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理念引领 身体力行

【作者】 熊秀娟 陈和东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热爱教师职业。那么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呢?自己的工作怎样才能被社会、学校、学生认可呢?教师除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高尚的品德修养外,还应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职业的引领,并根据这些科学、先进的理念身体力行地去从事教学实践工作。
  关键词: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德才兼备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热爱教师职业,我乐于教书育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是我一生的追求目标。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四个引路人”是我自我锤炼的方向。坚持教书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四个相统一”是我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这些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我追求的目标。
  一、以“四有好老师”作为追求,提升自我
  为了达到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我以理想教师的特质来打造自己。
  首先,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不奇装异服,衣着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在课堂教学和学生交流时,语气平和,地位平等,自己和学生的交流语气就像朋友,从不居高临下,即使是犯了错误的学生,也不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数落他。尽量以聊天的方式平和的解决问题,语态亲切,态度和蔼,增强自己的亲和力。
  其次,在课堂上采取幽默式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在特殊情景下还让学生乐一乐。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质,懂得时尚文化,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寻求共同的话题和学生交流。在课堂上讲求风趣幽默,富有智慧,平时多看书,广博的积累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才能,在课堂交流中让学生见证语言的力量,同时在教学中做到谦虚谨慎,给学生做好榜样。
  再次,理解赏识学生。教育是从理解和赏识学生开始的,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就不吝啬的夸奖,点燃孩子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师生之间讲究民主和宽容。宽容是最大的美德,同情心是最高尚的情感。让孩子在快乐、放松、舒畅的情绪中,学习吸取新知识,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实施积极的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每天的学习成为前往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做好自律。自律是成功的前提,教师要做好自律的榜样。教师应主动在一些方面做好自律,并持久的坚持下去,让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持之以恒的力量。教师还应善于反思,在各个方面进行反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做到善“变”,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让学生有新鲜感,布置作业也应有变化,所谓改变世界改变自己。
  二、以“四个引路人”锤炼自我,引领教学
  关于教育,梁启超说:“必须引导孩子的趣味”。感官快乐通常都是短暂的,而基于价值体验的幸福却经久不息。人生在幼年、青春期,趣味是最浓的,如果不引领他们进入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流入下等趣味。要以高尚的趣味为导向,给他们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趣味。杨绛曾说:“好的教师要启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上进心,引导学生好学,不断地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既要言传更要身教。同时了解学生的秉性,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了一个错误,比如父母往往把自己一生做不到的愿望,下意识的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却忘了自己子女的秉性和本质。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秉性,先了解孩子的性情方向。教育只是一个让孩子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
  其次,学生的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重要的因素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通过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行为即“潜教育”走进学生的内心里的。让学生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榜样、表率外,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多读伟人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同时教育孩子要从小事细节入手,从日常生活、行为规范、道德品行入手。
  另外,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目的在于养成好习惯,增强能力。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良好的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说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好习惯养成的越多,那么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好习惯。即便是将来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不断的养成好习惯。
  最后,教育的第一要务,便是要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和民族里的一分子,能认识到自己国家、民族的性质,正像教一个人要能认识他自己一样,连自己都不认识,其他便无从谈起。我们的教育,完全模仿西方,抄袭西方都是错误的,每一国家,每一民族的教育都必须有自己的一套,中国的教育就应以中国的传统为基点,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民族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新人。
  三、以“四个相统一”作为准绳,培养学生
  首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里,我始终坚持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教书和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我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主动向学生渗透品德教育,有意识地让学生树立与我国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社会需要的人是要有精深学问和关注社会,并能适应社会且有创造性能力的复合性人才。老师首先要能静下心来研究理论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学习、领悟书中的概念和理论,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工作和学习,以及创新创造打下必备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发展,了解世界格局,促使学生成为具有世界视野的人。如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发展状况,明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看国家领导人的处事方式,加强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诱发同情心;从政治角度分析时势大局等。
  第三,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引领一个人前行的巨大动力。一个教师有了对教育职业坚定的信念,就有了前行的勇气,就有了坚守的信心,就有了坚持的力量。作为培养人的教师,首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做一名学生认可的教师。怎样才能被学生认可呢?比如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求学生勤于学习,教师就必须要有钻研的精神。正所谓“业精于勤”,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于发现,勤于总结,勤于提炼,勤于表达。当然言教和身教又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言教就是口说,进行言语教育,身教则是需要身体力行作好表率,这是不容易做到的。正因为如此,要让自己的话说出去有分量,教师还必须率先垂范,为学生做好表率,坚持言教和身教的统一。
  总之,我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我乐于教书育人。为此,我以“四有好老师”作为目标来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何以光辉?这是因为教师职业能培育出社会合格的人才,所以我以“四个引路人”作为教书育人的方向。教书是特殊的职业,它面对的是具有意识形态和行为能力的人,它的劳动特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就需要言谈的沟通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陶。为此我以“四个相统一”作为方法,从事教育活动。
  天下事都是难作于易,繁作于简。从事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应该说是最有别于其他工作的事。表象的考分、成绩不等于教育的成功,一次的考试失败不等于没有教好。特别是在这个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社会发展飞速的时代,人心浮躁,这给教师职业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未来的道路不管有多坎坷,面对的挑战不管有多困难,我将义无反顾的走下去,一定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坚定的走下去。教育是一个塑造灵魂和充满爱的旅程,我愿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灵魂并对生活充满热爱,能够演奏出一曲曲美妙的天籁之音。我乐意把忠心献给教育,把爱心留给学生,把真心献给同事,把恒心留给自己,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
  参考文献:
  [1]刘慧,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实施现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