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生合唱能力的有效培养

【作者】 苏三妹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正文】  摘 要: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部分当属合唱,学生既能从中培养其审美兴趣,又对学生之后的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并且,能建立学生们的集体观念。本文从实践出发,探寻小学合唱教学中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方法,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提高合唱教学及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合唱能力;培养方法
  合唱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通过合作及相互信任,融入其中,才会展现其最佳效果。合唱艺术是音乐、演唱以及文学的共同结晶,它所展现的魅力也是与众不同的。在小学的艺术培养中,合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基础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中,声音运用是重中之重,同时,还要给学生们灌输合作意识,不要特立独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表达出来。
  一、小学生合唱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㈠加强小学生集体意识
  当前大多数小学生家庭环境都较好,父母、祖辈宠爱,让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心理,缺乏集体合作意识,部分小学生甚至无法融入学校生活。因此可以通过合唱的方式,让他们在合唱过程中不断地收敛自己,与他人开展交流与合作,从而不断改善自身不良性格习惯。在合唱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听从指挥,倾听他人声音,从而让自身声音和他人声音互相融合。有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害怕别人干扰自己,使自己没法唱准自己的声部,而致使高声喊唱。有些则试图掩盖别人的声部,这导致整个合唱听起来刺耳,声部不协调,就像争吵。这都是合唱中所不允许的。参与演唱的每一位学生都应具备整体的表演意识和声部的观念。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也要适应和接受不同声部而不受他们的影响。让学生明确合唱中的各个声部是相辅相成的,也让学生们的自制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在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合唱艺术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孩子们在歌唱中得到快乐,更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我,学会做人。
  ㈡培养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合唱追求的是整齐的音色以及柔美的意境。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是表演者还是欣赏者,利用自身感受与体验,体会音乐中的情感。教师要能够使用多样化的合唱曲目对其开展情感培养,让其能够感受到歌曲中所存在的内涵,让学生可以精确地掌握所有歌曲中的情感特点,实现声情并茂。利用合唱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与想象力,让其实现情感表达能力的养成。
  ㈢丰富学生艺术视野
  合唱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音乐知识。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涵盖的领域较多。在合唱练习中,不仅具有声乐、视唱等技能训练,还有和声、欣赏等理论专业知识学习;不仅能够提升音乐素养,还能够与各个学科互相渗透。进行合唱活动,能够与其他学科实现友好发展,还能够拓展视野,共同实现互补与促进。“合唱艺术历史悠久,异彩纷呈”,因为其有着丰富的表现方式与音乐特点,变成学生最为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合唱教学展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⒈从合唱歌曲的多样性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视野
  学习音乐本身就是扩大知识的范围。通过演唱和欣赏合唱曲可以学到很多音乐知识。每一首合唱曲目都有一定的思想性和鲜明的音乐形象。如可以了解异国风光的日本合唱曲《樱花》,可以了解农村风光的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合唱曲《牛背上的孩子》。我们可以从中猎取许多不一样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随着学生唱合唱作品数量的增多,记忆的内容亦越多,知识也就越丰富,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思维能力,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优秀的合唱作品本身就是一部艺术品。
  ⒉合唱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乐理及和声知识
  目前有许多的音乐教师只注意到了学生爱唱歌的特点,而不注意去让学生在唱中掌握更多的乐理知识,这种单纯的教学有许多弊病,学生只会唱旋律而不知道音符的长短、强弱,不知道节奏,表面上教师却感到教学效果较好,其实这种表面现象只能让我们教师去被动地接受。这样就意味着音乐教育一定要从小学开始,尤其是目前音乐教学中形式上的考试更加使我们教师注重表面现象,这是不对的。而合唱教学能消除这种被动表面现象,合唱作品的演唱必须要有的理论基础,具备好的音准节奏等,因此学生必须要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让学生主动地接受这些基本知识,因为学生不积极学习就不会正常进行合唱的演唱。
  二、小学生合唱能力的有效培养方式
  ㈠呼吸训练
  音量控制也是十分重要,能够利用腹部感觉进行实现,感受体力气息支点与动力在小腹中的感觉,呼吸过程中要保持腹部放松,横膈膜向上,吸气的时候,下肋在扩张的同时进行收缩,如此就能够感受到“气柱感”,不论是何种演唱方式都不能在没有“气柱感”的基础上实现,音量大小并非只是通过嗓音实现,是要利用隔膜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气息的有效应用,如此能够让声音进行变化,音量也可以获得有效控制,“喊歌”是错误的。开展气息与音量练习的时候,教师能够从生活中进行取材,让学生开展呼吸练习,然后在给予纠正,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开展教学,如闻花香、吹蜡烛等。简单的体育锻炼也是一种气息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肺活量。音乐教学是要慢慢开展,在反复练习中才能够更好掌握合唱技能。
  ㈡音准训练
  音乐教学重点就是需要学生精确掌握音准,这也直接影响合唱水平。在开展音准练习时,教师不能过于关注速度,忽视质量,要循序渐进,对音准进行有效控制。如果无法掌握好音准,就无法让歌曲进行完美呈现。因此教学必须具有计划,要能够逐步开展指导练习。教师能够从下面几大方面进行音准练习:首先需要让学生懂得辨单音,然后是旋律音程。当学生大致掌握以后,才可以开展分组练习,对二声部的和声开展练习,这样才能够获得良好的音准练习效果。
  ㈢精心设计教学细节
  ⒈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学环节进行优化
  教师开展课程化教学时,必须能够有所创新,让课堂更为有趣,这对带动学生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对合唱教学而言,也是有着积极促进影响。课堂气氛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可以参与其中也是十分关键,让学生能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合唱魅力,从而更为主动开展学习。如教学《我的祖家是歌乡》时,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介绍,并且掌握不同的演唱方式,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开展学习,如男女生互相间的合作,或者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学习,对合唱学习中的难重点进行指出,帮助学生实现突破与发展。
  ⒉发挥器乐的辅助功能
  声乐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难的是二声部教学,因为学生自身年龄较小,接受与掌握能力都较为有限,因此对音准与音程教学掌握不够,这是合唱教学中的难点。因此,通过器乐开展辅助教学,音准教学十分枯燥,器乐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利用乐器开展音准练习,让教学内容更为直观,让教学环境更为愉快,因此器乐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给合唱教学带来了一定帮助。
  教师在开展二声部教学时,能够利用钢琴演奏的方式,让学生首先进行聆听,然后开展练习,分声部进行旋律演奏,然后开展合奏,如此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歌曲音准与音程。利用器乐辅助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音准练习,还能够对学生音准进行纠正,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合唱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热爱音乐,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通过合唱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也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学校可以更多地开展合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还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群.关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声音训练的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20(12):166-167.
  [2]郭桂萍.如何训练一支优秀的小学生合唱团队[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93.
  [3]张婷婷.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28-529.
  [4]吴志蓉.农村小学生合唱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9(12):134.
  [5]钟敏.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合唱教学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13):156+162.
  [6]孙藤藤.“无伴奏合唱”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教师,2019(S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