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张晓燕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富溪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历史课是一门重要的人文课程。学习历史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历史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这样的教学,理论知识才不至于枯燥,还能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故事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学历史不仅是传承文明,还为人类发展指明方向。“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元·张可久《端正好·渔乐》),有关“谈古论今”一词,也强调了“谈古”的重要性。因此,学好历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引导性的作用。
  一、历史故事的价值所在 
  (一)历史故事对初中生更具“亲切感”
  可以说,历史就是以时间为“链条”,并由若干故事组成的一幅“画卷”。当然,这里说的故事,包括正史记载的内容,也包括民间口口相传的“野史”。无论哪种形式,历史故事总比教材上的知识更具生命力。学生们喜欢历史故事,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记忆能力强,求知欲旺盛。如果引入一些历史故事,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明朝末期,努尔哈赤虽然蛰伏于明朝大将手下,在卧薪尝胆中谋划自己的宏图伟业,从构建“四旗”到扩编成“八旗”,为清王朝的崛起奠定了基础。通过讲解细节,学生们会对明朝衰落与清朝兴盛产生形象化的认知。 
  (二)借助故事能简化历史知识
  有意思的历史故事能够让历史事件变得更加细化,并能将人物、事件、地点一一展示出来,抽象的概念也随之具象。学生仿佛在看一部有意思的电影,每个环节跃然眼前。比如:在讲解秦王嬴政的时候,往往就是“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焚书坑儒”、“修长城”等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让人感觉过于抽象。同时,好多人脑海中烙下《孟姜女哭长城》痕迹,认为秦始皇是“暴君”代表。殊不知,匈奴(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一支)一直威胁着边境安全,为秦朝发展带来重大危害。修建长城对于范喜良这些人来说,肯定是悲剧。但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并且,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远远胜过疲于应付外敌骚扰。 
  二、选择历史故事的基本标注 
  (一)尊重历史事实
  教师选择历史故事,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选择一些真实的历史故事。切忌自己杜撰,让学生“误入歧途”。如果是一些野史,需要在讲解的时候刻意说明一下,并且此类故事应该尽量少用,不能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而罔顾历史事实。 
  (二)历史故事应该与教学相关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典籍和故事不胜枚举。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甄选一些有价值的历史故事,比如,有关夏、商、西周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选择“桀纣之君”这个故事(两个故事),通过分析夏桀和商纣两位暴君,去认识两个朝代的兴衰。此时,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封神演义里的一些神话故事。这样,能够让学生们客观分析历史朝代更迭的内在原因。
  三、合理使用历史故事的方法分析
  (一)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处理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历史故事进行适当的“加工”,这样的故事才能引人入胜,更具跌宕起伏的感觉。比如,隋朝历史相对较短,但是很多重大事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科举考试源于隋朝,主要包括:法令、算术、书法、文才、政论。明朝时期变为“八股文”,“八股文”尊崇朱熹,由此开始“学而优则仕”一直被沿袭下来。教师可以将各个情节串联起来,并形成前后呼应,直至结尾,学生仍感觉意犹未尽,这样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二)以故事作为铺垫
  在讲解新知识前,引入有意思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为后续讲解做好铺垫。比如,五代十国是我国一段很长的分裂时期,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学习的兴致一定不高。在讲课前,我们先用多媒体播放《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几乎每位学生都学过或读过这两首词,而李煜就是这个时期(南唐后主)的重要历史人物。通过讲解一下历史名人的轶事,能够让学生们对这段历史产生兴趣。同样,在讲解北宋历史时,可以先讲解宋徽宗赵佶(瘦金体所创)相关的故事,学生们一边聆听赵佶的《秾芳诗》,一边还能欣赏到瘦金体之美。通过这种铺垫讲解,学生们会对相应的历史更感兴趣。即便课下,也会主动搜集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 
  (三)选择合理的表述语言
  在讲解历史故事的时候,要选择合理的表达语言和表达方式。这样的故事或者诙谐幽默,或者沉重悲壮。教师要善于使用语气词,并尽量营造出探讨氛围。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要让学生成为参与者。这就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学生发言也才会言之有物。另外,教师在表达时要保持语言的精炼,避免出现错误用词。讲故事要有固定时间,避免冗长的故事降低体验效果。
  总结
  总之,妙趣横生的故事不仅能让历史知识更具趣味性,让学生慢慢接触这种叙事思维,而且避开主观认识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讲好故事”,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并做好课下工作,查阅并积累大量的历史故事,这样才能为学生送上一堂堂精彩的历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