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创新性想象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 江 霞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想象作文不仅是丰富想象力的最好写作文体,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胸怀、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创造生活的精神和品质,是激发学生憧憬未来的美好和希望,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动态,激发创新潜能,开拓思维空间,张扬个性,促进心智和语文综合素质均衡的发展。
关键词:习作;创新性;想象;策略
一、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创新性想象培养的现状
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历来是与阅读教学平分秋色的教学任务,学写作文是相当多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倍感头疼的一件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的改革力度非常大,并在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中特别加入了想象作文这一类型。而学写想象作文又是学生较难攻克的难题。农村小学对这一块的教学和培养更是捉襟见肘。因为在平时的想象作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基本的想象思维训练和培养,导致练习和测试时,学生总是无从下笔,失分较严重。从《语文课程标准》可见,想象思维的培养已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可以说,年龄越小的孩子想象能力越强。所以说抓住时机,有意识地在小学生中展开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力,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难点。关于小学生创新性想象在习作教学中的培养这一较新颖教学点,虽然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他们大多数研究的对象都是以城镇学生为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农村地区学生的想象思维还是较薄弱,特别是在习作教学上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很多农村教师并不愿意学生写想象作文,不仅是自身在这方面的知识不足,还总觉得无从评判。因为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是新课改出现的新事物,以致教学不结合实际,空洞说教,甚至完全脱离小学生的生活现实,天马行空的乱想。因此教学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特别是学困生,想象力更难于培养和激发。
二、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创新性想象培养的意义和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是这样叙述的: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直接要求“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第三学段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想象”。不仅如此,《语文课程标准》还非常注重在想象习作教学中要创新与想象相结合。因为,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想象的飞越。可见,创新性想象的重要性。吴克杨曾说“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但是学生的想象力又怎样培养起来呢?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不仅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做为基础,又需要通过直观体验来激发。如果在习作教学中没有深入探讨和研究,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引导学生的细心观察思考,没有充分让学生动手描写,只是直白的口头教学,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又怎能培养起来呢?把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和培养起来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让学生的想象思维得到一个质的飞跃,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激发,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开发,为他们在写作道路上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启写作成功之门,促进创新精神之路。
三、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创新性想象培养的策略
在农村小学阶段习作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想象能力呢?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借助实物、文字、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渗透生活与想象相结合的教学思维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性。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一个系统科学的培养,使其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性思维
写想象习作,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联想甚至是幻想。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善于想象、联想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和幻想。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将变得斑斓多彩,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重视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能力”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博采众长,感悟新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写作兴趣和能力。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计》,是一篇典型的想象作文。教师教学这篇习作时,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学生进而用笔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师开课时可以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的方法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视频,激起学生羡慕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的本领,再让学生讨论“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本领,可以把自己变成另外一种东西,你想变成什么?”这样孩子们就顺理成张地表达自己独特感受:一棵树、一只鸟、一朵花……教师由熟悉的场景导入想象,既自然,又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放飞想象的翅膀。
(二)利用素材,激发创新性思维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升高,智力的增长,知识的日渐丰富,思维也不断开阔。学生在写想象习作时,有许多的想象和联想的素材会来源于学生平时爱读的科幻小说,爱看的科幻影片,因为科幻作品展现的是新异神奇的未来世界,最符合孩子喜爱新奇事物、喜爱幻想的特点。科幻作文是科学、幻想与文字的融合。这类习作既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又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还可由此产生科学发明的萌芽。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一类习作呢?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是一篇典型的科幻作文。教师教学这篇习作时,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科幻小说《骑鹅旅行记》《海底两万里》《金银岛》等;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等。用这些课外素材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再让学生扮演创作导演,插上幻想的翅膀,充分发挥想象,未来的科技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以是随心所欲地控制天气、乘坐时光机回到过去或未来、有一个机器人保姆、到月球旅行……最后,孩子们畅所欲言,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转化为文字,再用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新颖的科幻作文就完成了!
总之,教师培养学生在习作中的创新性想象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多一些耐心、信心和责任心,再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一名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穆瑞艳.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2]高宏飞.论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吴小平.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8-17
关键词:习作;创新性;想象;策略
一、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创新性想象培养的现状
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历来是与阅读教学平分秋色的教学任务,学写作文是相当多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倍感头疼的一件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的改革力度非常大,并在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中特别加入了想象作文这一类型。而学写想象作文又是学生较难攻克的难题。农村小学对这一块的教学和培养更是捉襟见肘。因为在平时的想象作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基本的想象思维训练和培养,导致练习和测试时,学生总是无从下笔,失分较严重。从《语文课程标准》可见,想象思维的培养已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可以说,年龄越小的孩子想象能力越强。所以说抓住时机,有意识地在小学生中展开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力,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难点。关于小学生创新性想象在习作教学中的培养这一较新颖教学点,虽然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他们大多数研究的对象都是以城镇学生为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农村地区学生的想象思维还是较薄弱,特别是在习作教学上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很多农村教师并不愿意学生写想象作文,不仅是自身在这方面的知识不足,还总觉得无从评判。因为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是新课改出现的新事物,以致教学不结合实际,空洞说教,甚至完全脱离小学生的生活现实,天马行空的乱想。因此教学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特别是学困生,想象力更难于培养和激发。
二、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创新性想象培养的意义和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是这样叙述的: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直接要求“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第三学段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想象”。不仅如此,《语文课程标准》还非常注重在想象习作教学中要创新与想象相结合。因为,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想象的飞越。可见,创新性想象的重要性。吴克杨曾说“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但是学生的想象力又怎样培养起来呢?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不仅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做为基础,又需要通过直观体验来激发。如果在习作教学中没有深入探讨和研究,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引导学生的细心观察思考,没有充分让学生动手描写,只是直白的口头教学,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又怎能培养起来呢?把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和培养起来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让学生的想象思维得到一个质的飞跃,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激发,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开发,为他们在写作道路上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启写作成功之门,促进创新精神之路。
三、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创新性想象培养的策略
在农村小学阶段习作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想象能力呢?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借助实物、文字、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渗透生活与想象相结合的教学思维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性。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一个系统科学的培养,使其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性思维
写想象习作,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联想甚至是幻想。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善于想象、联想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和幻想。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将变得斑斓多彩,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重视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能力”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博采众长,感悟新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写作兴趣和能力。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计》,是一篇典型的想象作文。教师教学这篇习作时,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学生进而用笔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师开课时可以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的方法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视频,激起学生羡慕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的本领,再让学生讨论“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本领,可以把自己变成另外一种东西,你想变成什么?”这样孩子们就顺理成张地表达自己独特感受:一棵树、一只鸟、一朵花……教师由熟悉的场景导入想象,既自然,又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放飞想象的翅膀。
(二)利用素材,激发创新性思维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升高,智力的增长,知识的日渐丰富,思维也不断开阔。学生在写想象习作时,有许多的想象和联想的素材会来源于学生平时爱读的科幻小说,爱看的科幻影片,因为科幻作品展现的是新异神奇的未来世界,最符合孩子喜爱新奇事物、喜爱幻想的特点。科幻作文是科学、幻想与文字的融合。这类习作既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又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还可由此产生科学发明的萌芽。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一类习作呢?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是一篇典型的科幻作文。教师教学这篇习作时,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科幻小说《骑鹅旅行记》《海底两万里》《金银岛》等;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等。用这些课外素材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再让学生扮演创作导演,插上幻想的翅膀,充分发挥想象,未来的科技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以是随心所欲地控制天气、乘坐时光机回到过去或未来、有一个机器人保姆、到月球旅行……最后,孩子们畅所欲言,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转化为文字,再用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新颖的科幻作文就完成了!
总之,教师培养学生在习作中的创新性想象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多一些耐心、信心和责任心,再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一名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穆瑞艳.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2]高宏飞.论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吴小平.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