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从新高考试题变化谈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 阳 桃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湖北作为全国第三批实施改革的8个省市之一,采用 “3+1+2”模式。具体到英语学科,因为在所有科目中它的变化比较大,到底它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哪些挑战?老师们又该如何迎接挑战,有效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新高考;英语教学;策略
  从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到各地高考的变化,说明高考已经进入新的发展轨道,英语科目也面临变革,而在新制度下英语教学该怎么做,需要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深思。
  新高考英语试卷相关部分的题量和分值出现“两增一减”的变化。具体为:(1)阅读部分每小题分值由2分增至2.5分,满分由40分增至50分。(2)写作部分满分由35分增至40分。(3)完形填空题量由20个减至15个,每小题分值由1.5分减至1分,满分由30分减至15分。变化后的试卷结构更加强调对考生英语阅读和写作两项关键能力的考查,更好地契合了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进一步体现了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书面表达题型一删一增,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新高考全国I卷英语书面表达部分取消了短文改错题,保留了常规书面表达题,增加了读后续写题。书面表达题的分值由25分减至15分,读后续写题满分25分。该题型倡导读写融合,这一变化,已对中学英语教学起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对即将实施的湖北省英语高考改革也会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尽快适应新高考,我认为英语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词汇量的积累
  得词汇者得天下。从分值来看,折算前笔试150分中听力30分、写作55分;英语听说测试10分。由此可见,高考英语听写比重非常大。听写的关键在于词汇量,因此要想考出好成绩,必须重视词汇量的积累,多读多看,而非局限于考纲词汇。
  2、听说兼顾,拒绝“哑巴英语
  某重点中学英语特级教师认为:“听和说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一个人的英语口语好,那他的听力能力一定是非常好的。”她建议,在英语阅读和写作中,都可以结合“听”和“说”。学生应该每天听英语,可以用光盘听英语课文,或者通过电台听英语新闻。不管听得懂还是听不懂,都要让优美纯正的英语语音语调刺激大脑。语言学习需要有这样的积累,才能突破量变到质变。
  3、加强阅读与写作
  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基本的语法与词汇的储备。我认为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强阅读与写作。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高中英语学习,阅读材料的选择,目前,高中英语可供阅读的材料非常多,如英语报刊杂志、原版或简写版的小说,以及很多教材主题拓展类的文本读物。学生在读了以后,还要针对所读的语言材料进行写的活动。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所学,很好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 阅读同样需要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学力来进行恰当的学习。 高中课标要求阅读量要达到30万。从小学到高中累计为60万。要达到这一要求,单靠课堂无法实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阅读。英语报刊是比较好的选择。首先在于它时代性强,有新颖的题材和最新的英语表达。其次,英语报刊题材广泛,内容包括社会、政治、文艺、科学、体育等,这为学生拓展了课堂之外更为广阔的阅读视野。再次,英语报刊的文章比较短小易读。所有学生均可做到。学生可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英语报刊,如《中学生英语报》,《21世纪报》,《China Daily》等。原版的英文报刊,上面的英文表达更为地道,但对中学生尚具一定的挑战性。阅读要多渠道多选择地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报刊。能看懂英语原版读物最好,但对于一般的学生,简写版也很有帮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程度选择不同分级的英语读物。对程度好一点的学生可以选择阅读短篇小说,甚至是长篇小说。在较长篇幅的阅读中,有些词汇会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语言的习得。
  在阅读方面还要防止陷入误区,用做题取代阅读。我曾做过一个统计,假设学生一个星期做一套试题。现在一张完整的试卷有8个语篇,平均一篇250-300个字。这样算来,学生一天的阅读量并不少。一周下来,阅读量起码有2000多字,10周就是2万字,20周就是4万字。第二学期的习题量更大,单单高三的两个学期,最保守估计都要有10万字,因此学生的阅读量并不少。但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学生有如此大的阅读量,为何英语能力仍没有提高。甚至有学生说,自己的听说能力在高一高二还不错。到了高三做了一年题目以后,听说能力反而有所下降。问题就在于我们是将阅读视为考试的试题在进行训练,学生并未真正地读进文本。在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题海练习中,他们关注的是做的题目是否正确,是否找到了正确答案,而不是英语语言的学习,对于学生习得语言无大帮助。    
  再说一说如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我觉得在大量阅读的同时要重视写,即让学生在写的输出活动中运用把所读的语言材料,这对于学生学好英语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曾就阅读与写作两者间的关系说过: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应该有一个相对的平衡。也就是说,有一定量的阅读输入,就要有相应的一定量的输出。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把英语学好。写作有很多好处,既是运用语言,又是锻炼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在写作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每次写完作文,学生应该自己问自己,我是否已经把想要表达的思想与观点表达清楚?是否有充分的论据去支撑观点?是否能把自己的思考和情感表达清楚?是否能让读者体会到我的感悟?还存在什么问题?如果学生能从这些角度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改进,他们就会有这么一个思考和提高的过程。   
  高中阶段学习英语,眼光不能短浅地只看到三年之后的高考,而是应该放得更为长远,应看到英语在学生未来长久人生中对学习、生活、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