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农村高中有效开展学科集体备课的研究

【作者】 唐柳梅

【机构】 (广西河池东兰县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集体备课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让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在课例研究中,改进课堂教学。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提高成员的各种意识促进集体备课开展。
  关键词:集体备课;改进;实践;意识
  当前,集体备课成为学科交流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团队协作,互相补位,发挥教师团体作战能力,集中力量排除万难。做教育,一个人或两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凝聚力量,切实办好身边的教育。在有效的集体备课中,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显而易见,势必造就鹰一样的个人,鹰一样的团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提高教师“五个意识”来促进学科集体备课有效的开展。
  一、任务意识
  让每位老师都明确任务,各项工作便能有序顺利开展。学期初,除完成相关的个人教研材料外,将周测安排、集体备课主备人安排、公开课安排落实到每周当中。1.周测方面。结合学校教研处及年级部要求,按时完成出题、审题、检测、评卷任务。2.集体备课方面。要求主备人提前一周将课件发到备课组群,便于其他老师备课。当天主备发言要求以说课的形式呈现,活动结束主备人务必将定稿后的课件等材料交到教研处存档。3.公开课(探讨课)方面。备课组长结合组员课程表安排,确定未来一周哪位老师在哪个班第几节上公开课。公开课通知发布在教研组群,欢迎其它年级的老师一起听课并在课后参与评课。每个学期,组员每人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并将公开课材料(含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上交学校教研处存档。
  二、服务意识
  成事的过程,有些细节,需要有人主动去付出,事情就能圆满。每个备课组成员一般都是“老中青”教师相结合,任务分配后,有的完成不了,比如年纪大的老师,在电脑操作上有困难,就要其他老师主动提供帮助。例如,期考质量分析在假期完成,大家都在家里办公,老的教师自己负责部分手写后发给其他老师帮忙录入电脑,备课组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期末工作。备课组内分工与合作,有序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备课组成员的大局意识,营造了和谐的团队氛围。
  三、目标意识
  教师授课不同的班级,学生对知识接受能力差异性,班级类别不同等因素,依据相关数据制定各班的学科奋斗目标。有了目标,适时进行有效的措施:比如备课组统筹安排期末复习,确定复习检测试题、练习试题、自练自纠试题、讲评范围等,将要求落实到每节课上,势必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不仅有校内的目标,还要建立区域内校际之间的目标。目标是否达成,侧面体现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有利于备课组成员反思教学,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四、协作意识
  众人拾柴火焰高,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功能。通过合作,大家发现统一课件上课,可以节省制作课件的时间,有精力制作质量更好的课件。有时间研究高考真题及考纲,尽可能将考点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在文理科分班后,课件以理科班为准,集体备课时,统一明确文科班略讲的内容。同时,考虑到新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认识深度不足,备课组长将提前收集上一届相关课件发给大家供参考,同时推荐大家下载101课件及登录学科网等下载相关课件参考。备课组工作顺利进行,离不开教研组其他同志的支持!事实证明,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实现1+1>2的效能。
  五、发展意识
  有变化,意味有新的发展。发展意识,可理解为变化意识,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思想变化、教学过程变化、专业技能变化。1.思想变化。当个人的行为与团队的行为有冲突时,在实践检验及数据分析后,意识到自身行为虽然扩大知识容量,不仅进度慢,导致学生消化效果不明显。从而有意识转换思想,接受大家建议,跟上大部队的步伐。2.教学过程变化。多数老师带班级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个课件教到第二个班级,肯定有需要变动。这些变化来源于课后教学的反思,目的是在寻找课堂上更好的方式呈现知识,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让学生学以致用。3.专业技能变化。学生对象不同,教师教学过程自身必须感受到变化。从顾及自己(把课上完)到顾及学生(耐心等待、引导),从包办课堂到设置问题及活动进行互动过程等等。对于高中从教年限少的教师而言,这种专业技能的变化,正在促进其专业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青年一代的培养是一项永不褪色任务。每年教师队伍都注入新鲜的血液,为教育发展安排接力棒。在集体备课中,积极培养年轻教师,“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教育事业培育可塑性的教师。
  总而言之,增强教师集体备课意识,打造优质集体团队,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集体备课是学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体现,学校依托“一课一研”将“教有所依、导有所据、学有条理、习有效率”贯彻于教学各个环节中。我们不做机械的老师,要有专业创新精神,把研究性实践带进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