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小学语文生字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应素媛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越溪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小学语文涉及最多且周期最长的就是学习生字,从一年级贯穿到六年级,生字都是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小学阶段的积累,小学生能够掌握3000多汉字,基本能够独立完成一般性的阅读和写作。因此,如何让学生们学会、学懂生字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一些笔画较多,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汉字,更是生字教学的节点。本文就小学生语文生字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广大教育同仁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字;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会涉及到若干生字。日积月累,学生们就会储备大量的汉字。反之,一旦学习方法不当就会遗留下很多与生字相关的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在学期末对学过的生字一脸漠然,忘记曾经学过。当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每节课掌握几个甚至十几个生字,其难度可想而知。生字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面的组词、造句,以及对文章段意和篇章的理解。可以说,千里之行,始于“生字”。生字学习的效果是学习链条的第一节,是学好语文的基础部分。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提出学习生字的五个主要步骤。
一、认识拼音类别
每个汉字都对应着一个固定的音节,即:某一生字的读音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的。通过拼读,能够准确掌握该汉字的发音。可以说,汉字读音和英语单词的音标有着相同的作用。当然,汉字中还有一些特例,比如说整体认读“一”(yi)和韵母类汉字“哦”(O)。我们开展生字教学前,要搞清楚汉字的拼音,并让学生学会观察拼音,学会分类。常见拼音分类包括:(1)前鼻音。金(jin)、林(lin)、今(jin)、天(tian);(2)后鼻音。匠(jiang)、放(fang)、盎(ang)、狂(kuang);(3)平舌音。中(zhong)、主(zhu)、司(si)、从(cong);(4)翘舌音。只(zhi)、抓(zhua)、帐(zhang)、枕(zhen)。(5)变音。脸(lian)、粮(liang)、啦(la)、铃(ling);(6)鼻音。恨(hen)、牛(niu);(7)其他。包括整体认读音节,比如:意(yi),它(ta)等等。如果学生们掌握了汉字拼音归类法,那么学习生字的难度就大打折扣了。
讲解拼音归类法时,很难用上纲上线的方法传授给大家理论知识。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我们可以引入绕口令的方法,比如:在学习前后鼻音生字时(ing、eng、ong),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说以下这个绕口令“天上看,满天星。地上看,有个坑。坑里看,有盘冰。坑外看,长着一老松,松上落着一只鹰,鹰下坐着一老僧,僧前点着一盏灯,灯前搁着一部经,墙上钉着一根钉,钉上挂着一张弓……”通过朗朗上口的绕口令,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感,并能慢慢学会拼音归类。
二、辨别汉字的结构
除去独体字之外,汉字多由部首、部件构成。由于小学生喜欢形象思维,且思维活跃。如果巧妙借助汉字原理,就能提升识字效果。常见结构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几类。以下简单分析一下:(1)象形字。这类字源于物体轮廓,且多为独体字,能够很好的突出物体的外部特征,比如:水、月、山、火等。教师在讲解这些字的时候,要边写边画突出这类字的成因和演变过程;(2)指事字。这类字多为符号(指事),涵盖了象形背景,比如:本、上、下和刃等字。在讲解这些字的时候,要把抽象的概念显性化,强调该字对局部实物的突出作用;(3)会意字。这类字多为两个特定符号(象形)构成,通过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全新的抽象字,比如:尖(上面小下面大)、从(两个人前后跟随)、尘(小的土颗粒);(4)形声字。这类字占比较高,是以义符、声符组成的汉字,这类字随处可见,比如:镜、请、清、蜻、情;帐、涨、仗、胀等等。(5)其他。从汉字结构分析,还包括假借、转注等。由于这类字出现的频率较小,本文不作赘述。
通过分析汉字结构,能够让小学生结合生活认识汉字,加之教师的及时讲解,学生们就能够快速理解这些汉字。我们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汉字的抽象含义,并按照由浅至深,推此即彼的方法达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
三、组词点读
学会生字的最高境界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当学生会读、会写生字后,还要进行拓展,让学生们能够有效使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组词。这里说的点读组词能够考查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学生们也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研究发现,学生们更愿意参加点读组词环节,并迫不及待地举手,积极发言。并且,被点名的学生用同一个生字可以组出来几个词组,甚至能够说出词组的准确含义。这就达到了知识迁移的目的,而且全班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也会达到一个峰值。
四、引入猜字谜内容
猜谜语是每位学生喜欢的小游戏,具有非常强的趣味性。这种谜语要和当天(或之前)讲的生字相关,且老师可以随性编出谜语,比如:“小勺儿,炒豆儿,炒了仨,蹦出来俩(心)”,“自大加一点(臭)”,“吴人楚尾(足)”等等。
五、乘胜追击环节
也可以称作“趁热打铁”,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左右),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大家读记生字,一般情况下,应该一边大声朗读,一边写生字(可以用手指划笔画),从而达到“眼过千遍,手过一遍”的效果。这也避免了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学习态度。
总结
总之,学习生字要讲究方式方法,但不要忘记兴趣这一核心。否则,学生们的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最终做了一堆无用功。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内参与,课后复习等环节夯实汉字基础,逐步提升个人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字;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会涉及到若干生字。日积月累,学生们就会储备大量的汉字。反之,一旦学习方法不当就会遗留下很多与生字相关的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在学期末对学过的生字一脸漠然,忘记曾经学过。当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每节课掌握几个甚至十几个生字,其难度可想而知。生字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面的组词、造句,以及对文章段意和篇章的理解。可以说,千里之行,始于“生字”。生字学习的效果是学习链条的第一节,是学好语文的基础部分。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提出学习生字的五个主要步骤。
一、认识拼音类别
每个汉字都对应着一个固定的音节,即:某一生字的读音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的。通过拼读,能够准确掌握该汉字的发音。可以说,汉字读音和英语单词的音标有着相同的作用。当然,汉字中还有一些特例,比如说整体认读“一”(yi)和韵母类汉字“哦”(O)。我们开展生字教学前,要搞清楚汉字的拼音,并让学生学会观察拼音,学会分类。常见拼音分类包括:(1)前鼻音。金(jin)、林(lin)、今(jin)、天(tian);(2)后鼻音。匠(jiang)、放(fang)、盎(ang)、狂(kuang);(3)平舌音。中(zhong)、主(zhu)、司(si)、从(cong);(4)翘舌音。只(zhi)、抓(zhua)、帐(zhang)、枕(zhen)。(5)变音。脸(lian)、粮(liang)、啦(la)、铃(ling);(6)鼻音。恨(hen)、牛(niu);(7)其他。包括整体认读音节,比如:意(yi),它(ta)等等。如果学生们掌握了汉字拼音归类法,那么学习生字的难度就大打折扣了。
讲解拼音归类法时,很难用上纲上线的方法传授给大家理论知识。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我们可以引入绕口令的方法,比如:在学习前后鼻音生字时(ing、eng、ong),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说以下这个绕口令“天上看,满天星。地上看,有个坑。坑里看,有盘冰。坑外看,长着一老松,松上落着一只鹰,鹰下坐着一老僧,僧前点着一盏灯,灯前搁着一部经,墙上钉着一根钉,钉上挂着一张弓……”通过朗朗上口的绕口令,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感,并能慢慢学会拼音归类。
二、辨别汉字的结构
除去独体字之外,汉字多由部首、部件构成。由于小学生喜欢形象思维,且思维活跃。如果巧妙借助汉字原理,就能提升识字效果。常见结构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几类。以下简单分析一下:(1)象形字。这类字源于物体轮廓,且多为独体字,能够很好的突出物体的外部特征,比如:水、月、山、火等。教师在讲解这些字的时候,要边写边画突出这类字的成因和演变过程;(2)指事字。这类字多为符号(指事),涵盖了象形背景,比如:本、上、下和刃等字。在讲解这些字的时候,要把抽象的概念显性化,强调该字对局部实物的突出作用;(3)会意字。这类字多为两个特定符号(象形)构成,通过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全新的抽象字,比如:尖(上面小下面大)、从(两个人前后跟随)、尘(小的土颗粒);(4)形声字。这类字占比较高,是以义符、声符组成的汉字,这类字随处可见,比如:镜、请、清、蜻、情;帐、涨、仗、胀等等。(5)其他。从汉字结构分析,还包括假借、转注等。由于这类字出现的频率较小,本文不作赘述。
通过分析汉字结构,能够让小学生结合生活认识汉字,加之教师的及时讲解,学生们就能够快速理解这些汉字。我们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汉字的抽象含义,并按照由浅至深,推此即彼的方法达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
三、组词点读
学会生字的最高境界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当学生会读、会写生字后,还要进行拓展,让学生们能够有效使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组词。这里说的点读组词能够考查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学生们也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研究发现,学生们更愿意参加点读组词环节,并迫不及待地举手,积极发言。并且,被点名的学生用同一个生字可以组出来几个词组,甚至能够说出词组的准确含义。这就达到了知识迁移的目的,而且全班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也会达到一个峰值。
四、引入猜字谜内容
猜谜语是每位学生喜欢的小游戏,具有非常强的趣味性。这种谜语要和当天(或之前)讲的生字相关,且老师可以随性编出谜语,比如:“小勺儿,炒豆儿,炒了仨,蹦出来俩(心)”,“自大加一点(臭)”,“吴人楚尾(足)”等等。
五、乘胜追击环节
也可以称作“趁热打铁”,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左右),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大家读记生字,一般情况下,应该一边大声朗读,一边写生字(可以用手指划笔画),从而达到“眼过千遍,手过一遍”的效果。这也避免了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学习态度。
总结
总之,学习生字要讲究方式方法,但不要忘记兴趣这一核心。否则,学生们的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最终做了一堆无用功。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内参与,课后复习等环节夯实汉字基础,逐步提升个人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