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阅读理解教学实践
【作者】 侯燕华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凤鸣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初中阶段开展英语阅读,应该从不同渠道收集、筛选文章,并开展主题式的群文阅读。这样才能脱离教材的束缚,系统地理解题意,并逐渐提升个人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群文阅读;主题意义;学科素养
初中阶段英语阅读应该贴近生活,符合时代发展特点,内容积极健康。除去课本之外,还要增加电视、音像、网络、书刊等各种教学资源。比如,报刊或者网络文章具有内容新鲜、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等突出特点。通过组合各类资源,涉及主题式英语群文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基于学科素养这一前提,开展群文阅读必须明确主题意义。几篇文章之间要有契合点,通过分析文章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比如说,AI(人工智能)是当下流行的热词,并在若干年内会经久不衰。但AI又隶属于“人和社会”这一前提。我们选择几篇相关的英语阅读文章,能够全面的分析AI的基本含义,及对于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思索,比如:人工智能会让人类灭亡吗?我们如何运用AI?相比人类,AI的突出优势有哪些?人类相比于AI又有哪些明显弱势?
我们可以选A、B、C、D四篇文章,A文章按照“总”→“分”的结构阐述AI的发展。文章涉及无人机、无人驾驶、语音识别、人像识别、智能翻译等。B文章为夹叙夹议型文章(新闻类)。可以展示无人机(无人驾驶)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捷,以及对人类提出的挑战,顺便阐述AI对自身的不足。C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主要是探讨人类与AI之间的不同看法;D文章同样属于夹叙夹议类文章,阐述计算机的发展史,以及与计算机相关的AI技术发展趋势。
二、明确阅读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梳理出AI技术的大致轮廓(概况),并对该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展望。第二,结合AI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该技术的利弊,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判断,基于不同的角度客观分析AI技术发展方向。第三,布置课后作业,学生们借助笔记/思维导图,撰写相应的文章,甚至创造性的“研发”出一些新的AI产品。
这类授课的难点是高科技与英语相结合,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既要兼顾到如何合理驾驭语言,还要对AI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和前瞻性的探讨。
三、学情分析
这类阅读学习是针对九年级学生开展的。即便如此,他们的英语也仅仅处于中等水平,但这些学生对于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对不相关主题也乐于探索。究其原因,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AI产品,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智能电饭煲等等。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专业性词汇。此外,面对AI技术的未来发展,如何流利地用英语进行表述,同样是个很大难题。
四、 主题阅读相关问题和应对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英语教师必须做到“知己知彼”,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并结合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几个典型问题和应对方案。
第一,考虑到知识背景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知识和资料,对AI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生词问题。教师需要在备课环节处理词汇,并对核心词、重点词等进行梳理分类。学生面对陌生词汇时,需要结合上下句去猜想重点词汇,保证阅读基本顺畅。如果是非重点词汇,可以跳过这些对整体阅读没什么影响的词汇,但课余时间需要认真学习。第三,整合理解文本。结合事先预留的问题,构建文章结构。第四,突破性写作。结合前面构建的文章结构,尝试用英文创作一篇文章。第五,使用个性化语言阐述观点。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开展示范答题等方式开展自由式学习。先让学生敢说,再培养他们爱说。
五、阅读教学过程分析
(一)激活AI知识背景
该阶段,教师可以用“DO U know AI products?”。学生们会脱口而出:i pad、三星、小米、华为等等。此时引出如下对话内容:
T:Now,Honor is made in China,how do you feel?
S:Good.
T:But,I can’t agree more!
当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有些学生会阐述不喜欢某些品牌或者某类产品的原因,比如说:过度依赖AI产品,会让人产生严重的依赖性。这样会引出后面各种问题,可以说是阅读前“头脑风暴”环节。
T:since it’s common in our life,what is AI?
S:Hand phone.
S:Robot.
S:Computer...
(二)阅读铺垫
学生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AI技术相关的图片,包括:无人机、智能手机、机器人等。看过之后,可以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What they can do?”,“Can U guess title about passage A?”借助上述讲解、铺垫、预设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并学会如何认真阅读几篇文章。
(三)建构主题意义
该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可以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师要设置一些有关AI产品相关的问题,比如“Who made it?”,“what can it do?”,“How can it do this?”,“What is Special about it?”。当学生阅读完后,要学会提取重要信息,并写一些读后感,有关自己或者他人的相关对话内容。考虑到学生对于英文报纸接触较少,可以事先提出一些问题“What do you expect to read from the passage when you read this title?”从而让学生通过文章标题看出文章的大致内容。
在阅读环节,学生要会顺畅阅读,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寻找预设问题。当大家能够圆满解答各个问题后,就可以和老师或者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
至于之后的几个环节,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最后通过大家讨论得出最后的结论,即:虽然AI技术和相关产品能够替代一些人类活动,但无法完全替代,并且所有的AI技术和产品的更迭都离不开“人”这一重要的因素。
结语
总结,本文以AI技术和相关产品为主题,尝试分析了主题式英语群文阅读方法。由于主题不同,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仅能够探索一些新的领域,还能将英语阅读与之融合起来,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群文阅读;主题意义;学科素养
初中阶段英语阅读应该贴近生活,符合时代发展特点,内容积极健康。除去课本之外,还要增加电视、音像、网络、书刊等各种教学资源。比如,报刊或者网络文章具有内容新鲜、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等突出特点。通过组合各类资源,涉及主题式英语群文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基于学科素养这一前提,开展群文阅读必须明确主题意义。几篇文章之间要有契合点,通过分析文章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比如说,AI(人工智能)是当下流行的热词,并在若干年内会经久不衰。但AI又隶属于“人和社会”这一前提。我们选择几篇相关的英语阅读文章,能够全面的分析AI的基本含义,及对于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思索,比如:人工智能会让人类灭亡吗?我们如何运用AI?相比人类,AI的突出优势有哪些?人类相比于AI又有哪些明显弱势?
我们可以选A、B、C、D四篇文章,A文章按照“总”→“分”的结构阐述AI的发展。文章涉及无人机、无人驾驶、语音识别、人像识别、智能翻译等。B文章为夹叙夹议型文章(新闻类)。可以展示无人机(无人驾驶)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捷,以及对人类提出的挑战,顺便阐述AI对自身的不足。C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主要是探讨人类与AI之间的不同看法;D文章同样属于夹叙夹议类文章,阐述计算机的发展史,以及与计算机相关的AI技术发展趋势。
二、明确阅读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梳理出AI技术的大致轮廓(概况),并对该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展望。第二,结合AI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该技术的利弊,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判断,基于不同的角度客观分析AI技术发展方向。第三,布置课后作业,学生们借助笔记/思维导图,撰写相应的文章,甚至创造性的“研发”出一些新的AI产品。
这类授课的难点是高科技与英语相结合,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既要兼顾到如何合理驾驭语言,还要对AI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和前瞻性的探讨。
三、学情分析
这类阅读学习是针对九年级学生开展的。即便如此,他们的英语也仅仅处于中等水平,但这些学生对于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对不相关主题也乐于探索。究其原因,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AI产品,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智能电饭煲等等。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专业性词汇。此外,面对AI技术的未来发展,如何流利地用英语进行表述,同样是个很大难题。
四、 主题阅读相关问题和应对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英语教师必须做到“知己知彼”,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并结合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几个典型问题和应对方案。
第一,考虑到知识背景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知识和资料,对AI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生词问题。教师需要在备课环节处理词汇,并对核心词、重点词等进行梳理分类。学生面对陌生词汇时,需要结合上下句去猜想重点词汇,保证阅读基本顺畅。如果是非重点词汇,可以跳过这些对整体阅读没什么影响的词汇,但课余时间需要认真学习。第三,整合理解文本。结合事先预留的问题,构建文章结构。第四,突破性写作。结合前面构建的文章结构,尝试用英文创作一篇文章。第五,使用个性化语言阐述观点。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开展示范答题等方式开展自由式学习。先让学生敢说,再培养他们爱说。
五、阅读教学过程分析
(一)激活AI知识背景
该阶段,教师可以用“DO U know AI products?”。学生们会脱口而出:i pad、三星、小米、华为等等。此时引出如下对话内容:
T:Now,Honor is made in China,how do you feel?
S:Good.
T:But,I can’t agree more!
当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有些学生会阐述不喜欢某些品牌或者某类产品的原因,比如说:过度依赖AI产品,会让人产生严重的依赖性。这样会引出后面各种问题,可以说是阅读前“头脑风暴”环节。
T:since it’s common in our life,what is AI?
S:Hand phone.
S:Robot.
S:Computer...
(二)阅读铺垫
学生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AI技术相关的图片,包括:无人机、智能手机、机器人等。看过之后,可以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What they can do?”,“Can U guess title about passage A?”借助上述讲解、铺垫、预设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并学会如何认真阅读几篇文章。
(三)建构主题意义
该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可以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师要设置一些有关AI产品相关的问题,比如“Who made it?”,“what can it do?”,“How can it do this?”,“What is Special about it?”。当学生阅读完后,要学会提取重要信息,并写一些读后感,有关自己或者他人的相关对话内容。考虑到学生对于英文报纸接触较少,可以事先提出一些问题“What do you expect to read from the passage when you read this title?”从而让学生通过文章标题看出文章的大致内容。
在阅读环节,学生要会顺畅阅读,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寻找预设问题。当大家能够圆满解答各个问题后,就可以和老师或者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
至于之后的几个环节,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最后通过大家讨论得出最后的结论,即:虽然AI技术和相关产品能够替代一些人类活动,但无法完全替代,并且所有的AI技术和产品的更迭都离不开“人”这一重要的因素。
结语
总结,本文以AI技术和相关产品为主题,尝试分析了主题式英语群文阅读方法。由于主题不同,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仅能够探索一些新的领域,还能将英语阅读与之融合起来,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