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作者】 吴孟雅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幸福小学)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实施,教育部开始重视小学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改变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努力使语文课堂更加高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查阅大量书籍,对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状;措施
  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理念之一,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与核心素养理念的科学结合,将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在实际课堂中加以体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
  一、目前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语文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语文课程主要以阅读为主,教师应该首先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小学生有注意力不集中、向师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课堂中满怀热情。而目前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上课前并没有进行充分备课,只是机械地带领学生进行跟读、抄写等训练。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辅助教学工具和教具使用不当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提供参考,目前在新兴的多媒体网络中,可以在线搜索出多种关于小学语文课堂的课件、视频等资料。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个别语文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将资源呈现给学生,并没有将资源的内容与课本内容对比,导致课堂中出现教学目标偏离的现象。
  二、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要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课前预习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而言十分重要,故教师要做好课前预习的相关教学。在语文教学时,应提前进行教学备课,根据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培养方向,认真合理地制定阅读预习导入,把握整体学习内容,提出预习任务,让小学生带着任务及问题进行有效阅读,这样学生能通过预习获得阅读成就感,更有助于其学习语文能力的提升。
  例如,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在教学前可以用谜语将任务前置,规划课程,提前进行预习任务的公布。首先可以通过两个谜语的解谜任务吸引小学生,“小黑鱼,光滑滑,脑壳倒比脑袋大。”“冬天洞里眠,夏天勤劳做。浑身绿油油,田地抓虫好能手!”通过两个谜语的解答,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预习任务。其次,通过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思考。比如“为什么小蝌蚪要找妈妈?”“小蝌蚪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吗”“有哪些动物帮助了小蝌蚪?”通过课前预习阅读文章,学生自己在文中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最后,布置预习查询任务,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关于小蝌蚪和青蛙的相关资料。课上提前分成小组,让小组之间的资料共享,加深阅读印象。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同时查询资料的过程又是预习中除课文阅读之外的第二次阅读。
  (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需要教师的指导。所以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完善和丰富教学方法,通过有趣的语文教学手段,营造课堂的良好氛围,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发起阅读分享图书角的活动,每位学生至少推荐一本图书给其他同学,做好标注分享在图书角。班级有了图书角,阅读气氛更加浓厚。想要了解班级同学喜欢的阅读书本类型的好奇心会促使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其次,教师通过一定的生活背景营造阅读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语文课堂,提升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将课题以有趣味性或者其他吸引小学生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小学生能够感受自主阅读的魅力,更能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由教育部研究和制定,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另外,小学语文课本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联系,这也为学生理解课文意思提供了便利,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可以利用课程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相似的事物,体验生活中的美好,这样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就会富有生活气息,也有助于课堂效果的提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理念也很好地在语文课文中体现出来,对于生活中的语文元素,教师可以将其带到学生的课堂学习当中,这也为学生的语文课堂提供了人文素养知识。
  比如,在学习小学课文《落花生》一课中,教师可以从田地采摘一株完整的花生苗,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花生的花、茎、叶、根等,总结特点,教师可以提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花生的一部分,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再与课文当中对应的段落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当中描写花生的好词好句,并且进行仿写训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走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一一辅导,确保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完善。然后教师可以从每组当中选取一名学生到台前进行演讲。最后,教师再针对课文当中的内容对学生的分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这样也为学生的语文积累了生活素材,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四)利用竞赛方式复习语文的主要内容
  课堂操练的环节多种多样,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适当选择操练形式。小学生一般都喜欢参加竞争类的游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竞争的方式来加快学生记忆语文知识的速度。教师提前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之间共同完成一项教师指定的任务,用时最短者为胜。或者教师可以使用个人战、团体战,或者教师与学生的PK战等形式。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为小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认真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相关知识,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行具体教学。只有通过正确认识、积极评价体系、创新课堂模式,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师才能真正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田大莲.浅析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J].文渊(中学版),2011(11).
  [2]李显艳.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教学[J].中华少年,2012(17).
  [3]杨海芸.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初探[J].东西南北:教育,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