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让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作者】 兰胜丰

【机构】 (四川省沐川县健全小学)


【正文】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识字量特别大,常用的识字方法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为了让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灿所照耀,就成为孩子们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低段孩子对新鲜事物都特别好奇,如何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来调动他们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识字的关键。在教学形声字时,我首先鼓励孩子们结合字的读音认识声旁,再根据字意认识形旁,形象地了解到什么是“形旁”和“声旁”,逐步再过渡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功能。例如:泳(游泳要在水里)、躲(把身子藏起来)、踩(用脚去踩)、睁(睁开眼睛)。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区分许多的形声字,还可以区分形声字组。例如:“晴、情、睛、蜻”四个字,我首先让孩子们观察,分析它们有何异同,孩子们大致归纳出了以下几点:1.都是左右结构。2.读音相似。3.声旁相同、形旁不同。识字时,我们结合词语“晴天、心情、眼睛、蜻蜓”的认读,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字义;对于“芬、纷、份”的教学,我先出示了“分”字,然后请孩子们给它找朋友。孩子们很快就说出了“艹”、“纟”、“亻”可以成为它的朋友,有几个孩子通过查字典知道还可以加上“口”(吩)、“米”(粉)、“氵”(汾)、“心”(忿)。孩子们的兴趣大增,要求我再写几个字,这样,我又写了“见”、“鸟”、“贝”等几个字让学生找朋友,课堂上充满了愉悦的气氛。
  二、拆字法
  中国的汉字多是由上下、左右等结构组合而成,而往往这些字拆开来又变成许多不同的字。利用拆字的方法,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来分析识字,不但便于学生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加快识字的速度,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例如:“尘”可拆为“小”和“土”;“甜”可拆分为“舌”和“甘”;“灿”可拆为“火”和“山”。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马上就有学生告诉我,“胡”可拆为“古”和“月”,还有一位学生发现了“树”里有许多个字,他说可以分为“权”、“木”、“又”、“寸”、“对”、“村”等字。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对他鼓掌,我也及时地表扬了他。
  三、归类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现自己劳动的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小学低段的孩子,有意注意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也占有优势。他们的活动性大,注意不稳定,容易被新的刺激所吸引,受兴趣和情趣所支配。引起学生的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表演记忆法
  低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又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加之大脑发展不够健全,注意力不能持续太久。往往坐不了一会儿注意力就不集中了,四十分钟的教学对他们来说更是难受。针对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加入了一些适当的表演,既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把老师难讲学生难学的字变为视觉形象,还可以满足学生动一动的愿望。比如在教学“追”字时,我就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一个前一个后,围着教室追一圈,输的同学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这样,学生不但马上记住“追”字,而且也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就好象下课休息了一会儿一样。这字还有很多,只要你有心,任何一个字都可以用来表演。伸伸胳膊,摆摆手,摸摸肚子,跳一跳,不都可以让学生动一动吗?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虽然中国的汉字都是一笔一画、看似单调的笔画组合,但是只要你采用了灵活多变、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做到寓教于玩,寓教于乐,孩子们一样能感受到识字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