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作者】 贺国超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凉水河镇小学)


【正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兴趣密切有关。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甚至还能弥补某些智力上的不足,我经过近几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一些方法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创造恰当的问题情境,设计和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疑问或偏差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并引向深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适时鼓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恰当的帮助,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种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享受自己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欢乐,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也让他们体味到经努力获得成功的愉悦。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注意新课程的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习题课,都有一个如何导入的问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开始的导入环境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体,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数学新课的导入可以通过对一些实际具体问题的探讨,来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期待。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电工师傅把4米长的梯子靠在墙上,使梯脚离墙脚的距离为1.5米。准备在墙上安装电灯,当他爬上梯子后,发现高度不够。于是将梯子脚往墙脚移近0.5米,那么梯子顶端是否往上移动0.5米呢。用实际问题的引趣和激发作用,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引起认识冲突
  认识冲突是一个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面临的情境之间的矛盾或差别,这种矛盾和差别会引起人们的新奇和惊愕,并引起他们的注意、关心和探索行为。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问题,学生自认为已经清楚明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弄懂,对于这些概念的问题,如果教师在学生自认为清楚明了时设法让他们发现原来的认识并不完整,此时他们就会产生认识需要,激起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概念时,先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当学生举出不少实例,并认为自己对平行线已经认识时,要求学生回答:平行线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或什么图形叫做平行线)因为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并没有真正明确,这时就会引起认识冲突,激起他们了解平行线本质特征的兴趣。
  四、给予成功的满足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联系,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区别以待,对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新课改的战略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关注所有学生,尤其要投入更大精力,用更大的耐心去关注学困生,要付诸于爱心,要和风细雨,要对症下药,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多用鼓励性评价,建立学生的成功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给学困生吃偏饭,多提问,多参与,多关注,多激励,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另外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探究思考下获得新的知识。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满足,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
  五、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
  刺激的新颖和变化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在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积极开发课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为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学习的机会,以便于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多媒体技术所提供展示的各种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象等。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另外注意采取形象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改变叙述的形式,进行一题多变,采取各种教学形式,都有利于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
  六、故事品味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我们只要善于去发现这些数学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将品味到数学是“妙趣横生,其乐无穷”的。
  例:星期天,数学老师张老师提着篮子(篮子重0﹒5斤)去集市买10斤鸡蛋,当张老师往篮子里拾称好的鸡蛋时,发觉比过去买10斤鸡蛋时个数少很多,于是他将鸡蛋装进篮子再让摊主一起称,共称得10﹒55斤,即刻他要求摊主退1斤的钱,他是怎样知道摊主少称了大约一斤的鸡蛋呢(精确到1斤)?请你将分析过程写出来,由此你受到什么启发?
  奥加涅柏在《中学数学教学法》一书中说过:“数学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于数学课的兴趣是否能保持和发展”。这就告诉我们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采取能刺激学生认识兴趣的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学习更多知识的渴望,特别是那种在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中还没养成积极思维活动的习惯,怕动脑筋,懒于思维的学生班级,教师就更加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