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家庭如何培养子女的担当意识
【作者】 王 蕊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长发完全小学)
【正文】摘 要:当下,家庭越来越重视对子女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无论是优秀品格的塑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还是幸福人生的实现,都离不开责任与担当,勇于承担责任不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因此,对子女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担当意识;培养
担当意识,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担当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担当意识培养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
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孩子既应该享受权利,也应担当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层次的担当意识难以确立,将来走上社会也难以向社会层次的责任必过渡。那么,作为父母亲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呢?
一、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对家庭的担当意识。和孩子进行协商,对孩子解释他们应该做某事的理由。 把每件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对孩子交代清楚,保证孩子能完全理解。 耐心指导孩子做家务,以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反馈。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二、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对孩子责任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孩子采取民主的态度,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孩子形成责任心。
娇惯、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从小养尊处优、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孩子成年后就会缺乏对社会的担当意识。
让孩子绝对服从的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唯命是从、毫无主见、不敢负责的人。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担当的好习惯。
三、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担当意识。
四、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有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孩子心中有爱,关心他人,善待他人,这是培养孩子对社会的担当意识的基础,要求孩子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 父母生病的时候,让孩子学会照顾父母。 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励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五、让孩子信守诺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父母为孩子做出遵守诺言的榜样。无论作出什么许诺,都要尽可能地实现,如果不能实现的话,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告诫孩子不要轻许诺言,一旦许诺,就必须遵守。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孩子对集体的担当意识。
对孩子担当意识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让孩子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担当。
担当意识的培养要通过孩子自身的实践体验,家长越俎代疱是无济于事的。有的家长代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检查作业,这是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让孩子自己承担失责的后果,孩子才能懂得上学读书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种担当。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家长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担当意识的孩子。
梁启超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呼吁的就是青少年的承担意识,有了承担意识和承担精神,就会有责任感、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同时会升发孩子的志气!
六、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放手。人生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孩子的路是要靠他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人生的路上既有美的风景,也会有艰难险阻,这些无论是好是坏我们都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让孩子在自己的承担中去积累经验,激发志气。
即使孩子在承担中做错了,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由于他年纪还小,还可以有时间、有机会好好修正。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及时放手,一直紧紧呵护着孩子,生怕他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舍得让孩子去尝试,去承担,那么孩子长大了就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是禁不住风雨的。而我们的社会有时是风和日丽,有时也是狂风暴雨,到那个时候,我们想叫自己的孩子去适应,他一时能适应得了吗?
因此,要让孩子的志气生发,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明白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的道理,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要引导培养孩子独立承担的能力,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
我们的孩子如果志气生发出来了,懂得了自强不息,懂得了厚德载物,那么以后的人生路上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得住他前进的步伐呢?
参考文献:
[1]李岩,张书林.用红色资源培养新时代责任与担当意识的实践研究——以新疆科技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5):106-108.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5.045.
[2]薛建梅.中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1(19):15-17.
[3]郭晓天. 习近平青年责任重要论述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0.DOI:10.27287/d.cnki.gsxsu.2020.000592.
[4]夏国永.当代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及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12(02):36-41+45.DOI:10.13585/j.cnki.gxfdyxk.2020.02.008.
[5]陈娟.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培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03):145-149.
关键词:家庭教育;担当意识;培养
担当意识,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担当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担当意识培养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
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孩子既应该享受权利,也应担当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层次的担当意识难以确立,将来走上社会也难以向社会层次的责任必过渡。那么,作为父母亲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呢?
一、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对家庭的担当意识。和孩子进行协商,对孩子解释他们应该做某事的理由。 把每件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对孩子交代清楚,保证孩子能完全理解。 耐心指导孩子做家务,以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反馈。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二、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对孩子责任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孩子采取民主的态度,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孩子形成责任心。
娇惯、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从小养尊处优、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孩子成年后就会缺乏对社会的担当意识。
让孩子绝对服从的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唯命是从、毫无主见、不敢负责的人。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担当的好习惯。
三、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担当意识。
四、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有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孩子心中有爱,关心他人,善待他人,这是培养孩子对社会的担当意识的基础,要求孩子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 父母生病的时候,让孩子学会照顾父母。 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励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五、让孩子信守诺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父母为孩子做出遵守诺言的榜样。无论作出什么许诺,都要尽可能地实现,如果不能实现的话,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告诫孩子不要轻许诺言,一旦许诺,就必须遵守。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孩子对集体的担当意识。
对孩子担当意识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让孩子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担当。
担当意识的培养要通过孩子自身的实践体验,家长越俎代疱是无济于事的。有的家长代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检查作业,这是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让孩子自己承担失责的后果,孩子才能懂得上学读书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种担当。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家长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担当意识的孩子。
梁启超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呼吁的就是青少年的承担意识,有了承担意识和承担精神,就会有责任感、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同时会升发孩子的志气!
六、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放手。人生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孩子的路是要靠他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人生的路上既有美的风景,也会有艰难险阻,这些无论是好是坏我们都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让孩子在自己的承担中去积累经验,激发志气。
即使孩子在承担中做错了,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由于他年纪还小,还可以有时间、有机会好好修正。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及时放手,一直紧紧呵护着孩子,生怕他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舍得让孩子去尝试,去承担,那么孩子长大了就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是禁不住风雨的。而我们的社会有时是风和日丽,有时也是狂风暴雨,到那个时候,我们想叫自己的孩子去适应,他一时能适应得了吗?
因此,要让孩子的志气生发,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明白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的道理,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要引导培养孩子独立承担的能力,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
我们的孩子如果志气生发出来了,懂得了自强不息,懂得了厚德载物,那么以后的人生路上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得住他前进的步伐呢?
参考文献:
[1]李岩,张书林.用红色资源培养新时代责任与担当意识的实践研究——以新疆科技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5):106-108.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5.045.
[2]薛建梅.中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1(19):15-17.
[3]郭晓天. 习近平青年责任重要论述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0.DOI:10.27287/d.cnki.gsxsu.2020.000592.
[4]夏国永.当代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及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12(02):36-41+45.DOI:10.13585/j.cnki.gxfdyxk.2020.02.008.
[5]陈娟.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培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03):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