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教学策略

【作者】 冉华琼

【机构】 (重庆市万州区望江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大爱育人作为一种最新的教育理念,对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将具有良好的帮助作用。在新课改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教育者日益重视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小学班主任在开展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教学工作,还要高度重视德育,立足于实践,积极探究德育的有效策略,提升自身德育工作水平,据此改善德育工作效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特点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并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管理好学生的学习和品德发展,并将德育管理工作作为首要工作开展起来。
  1、小学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理念有效融入的重要意义
  一些教育专家学者对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可以得知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应用到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立德”是为了辅助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和品质,而“树人”则是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由此可以得知,立德树人能够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进而学生能够成为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深刻认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对于班级工作产生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班主任还需要意识到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立德树人对于班级管理工作展开和实施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所以,班主任需要积极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到管理中去,优化改进班级管理模式,以此才能够更好地展开班级德育教育工作,同时有助于学生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发展。
  2、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
  2.1在主题班会中渗透德育教育
  2.1.1因材施教,分层德育
  学生年龄层次不同、学段不同,因此在主题班会的主题选定上宜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主题的班会。在笔者学校近年来采纳了“分层德育”的主题班会开展模式,小学生群体按学段具体分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三个阶段,围绕某一主题由浅入深设置具体班会内容,为的是让学生能更好理解接受。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题,低年级从公民个人行为层面围绕关键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展开,中年级从社会层面围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展开,高年级则从价值目标层面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展开。对于一个班级来说,班主任在利用班会课实施德育计划的前期,应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结构,他们的家庭状况,他们的学习成绩,他们的个性构成。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制定相适宜的德育计划,才能使班会课具有较强的德育实效性。
  2.1.2做好总结,提炼升华
  在主题班会中,很多时候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会有分歧、偏差甚至局限,会因个人好恶判定事物、或带个人色彩缺乏理性,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要利用总结来启发、点拨,让学生能认识到事物本质,认知班会的目的。一次成功的班会必定少不了结尾的提炼升华,这也是对班主任总结总评能力的考量,到位的总结能让班会的印象得到加深,让班会的成果得到巩固。
  2.2健全管理体系,强化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融入立德树人管理理念,需要明确认识到立德树人教育观念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产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且要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作为班级管理宗旨和依据,辅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日常班级管理体系需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作为主要德育教育目标,针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班主任应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和传统管理模式,以能够给予学生积极的关注、关心和关怀,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给予的帮助和关怀。比如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需要转变观念,逐渐改变以成绩作为主要依据的方式,需要加强不同方式管理活动的展开和实施,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班级活动的多样性,从而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2.3创新德育新形式
  德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因而在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实现对德育教育形式的创新,促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深化对德育教育内容的理解。比如,班主任可以发起“最美职业人”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发现普通岗位中的那些最可敬、可爱的人,如清晨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最美逆行者消防员、最美园丁教师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和感悟到优秀的精神品格。
  2.4提升家长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提高家长素质是德育教育的现实需要。为此,学校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家长道德素质,引导他们科学开展家庭教育。每学期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其中“学习自主性培养”“习惯科学化建立”等讲座深受家长欢迎。每逢新生入学,学校都要对家长开展专题教育,以解决家长因孩子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产生的不适应问题。学校还会定期举办家长会,这不是考试成绩的“发布会”,而是学生综合成长的“恳谈会”,更是提高教育孩子能力的“报告会”。家访是实现家校联动常用常新的方法。学校制订了严格的家访制度,规定新任班主任一学年内对每个学生的家访不少于一次,连任班主任一学年家访户数不少于班级人数的一半。学年末,学校会对家访情况进行审核。此外,学校对传统家访进行了“升级”,要求各班建立家长和学生共用的QQ群,有条件的班级还建立了班级贴吧,让家访的渠道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使家访变得更便捷。此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还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保持与家长的联系。
  结语
  总之,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既需要整体布局也需要行动落实。学校由于文化的独特性,更需要融合多方力量共同探索智慧型、生态型育人模式。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而且该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外部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时刻想着去尝试、去接触。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员,要对整个班的学生负责,要引导全班学生的德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汤飞龙.浅谈新时代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J].教书育人,2019(04)
  [2]林悦婷.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