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的运用

【作者】 曾智育

【机构】 (重庆市万州江南中学)


【正文】摘 要:现阶段,我国教育不断的发展和改革,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群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维导图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措施,如何积极运用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十分值得深思。因此,文章就此角度出发,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的运用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效率,从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整体质量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思维导图
  群文阅读是一种在有效时间内同时阅读多篇文章的阅读方式,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特点的分析可知,这种阅读方式非常适用于新教材的阅读教学。一方面,群文阅读能够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速度;另一方面群文阅读可以通过1+x的方式进行比较拓展,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契合了学生形象思维比较丰富的特点,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唤醒了学生阅读的热情。为此,高效教学视角下,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群文阅读,从而实现阅读教学高效化。
  1、群文阅读的来源
  群文阅读是老师和学生在一个或者很多个的议题中选择出来并进行讨论,之后老师和学生根据这个议题来阅读与集体型构建,最后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来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自己的观点,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并提升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群文阅读是新的教学阅读形式,老师引导学生先读懂一篇文章再通读一大类文章的教学形式,群文阅读兴起让很多老师都引起关注,群文阅读在数量上也做出了巨大转变,通过一篇文章带动多篇文章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阅读量,更是改变了学生以前那种阅读量贫瘠的情况。
  2、群文阅读的特征
  第一,群文阅读具有整体性。该特征为群文阅读最显著的特征,换言之,该特征是区别于其他阅读教学模式的最根本的特征。群文阅读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若干篇原本零零散散的文章整合到一起,让学生分析这些文章与教材的关联点和不同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让学生用完整的视角去处理、分析文本内容,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大厦”。第二,群文阅读具有主体性。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主体”与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为主体”是截然不同的。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学什么、怎么学都是由学生这一主体自行决定的,而教师只需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即可,不需要过多地参与课堂,只有当学生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第三,群文阅读具有开放性。群文阅读的内容是海量的,所以文章的选择方面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变动性,教师可以自由随意地选择文章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除此之外,当学生对某一类文章的情感理解不太理想时,教师也可选择多篇相类似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由此可见,群文阅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
  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3.1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群文阅读体系
  初中阶段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涵盖量较大,从宏观教学的角度来说,包括散文、诗歌、议论文、小说、戏剧等范畴,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皆是其中内容;从微观教育角度来说,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构成要素也十分的复杂多变,文学作品主要分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内容上包含着题材和文章主题,形式上的属于语言、体裁、表现手法等内容。思维导图的运用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细化处理与归纳,构建群文阅读体系,从而将错综复杂的群文章联系建立成立体化、系统化的关联性网状联系图,以此确保群文章之间的规律交织和内涵融合,进而让学生在进行群文章阅读是可以保持思维的清晰。
  3.2基于思维导图的运用激发学生群文阅读兴趣
  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特点。在群文阅读中适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利用这种直观性消除学生对同时阅读多篇文章的畏难情绪,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点说,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线条、文字、图片等将丰富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其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以此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产生了阅读兴趣,阅读将不再是难事,提升阅读能力将变得相对轻松,群文阅读在思维导图的直观呈现下也将变得简洁明了,有化繁为简的显著效果。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将《智取生辰纲》与《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几篇文章整合起来,以思维导图为载体,从故事的主人公、故事内容、语言特色以及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等几个方面入手将其联系起来,给学生打造出一个精彩的“故事会”,以此增强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
  3.3借助思维导图促进多篇文章比较阅读
  群文章阅读,从文章内容角度分析,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各种文章之间的差异性还能强化学生的对比阅读能力,而这一点内容也正是思维导图模式运用的重点。教师要通过建立思维导图让学生深化群文章阅读时的对比能力,散文、议论文、小说、戏剧等不同题材、不同主旨思想的文章进行充分的内容、形式、手法、表现力对比,以此提高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的思考能力和文化内涵挖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文章比对或者写作等的技能水平。思维导图的网格化内容呈现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和明确的简化群文章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能够对文章主旨思想和文化内涵更轻易地掌握,避免阅读文章群而影响阅读质量和效率。
  结语
  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发散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将其运用到初中群文阅读教学中十分合适,有利于激发学生群文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群文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群文阅读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缪文连.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探索[J].名师在线,2020(12):90.
  [2]陆登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名师在线,2020(11):46.
  [3]刘菊.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求知导刊,2019(52):54.
  [4]黄凤萍,王顺德.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下),2017(2).
  [5]童皓.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策略浅析[J].考试周刊,20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