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作者】 任璐璐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四小学)
【正文】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教材编排体系,对各领域的内容相互融合与交错中,抓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像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个人能力的大小,决定其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自己的想像,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形象,既有视觉的冲击,又有成功的体验,从中获得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学生的美术素养在主动参与、积极合作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创设情境,主体参与,提高合作意识
l、创设情境,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空间,有利于教师情绪的调动,以饱满的热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来说,以足够的吸引力,身临其境,调动学生对本节美术课的兴趣以及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例如《老师,您好》一课中,利用课间几分钟的小演讲,老师的关爱、辛苦了老师、我喜欢的老师等内容的小演讲,再配上《长大了我就成为了你》等音乐,渲染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再拿出课前示范的卡片,让学生看一看,折一折,学生会很主动地参与到制作过程中,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而不是象布置任务一样,学生好无兴趣,应付了事。我在教五年级《色彩的对比》一课时,因为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拿出了红黄蓝三种水粉以及水粉排笔,学生第一次接触,非常好奇,充满好奇地盯着老师?学生会这样想,同时感觉很新鲜,学生的兴趣很浓厚,不用组织纪律,一双双的眼睛在等待着老师上课。在讲色环时,不是以挂图为主,而是边讲边画,什么三原色,什么三大间色,在笔下像魔术一样变出来了,学生惊奇地瞪着眼睛,专心地听讲,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也活起来,不是看看图,泛泛地了解一下,而是随着老师讲解,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种变化,让学生觉得有趣有神奇,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对色彩知识有了明确的认识之后,发现规律,兴致勃勃地动手调合,最后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人物画向来都是很难画的,特别是动态的,我在讲《趣味动漫》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到讲台讲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善良的七个小矮人……这些有趣的故事,鲜活的动漫形象,学生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学生对动态中的人物各部位的变化,在观察中得以理解,跃跃欲试,再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有趣的形象,这个时候再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就能够让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能更好地分工协作,完成任务,最后以快速翻动的形式让动画动起来。小组合作也是一种情境,能让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发挥集体的智慧,在互动中愉快地完成任务。
2、示范引领,用心观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中。
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展示自己的范作,不仅是展示自己的基本功,同时也会在学生心里对你绘画与制作能力的欣赏,得到学生的欣赏,那么学生才会信服你,以无声的语言征服了学生,学生才会更加地敬重你,师生关系会很融洽,很亲切,师生交流会更和谐,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并尽可能地去表现自己。
老师的直接动手演示,还能更加直接地让学生去观察,会潜移默化地去模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觉得你会,我也会。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线的表现力》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问学生这是什么?接着我不断地画一些线,一会是直线,一会是曲线、一会又是折线……最后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互动中,一些不同的线最后变成了一位美少女,长着飘逸的秀发,直接让学生跃跃欲试,然后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加以引导,最后学生都很认真地去动手,进入了自我表现的个性化创作空间中了。
学生个性的显示,会培养一种对美术学习长久的兴趣,学生就会更主动地、更有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这样的课堂学生会很喜欢,很投入,潜能都会被激发,对学生创新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创新的自信心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人翁,教师要在课堂中精讲少讲,给学生留出想像和思维的空间,教师做好学生的引领者、参与者,从大局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解惑,指导学生完成作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感受美术学习的愉悦和幸福,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收获的充实。
l、利用微课,营造创新氛围。
学科与各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创造性地为课堂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现在经过国培学习,很多的老师都掌握了微课的制作方法,把一些教材中的重难点,制作成声、图并茂,语言生动的课件,经过演示,解决问题,师生互动起来更加的面向全体,而且生动,形象,会极大地提高授课的效率,便于学生直观,这样的课学生会很感兴趣,学习起来主动去消化,去吸收,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结合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动手能力的实践,会收到特别好的效果。
2、师生相长,提高学生的自信。
在美术课上,老师参与到各小组中,和同学一起动手,参与到同学的讨论中,学生会因为你的参加而开心,积极地表现自己,或者会因为自己的小点子超过了老师而灵感不断,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信心,构建更加自信的自己。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都会主动地实践,进行研究,经过不断的学习,学生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美术要与生活相联系,从教材中挖掘其内在的联系,让学生从美术上学习到的知识,又在生活中得以运用,反过来,生活中的物品,又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在教《美丽的纹样》一课时,我就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花卉,每个学生收集一朵,全班四十多人,会收集到很多的花卉,学生在上课时,直接观察这些花卉,花芯的样子,花辫的形状,各种花的色彩,学生会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最后经过总结,认识规律,学生在这一节课中,表现的都很主动,在动手创作时,都是热情很高,看得明白,想的清楚,学习起来当然会得心应手。在教《趣味文字》一课时,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姓名,先找出使用频率高的几个字,集思广益,大家一起出点子,从学生的发言中,我能感觉到学生的想法有很多已经超越了所学知识,想象力也在不断的飞升。在展示自己为自己设计的名子时,学生谈创作思路,谈灵感来源,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因为课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想联系,学生学习热情极大,启迪了灵感,放飞了想像……
三、创设平台,为学生提供动手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保持稳定的热情,、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交流与评价的机会,增加学生自我表现机会。
课堂中,多让学生进行自我作品介绍,各种技法的运用以及创作的感受,学生会因为这样的一次机会而喜欢上美术课。学生主动去交流,学生更乐于接受,更平等,更自由,更能放得开。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在总结时的一言堂,学生有其行,无其动之摆样子。
美术课中作品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策划出一个小短剧,进表演。如在《偶戏》一课教学时,学生根据所设计的会动的小人进行编小故事,然后小组同学进行表演,表演的学生很投入,下面听的学生也很开心,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2、利用节日,增加学生动手创新的机会。
各种节日,是开展美术活动的最佳时机,如本学期开学,就到了教师节,开展为我喜欢的老师设计一个卡片,把你的祝福送给他(她),这会是老师收到的最真诚、最珍贵的礼物。通过这种活动,学生都很积极地设计制作自己的卡片,绘画、剪贴等表现手法多样,学生做起来也动情,看着自己新手做的卡片,想着送到老师手中,老师的开心,学生会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所感染,对今后学习美术的热情会议起到很大的作用,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3、开展活动,提供学生参与动手的平台。
利用学校各种条件。多开展作品展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平时,美术室有展台,把学生作品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放在上面,进行展示。学生会为自己的成功而幸福,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无形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一次次的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加认真,形成你追我赶的劲头,每个同学都会主动创新,表现与众不同,其独特的表现,正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总之,要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只要我们在每节课的有限时间里,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教学之中,必将会有到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主体参与,提高合作意识
l、创设情境,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空间,有利于教师情绪的调动,以饱满的热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来说,以足够的吸引力,身临其境,调动学生对本节美术课的兴趣以及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例如《老师,您好》一课中,利用课间几分钟的小演讲,老师的关爱、辛苦了老师、我喜欢的老师等内容的小演讲,再配上《长大了我就成为了你》等音乐,渲染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再拿出课前示范的卡片,让学生看一看,折一折,学生会很主动地参与到制作过程中,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而不是象布置任务一样,学生好无兴趣,应付了事。我在教五年级《色彩的对比》一课时,因为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拿出了红黄蓝三种水粉以及水粉排笔,学生第一次接触,非常好奇,充满好奇地盯着老师?学生会这样想,同时感觉很新鲜,学生的兴趣很浓厚,不用组织纪律,一双双的眼睛在等待着老师上课。在讲色环时,不是以挂图为主,而是边讲边画,什么三原色,什么三大间色,在笔下像魔术一样变出来了,学生惊奇地瞪着眼睛,专心地听讲,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也活起来,不是看看图,泛泛地了解一下,而是随着老师讲解,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种变化,让学生觉得有趣有神奇,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对色彩知识有了明确的认识之后,发现规律,兴致勃勃地动手调合,最后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人物画向来都是很难画的,特别是动态的,我在讲《趣味动漫》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到讲台讲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善良的七个小矮人……这些有趣的故事,鲜活的动漫形象,学生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学生对动态中的人物各部位的变化,在观察中得以理解,跃跃欲试,再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有趣的形象,这个时候再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就能够让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能更好地分工协作,完成任务,最后以快速翻动的形式让动画动起来。小组合作也是一种情境,能让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发挥集体的智慧,在互动中愉快地完成任务。
2、示范引领,用心观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中。
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展示自己的范作,不仅是展示自己的基本功,同时也会在学生心里对你绘画与制作能力的欣赏,得到学生的欣赏,那么学生才会信服你,以无声的语言征服了学生,学生才会更加地敬重你,师生关系会很融洽,很亲切,师生交流会更和谐,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并尽可能地去表现自己。
老师的直接动手演示,还能更加直接地让学生去观察,会潜移默化地去模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觉得你会,我也会。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线的表现力》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问学生这是什么?接着我不断地画一些线,一会是直线,一会是曲线、一会又是折线……最后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互动中,一些不同的线最后变成了一位美少女,长着飘逸的秀发,直接让学生跃跃欲试,然后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加以引导,最后学生都很认真地去动手,进入了自我表现的个性化创作空间中了。
学生个性的显示,会培养一种对美术学习长久的兴趣,学生就会更主动地、更有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这样的课堂学生会很喜欢,很投入,潜能都会被激发,对学生创新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创新的自信心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人翁,教师要在课堂中精讲少讲,给学生留出想像和思维的空间,教师做好学生的引领者、参与者,从大局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解惑,指导学生完成作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感受美术学习的愉悦和幸福,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收获的充实。
l、利用微课,营造创新氛围。
学科与各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创造性地为课堂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现在经过国培学习,很多的老师都掌握了微课的制作方法,把一些教材中的重难点,制作成声、图并茂,语言生动的课件,经过演示,解决问题,师生互动起来更加的面向全体,而且生动,形象,会极大地提高授课的效率,便于学生直观,这样的课学生会很感兴趣,学习起来主动去消化,去吸收,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结合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动手能力的实践,会收到特别好的效果。
2、师生相长,提高学生的自信。
在美术课上,老师参与到各小组中,和同学一起动手,参与到同学的讨论中,学生会因为你的参加而开心,积极地表现自己,或者会因为自己的小点子超过了老师而灵感不断,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信心,构建更加自信的自己。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都会主动地实践,进行研究,经过不断的学习,学生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美术要与生活相联系,从教材中挖掘其内在的联系,让学生从美术上学习到的知识,又在生活中得以运用,反过来,生活中的物品,又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在教《美丽的纹样》一课时,我就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花卉,每个学生收集一朵,全班四十多人,会收集到很多的花卉,学生在上课时,直接观察这些花卉,花芯的样子,花辫的形状,各种花的色彩,学生会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最后经过总结,认识规律,学生在这一节课中,表现的都很主动,在动手创作时,都是热情很高,看得明白,想的清楚,学习起来当然会得心应手。在教《趣味文字》一课时,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姓名,先找出使用频率高的几个字,集思广益,大家一起出点子,从学生的发言中,我能感觉到学生的想法有很多已经超越了所学知识,想象力也在不断的飞升。在展示自己为自己设计的名子时,学生谈创作思路,谈灵感来源,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因为课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想联系,学生学习热情极大,启迪了灵感,放飞了想像……
三、创设平台,为学生提供动手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保持稳定的热情,、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交流与评价的机会,增加学生自我表现机会。
课堂中,多让学生进行自我作品介绍,各种技法的运用以及创作的感受,学生会因为这样的一次机会而喜欢上美术课。学生主动去交流,学生更乐于接受,更平等,更自由,更能放得开。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在总结时的一言堂,学生有其行,无其动之摆样子。
美术课中作品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策划出一个小短剧,进表演。如在《偶戏》一课教学时,学生根据所设计的会动的小人进行编小故事,然后小组同学进行表演,表演的学生很投入,下面听的学生也很开心,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2、利用节日,增加学生动手创新的机会。
各种节日,是开展美术活动的最佳时机,如本学期开学,就到了教师节,开展为我喜欢的老师设计一个卡片,把你的祝福送给他(她),这会是老师收到的最真诚、最珍贵的礼物。通过这种活动,学生都很积极地设计制作自己的卡片,绘画、剪贴等表现手法多样,学生做起来也动情,看着自己新手做的卡片,想着送到老师手中,老师的开心,学生会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所感染,对今后学习美术的热情会议起到很大的作用,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3、开展活动,提供学生参与动手的平台。
利用学校各种条件。多开展作品展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平时,美术室有展台,把学生作品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放在上面,进行展示。学生会为自己的成功而幸福,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无形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一次次的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加认真,形成你追我赶的劲头,每个同学都会主动创新,表现与众不同,其独特的表现,正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总之,要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只要我们在每节课的有限时间里,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教学之中,必将会有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