勇敢品格被公认为重要的品格,对于儿童获取幸福、养成道德品格、走向未来生活起着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民间故事绘本是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的优秀素材,对幼儿的品格教育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将以民间故事绘本为切入点,以“勇敢”品格为主题,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一日生活指导以及家园合作等方式,探索出一条幼儿“勇敢”品格教育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民间故事绘本;勇敢品格;策略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品格教育致力于培养有助于个体终身发展的优良品质,使儿童形成良好人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众多的品格条目当中,“勇敢”被广泛地提及,被公认为重要的品格,也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必备品格。中国人自古赞赏智勇双全之人,说明了人们对于勇敢品格的向往与追求。学前儿童是品格培养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对于处于幼小衔接的大班幼儿来说,具备良好的品格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更应重视对其品格的培养。民间故事绘本是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的优秀素材,对幼儿的品格教育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将以民间故事绘本为切入点,以“勇敢”品格为主题,将绘本故事、榜样示范、道德渗透与道德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并加强与家庭的紧密联合,利用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感受、体验与践行道德价值,紧紧围绕着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展开,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体现出道德教育的整体观,使知、情、行完美统一,最终培养出拥有知、情、行和谐且全面发展的、拥有良好品格的幼儿。
一、品格环境创设,注重潜移默化地影响
幼儿园对幼儿品格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择相应的民间故事绘本进行教学活动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品格发展,但是还要配以相应的延伸活动,才能达到巩固的效果。对于幼儿园来说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向上、温暖且有教育意义的园所环境。例如在幼儿园的围墙、走廊上利用绘画向幼儿展现各种民间故事,比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鲁班造伞等:还可以利用幼儿喜欢的榜样人物形象(区寄、青娃、长发妹等)进行互动性的环创,使幼儿在绘本中的情感与环境是相通的,利用环创巩固对幼儿的教育效果。宣传栏也可以向家长宣传一些关于更多的中国民间故事或者学校的电子白板上播放些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动画片,这些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品格教育产生一定潜移默化地影响。
二、“三段式”实施模式,层层递进培养勇敢品格
1.感知勇敢:幼儿初步感受勇敢的内涵与意义。
“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品格培养时,首先要先让幼儿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勇敢的内涵与意义,为“行”做准备。因此,将以关于勇敢品格主题的民间故事绘本为切入点,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勇敢行为,故事中人物的勇敢行为具体表现是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结合幼儿是实际生活经验,使幼儿明白在生活.中勇敢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怎么样才算是勇敢,对勇敢的定义有一定的理解与.掌握。民间故事绘本是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的优秀素材。民间故事具有幻想性、游戏性、人民性和幽默性的特点,契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因此深受幼儿的喜爱,适合用于幼儿道德启蒙教育。并且,民间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欲望,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向幼儿解释了道德品格的内涵。因此,选用民间故事绘本作为幼儿感知勇敢内涵的切入点。
2.体验勇敢:引导幼儿体验勇敢,加强情感体验。
幼儿在基本上理解勇敢的内涵意义后,在绘本故事学习中道德情感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接下来将会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勇敢,加强情感体验,通过丰富的体验培养幼儿的道德性。幼儿在感受来自勇敢品格带来的积极体验后,内心会产生愿意成为“拥有那样品格”的人的愿望,从而实现幼儿品格的形成从“外因”到“内因”的转变。因此,将会设计相关活动给予幼儿体验勇敢的机会。通过绘本剧表演、游戏活动和家园共育等途径让幼儿体验勇敢。特别是在本次研究中,幼儿特别喜欢以绘本剧的形式体验勇敢。夸美纽斯说过:上帝已经在儿童的天性中播下模仿的种子,也就是模仿别人的欲望。幼儿天性爱模仿,而民间故事中塑造的英雄形象正好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榜样,为幼儿进行有效的道德示范,在绘本表演中体验勇敢。
3.践行勇敢:引导幼儿深化理解与践行勇敢
品格教育的指向是幼儿能在生活中主动践品格。这需要幼儿园与教育要提供一定的环境支撑,让幼儿从实际生活出发,置身其中,亲历各种人或事,让感知、情感、领悟、理解相互促进和转化,在知情意全面激活的状态下涵养品格。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与家长的积极引导,强调行为训练的作用,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逐渐积累经验,最终形成知、情、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良好品格。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践行勇敢,除了幼儿园设计相关活动、加强个别指导外,还特别注重与家庭的紧密结合,对家庭教育进行培训与指导,帮助家长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给予、鼓励幼儿践行勇敢行为,真正实现勇敢品格“落地”。在此过程中,幼儿得到不断地训练与强化,最终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主动践行勇敢行为。
三、家园社协作,促进幼儿勇敢品格的发展
里可纳指出:“品格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完善人格,而完善人格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学校必须承担完善人格的任务,通过学校、家长、社区的配合,建立积极的校内外文化,帮助学生了解尊重。责任等价值观,接纳与承担道德规范,将道德规范落实于日常生活中。”里可纳还提出17 条具体措施,认为只有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品格教育才能取得实效。因此,幼儿园要格外注重与家庭、社区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幼儿品格的形成。例如,幼儿园可以与家庭建构沟通机制,为家长提供幼儿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等,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提供家长培训课程等:其次,幼儿园可以与社区进行磋商,确定相关品格教育的方法,社区也可以为幼儿园提供品格实践的机会等。
四、多元评价方式,反馈品格活动实施效果
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每一次活动方案设计、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来评价的,并结合班级老师、幼儿家长对活动的评价,进行的全方位、系统的评价反思。活动评价主要体现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经验的程度获得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活动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活动后的感悟或思考。每一次活动过程大致都是按照目标的制定.内容选择、活动的实施、活动评价这四个部分进行的,基于上一次活动深入与发展。在活动目标上,每一轮目标都是在培养目标上设置的。下一轮的目标是以上一轮活动实施的成效为基础,且是上一轮目标的递进。在活动内容上,每一轮行动中内容的制定均体现从感知—体验—践行这个发展过程,体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紧密结合。活动实施途径也较为多样化,注重与家庭的合作,在活动评价上多种途径多方式全面系统地进行。
勇敢品格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与幸福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应该基于对勇敢内涵继续深入分析,采用适宜的方式与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发挥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勇敢品格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沾亮.民间故事对5-6岁幼儿形成良好品德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7):72-74.
[2]范琐哲,黄秋香.幼儿勇敢品质养成教育探索[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05):1-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团教育指导纲委(试行)》[Z].2001-09.
[4]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S].教育部2014.
关键词:民间故事绘本;勇敢品格;策略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品格教育致力于培养有助于个体终身发展的优良品质,使儿童形成良好人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众多的品格条目当中,“勇敢”被广泛地提及,被公认为重要的品格,也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必备品格。中国人自古赞赏智勇双全之人,说明了人们对于勇敢品格的向往与追求。学前儿童是品格培养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对于处于幼小衔接的大班幼儿来说,具备良好的品格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更应重视对其品格的培养。民间故事绘本是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的优秀素材,对幼儿的品格教育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将以民间故事绘本为切入点,以“勇敢”品格为主题,将绘本故事、榜样示范、道德渗透与道德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并加强与家庭的紧密联合,利用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感受、体验与践行道德价值,紧紧围绕着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展开,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体现出道德教育的整体观,使知、情、行完美统一,最终培养出拥有知、情、行和谐且全面发展的、拥有良好品格的幼儿。
一、品格环境创设,注重潜移默化地影响
幼儿园对幼儿品格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择相应的民间故事绘本进行教学活动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品格发展,但是还要配以相应的延伸活动,才能达到巩固的效果。对于幼儿园来说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向上、温暖且有教育意义的园所环境。例如在幼儿园的围墙、走廊上利用绘画向幼儿展现各种民间故事,比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鲁班造伞等:还可以利用幼儿喜欢的榜样人物形象(区寄、青娃、长发妹等)进行互动性的环创,使幼儿在绘本中的情感与环境是相通的,利用环创巩固对幼儿的教育效果。宣传栏也可以向家长宣传一些关于更多的中国民间故事或者学校的电子白板上播放些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动画片,这些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品格教育产生一定潜移默化地影响。
二、“三段式”实施模式,层层递进培养勇敢品格
1.感知勇敢:幼儿初步感受勇敢的内涵与意义。
“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品格培养时,首先要先让幼儿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勇敢的内涵与意义,为“行”做准备。因此,将以关于勇敢品格主题的民间故事绘本为切入点,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勇敢行为,故事中人物的勇敢行为具体表现是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结合幼儿是实际生活经验,使幼儿明白在生活.中勇敢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怎么样才算是勇敢,对勇敢的定义有一定的理解与.掌握。民间故事绘本是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的优秀素材。民间故事具有幻想性、游戏性、人民性和幽默性的特点,契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因此深受幼儿的喜爱,适合用于幼儿道德启蒙教育。并且,民间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欲望,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向幼儿解释了道德品格的内涵。因此,选用民间故事绘本作为幼儿感知勇敢内涵的切入点。
2.体验勇敢:引导幼儿体验勇敢,加强情感体验。
幼儿在基本上理解勇敢的内涵意义后,在绘本故事学习中道德情感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接下来将会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勇敢,加强情感体验,通过丰富的体验培养幼儿的道德性。幼儿在感受来自勇敢品格带来的积极体验后,内心会产生愿意成为“拥有那样品格”的人的愿望,从而实现幼儿品格的形成从“外因”到“内因”的转变。因此,将会设计相关活动给予幼儿体验勇敢的机会。通过绘本剧表演、游戏活动和家园共育等途径让幼儿体验勇敢。特别是在本次研究中,幼儿特别喜欢以绘本剧的形式体验勇敢。夸美纽斯说过:上帝已经在儿童的天性中播下模仿的种子,也就是模仿别人的欲望。幼儿天性爱模仿,而民间故事中塑造的英雄形象正好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榜样,为幼儿进行有效的道德示范,在绘本表演中体验勇敢。
3.践行勇敢:引导幼儿深化理解与践行勇敢
品格教育的指向是幼儿能在生活中主动践品格。这需要幼儿园与教育要提供一定的环境支撑,让幼儿从实际生活出发,置身其中,亲历各种人或事,让感知、情感、领悟、理解相互促进和转化,在知情意全面激活的状态下涵养品格。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与家长的积极引导,强调行为训练的作用,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逐渐积累经验,最终形成知、情、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良好品格。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践行勇敢,除了幼儿园设计相关活动、加强个别指导外,还特别注重与家庭的紧密结合,对家庭教育进行培训与指导,帮助家长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给予、鼓励幼儿践行勇敢行为,真正实现勇敢品格“落地”。在此过程中,幼儿得到不断地训练与强化,最终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主动践行勇敢行为。
三、家园社协作,促进幼儿勇敢品格的发展
里可纳指出:“品格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完善人格,而完善人格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学校必须承担完善人格的任务,通过学校、家长、社区的配合,建立积极的校内外文化,帮助学生了解尊重。责任等价值观,接纳与承担道德规范,将道德规范落实于日常生活中。”里可纳还提出17 条具体措施,认为只有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品格教育才能取得实效。因此,幼儿园要格外注重与家庭、社区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幼儿品格的形成。例如,幼儿园可以与家庭建构沟通机制,为家长提供幼儿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等,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提供家长培训课程等:其次,幼儿园可以与社区进行磋商,确定相关品格教育的方法,社区也可以为幼儿园提供品格实践的机会等。
四、多元评价方式,反馈品格活动实施效果
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每一次活动方案设计、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来评价的,并结合班级老师、幼儿家长对活动的评价,进行的全方位、系统的评价反思。活动评价主要体现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经验的程度获得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活动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活动后的感悟或思考。每一次活动过程大致都是按照目标的制定.内容选择、活动的实施、活动评价这四个部分进行的,基于上一次活动深入与发展。在活动目标上,每一轮目标都是在培养目标上设置的。下一轮的目标是以上一轮活动实施的成效为基础,且是上一轮目标的递进。在活动内容上,每一轮行动中内容的制定均体现从感知—体验—践行这个发展过程,体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紧密结合。活动实施途径也较为多样化,注重与家庭的合作,在活动评价上多种途径多方式全面系统地进行。
勇敢品格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与幸福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应该基于对勇敢内涵继续深入分析,采用适宜的方式与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发挥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勇敢品格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沾亮.民间故事对5-6岁幼儿形成良好品德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7):72-74.
[2]范琐哲,黄秋香.幼儿勇敢品质养成教育探索[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05):1-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团教育指导纲委(试行)》[Z].2001-09.
[4]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S].教育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