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儿童拥有幸福的童年

【作者】 苗成恒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华晨育才学校)


【正文】

——“双减”政策下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摘 要:“双减”政策的提出是为了针对当前教育中的一些错误行为予以纠偏。现如今,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小学生陷入书山题海,缺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心理健康、锻炼习惯、身体素质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为例,就如何融入“双减”政策构建高效课堂,从而使得学生拥有幸福的童年展开研究,从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组织实践活动几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体育教学
  “双减”政策的提出在教育领域中再次掀起一轮改革,各学科教师均参与到这场“战斗”中,针对如何应对“双减”政策开展了深入的交流,也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就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情况来看,对于“双减”政策的践行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还需要进一步做出调整,优化教学策略,使教学取得更大的成就,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双减”政策强调做两个“减法”,一是减轻校外学科类培训负担,二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两个“减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一种手段,最终指向是立德树人。用通俗的话来说,从各个角度减轻学生的负担,为的是给他们提供更多可自由支配时间,这样他们可以利用这部分时间去锻炼身体或者发展兴趣爱好,实现全方位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运动时间,而挑战是在减轻学生运动负担的基础上提升运动水平,还要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在“双减”政策下的改革方向有三点:第一,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里包含了身体上的负担,也包含了心理上负担;第二,提升体育教学水平,也可以说是提升学生的运动质量;第三,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让他们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体育教学减负增效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秉持着“减负增效”的原则去创新,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训练。例如,运用分层教学法。以跑步训练为例,对于身体素质较强、中等和基础薄弱的三类学生,则分别设置三个目标,同样时间内要求他们完成500米、300米、200米。这样差异化教学实现了全方位兼顾,既不会给学生增加压力,而且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不同程度的拔高,即同时完成了减负与增效的教学目标。又如,运用游戏教学法。体育运动对体能消耗较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惫状态,从而出现应付、敷衍了事等问题。而运用游戏教学法将枯燥的训练变为富有趣味的娱乐行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倾尽全力,而且乐此不疲,这样既能实现减负又能达到提升训练质量的目的。仍然以跑步项目为例,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猫抓老鼠”“障碍跑”等游戏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构建高效体育课堂。
  (二)拓展教学内容,满足学生课后学习需求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学生课后时间“空”了出来,国家出台这一政策目的就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锻炼以及发展其它的兴趣爱好。因此,教师不能再照搬课本去教学,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当地的文化特色等拓展教学内容,如引进一些民间体育项目如踢毽子、跳绳子、跳竹竿等,在课堂上作为热身运动带领学生练习。一方面,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这些民间体育项目具有“老少皆宜”的特点,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布置一些亲子类作业,比如让学生课后和家长一起跳绳子、踢毽子等,这样可以一举三得,既减轻了学生课后负担,又提升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而且在与父母的互动中身心也得到健康发展。
  (三)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
  “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扭转过去“重课内训练轻课外训练”的局面,既要加强课内教学指导,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以此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良好的运动习惯,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例如,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一些小型社团,或者称之为兴趣小组,如喜欢跳绳的学生组成一个兴趣小组,喜欢篮球的学生组成一个兴趣小组,每个兴趣小组每周可以开展一次或多次竞赛活动,这样既能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又能在提升其身体素质水平的基础上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推行旨在减轻学生繁重的课后作业负担,给他们提供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减轻家长的焦虑。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教师应积极做到应对,指向减负增效创新教学方法,并且为了满足学生课后学习需求拓展教学内容,此外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体育学科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秋婷,车旭升.“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02):198-201.
  [2]朱斌.“双减”促使教育回归本真——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三小学落实“双减”工作概述[J].广西教育,2021(44):20-21.
  [3]徐银轩.“双减”背景下学校对小学生体育运动指导的初探[J].平安校园,2021(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