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李利章

【机构】 (广西北流市新荣镇扶中小学)


【正文】  摘 要:口语交际的核心就是“交际”二字,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平台。从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小学低年级,作为学习的起步阶段,更应引起重视。从低年级开始,就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关键词:口语;习惯;情景;热情;评价
  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平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口语交际课堂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如何上好一节扎实、有效、完整的口语交际课,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小学低年级,作为学习的起步阶段,更应引起重视。从低年级开始,就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一、注重学生交际习惯的养成
  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学习口语交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特别在低年级口语教学中,语言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学生普通话发音是否正确,词语是否符合普通话要求,都是在一瞬间闪过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具有坚实的普通话知识,能说一口较流利的普通话,并且具有敏锐的思维,能迅速扑捉学生的信息,迅速做出判断分析,并加以指导。
  (二)学会倾听,逐步养成尊重别人和礼貌待人的习惯
  只有专注而耐心的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你才能够做出准确的应答。为此,我们可以安排“打电话”、“悄悄话”、“自我介绍”和“听故事讲故事”的练习,教师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可采用听后复述要点的方法,来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说话态度大方,要让对方能听清楚。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训练中,教师切忌急躁、复杂,要一点一滴,综合训练。
  二、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不是能在有限的口语交际课堂上培养起来的。口语交际应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利用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当小记者、搞访谈、演小品、辩论赛、演讲、评价、庭审、辩护、拒绝、劝谏、求助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角色体验,使“口语交际”课具体、丰满,极具游戏性,使情和趣悄无声息走入课堂。这些都有利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师生无拘无束的进行口语交际
  创设一定的交际情境,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往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例如我们可以设计《自我介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分小组设置不同的交际情境,场景不同,讲话的内容、语气、语调就不同,学生不仅会产生新鲜感,小组之间还可以展开竞赛。当然,交际情景的设置不一定都有老师来做,还可借助一定的影像材料。例如四年级教学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我们可以先看一段录像,然后再来展开讨论:“哪些学生的做法是爱护眼睛?哪些学生的做法是没有爱护眼睛的做法?”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好说。当学生进入到你所创设的情境中,都会发挥自如,情感的流露才会真实自然、毫不做作,从而真正起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学文仿说,培养口语交际的创新能力
  学生善于模仿,教师千万不要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学完课文后应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及所获取的信息,仿照课文的形式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穿插听中评和听后评,对精彩的语句及时鼓励、表扬,使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满足感,增强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如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叶子、爬山虎与墙的关系等的特点来写。学习这一课,可组织举行“百花汇”,让学生运用课文中提到的按一定顺序抓特点写的方法来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怎样介绍就怎样介绍。这种教学在原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拓宽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学生学文仿说,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使学生的想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创新能力,一是强调口语交际中师生都要张扬个性,不追逐“唯一”。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学生的“长度和内容”,否则那样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语言表达能力不会得到提高,所以要强调学生“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二是和谐中有发展、乐学中有提高,心与心的交流,为学生搭建起“说”的平台。在讲口语交际“介绍秋天美景”一课中,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悠美的曲子――秋天的收获。在舒缓的乐曲声中我娓娓到来:“伙伴们,我是小松鼠,大家好,秋天好美呀,谁能给我介绍介绍秋天呢?”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精气神一下子来了,学习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当起了小导游,为我介绍秋天。有的学生说:“小松鼠,跟我到果园吧,我让你看看丰收的果园,尝尝水果的香甜。”有的学生说:“小松鼠,我给你读几个描写秋天的词语吧:春华秋实,秋风习习,秋高气爽......”还有的学生说:“小松鼠,和我一起去公园吧,我们一起看看那傲霜斗雪的菊花,感受菊花的美丽。”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发言积极,情趣盎然,印象深刻,最主要的是全班四十个学生每人都发了一次言,都得到了锻炼,正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可爱的形象,使学生一下子敞开了心扉。
  五、讲述故事,培养求异思维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鲜明的儿童文学,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动物故事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缺乏条理,要求他们讲述故事,教师必须根据教材要求把故事的内容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让学生沿着这条线索,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进行讲述。如教《小兔运南瓜》一课,先指导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小兔的动作、表情;想象小兔可以用哪些办法把南瓜运回家。讨论讨论: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然后根据这一线索,展开合理想象,编成动听的故事。口语交际要以“异”字着手,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指导学生说话时,要力避“鹦鹉学舌”,鼓励学生与他人想得不同,说得不同。
  六、借助图画,培养交际能力
  看图说话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主要途径。低年级编排的口语交际课配有插图。图画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图画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借助图画,鼓励他们想象、创新。如教《我们与环境》口语交际时,课文配有四幅图。四幅图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老师提出问题:1.说说这四幅图画讲了一件什么事?2.互相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办?3.评一评谁说的办法好。图画和文字提示密切结合,构成了本次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和过程。教学时,从图的内容说起,很自然就会引起学生交谈遇到的问题以及该怎么办。由于讲述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因而内容丰富,感情自然,从而使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感情的教育活动。
  七、注重开展评价和示范引导的作用
  口语交际教学要多表扬,多激励,少指责。小学生初练口语,往往语无伦次,教师要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不必重在结果评价,评价要恰如其分,说得好的要给与肯定、鼓励,不足的要讲准,并注意语气的婉转,要帮助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同时,口语交际注重典型示范,但是示范不一定全由教师来承担,可以让一些优秀的学生来做示范,也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总之,口语交际是一项艰苦复杂的任务,是学生学会做人、交往、做事的前提,其训练方式要因人、因文、因地而异。教学中应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规范学生的口语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