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作者】 宋于静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滕东中学)
【正文】摘 要:文章以初中语文教学为对象,研究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实践策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为导向树立教育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手段,此外还要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而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部门针对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给教师创新与构建教育模式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然而,或是缺乏核心素养教育经验,或是对核心素养内涵存在认知偏差,现下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故此,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审美、文化、思维、语言这四个维度以及自身多年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构建方法分享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门学科,在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就教育理念而言,现下部分教师仍然以提升学生语文成绩为主导,在教学中专注于应试技巧的讲解,忽视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等各方面能力;第二,就教育方式而言,很多教师在语文课上采取的教学手段单一、守旧,仍然以传统的“讲解—接受”教学法为主,没有践行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参与的教育宗旨,导致教学效果流于形式,学生得不到真正的成长;第三,就教育内容而言,部分教师在语文课上“照本宣科”,即照着课本给学生“念”知识,旨在让他们读懂读透文本,但是去忽视了对文本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这不利于人文素养教育的落地,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推进有一定阻碍。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一)革新教育思想,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为主导
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指出了每一门课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品质,这在无形中给教师指出了明确的改革与创新方向。语文核心素养涉及思维、审美、语言、文化四个维度,这也意味着教师要朝着这几个方面去树立教学目标并设计教学方案,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以《春》这节课为例,教师在上课前需要设计好目标,思考如何通过上这节课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知识,比如学到作者朱自清描写景色的语言技巧;如何才能让学生从《春》这篇课文中体验到意境美、自然美等,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等。这些都需要去思考的,而不仅仅是想着如何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分段、掌握生字词等基础知识。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正确与科学的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整个教学活动的有序与高效开展。
(二)创新教育手段,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摒弃守旧的教育手段,在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下采取多元化的、新颖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良好的指导下得到全方位发展。例如,在上《三峡》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大屏幕给学生呈现三峡清幽险峻、秀美壮丽的景色,使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意境美,获得审美鉴赏水平的提升。又如,教师在上这节课时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法,让学生将这篇文言文改写成散文,通俗来说就是站在作者的视角,用现在的白话文去描述三峡的景色。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古代语文表达的魅力,掌握其建构技巧,其语言表达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培养与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如学习课文《桃花源记》时,问学生这篇课文反映了作者陶渊明悲观厌世的心态还是积极乐观的心态并阐述理由,然后让他们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与想法,这样的教育手段不仅拓宽了学生阅读深度而且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优化教育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走出“教教材”的困境,学会灵活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应摆脱过去“照本宣科”的局面,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木兰诗》一课时,教师除了带领学生分析生字词、句型等基础知识,还要立足文本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花木兰这个人物教育学生孝悌忠信,要热爱国家、孝顺父母,让他们在积累丰富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学会传统美德。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坚持落实和贯彻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摒弃传统、守旧的教育理念与手段,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位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水平,使语文教学取得最大成就。
参考文献:
[1]徐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实施方法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04):7-12.
[2]张德云.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4):26-28.
[3]杨联文.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7):20-22.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部门针对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给教师创新与构建教育模式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然而,或是缺乏核心素养教育经验,或是对核心素养内涵存在认知偏差,现下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故此,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审美、文化、思维、语言这四个维度以及自身多年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构建方法分享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门学科,在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就教育理念而言,现下部分教师仍然以提升学生语文成绩为主导,在教学中专注于应试技巧的讲解,忽视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等各方面能力;第二,就教育方式而言,很多教师在语文课上采取的教学手段单一、守旧,仍然以传统的“讲解—接受”教学法为主,没有践行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参与的教育宗旨,导致教学效果流于形式,学生得不到真正的成长;第三,就教育内容而言,部分教师在语文课上“照本宣科”,即照着课本给学生“念”知识,旨在让他们读懂读透文本,但是去忽视了对文本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这不利于人文素养教育的落地,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推进有一定阻碍。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一)革新教育思想,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为主导
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指出了每一门课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品质,这在无形中给教师指出了明确的改革与创新方向。语文核心素养涉及思维、审美、语言、文化四个维度,这也意味着教师要朝着这几个方面去树立教学目标并设计教学方案,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以《春》这节课为例,教师在上课前需要设计好目标,思考如何通过上这节课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知识,比如学到作者朱自清描写景色的语言技巧;如何才能让学生从《春》这篇课文中体验到意境美、自然美等,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等。这些都需要去思考的,而不仅仅是想着如何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分段、掌握生字词等基础知识。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正确与科学的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整个教学活动的有序与高效开展。
(二)创新教育手段,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摒弃守旧的教育手段,在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下采取多元化的、新颖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良好的指导下得到全方位发展。例如,在上《三峡》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大屏幕给学生呈现三峡清幽险峻、秀美壮丽的景色,使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意境美,获得审美鉴赏水平的提升。又如,教师在上这节课时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法,让学生将这篇文言文改写成散文,通俗来说就是站在作者的视角,用现在的白话文去描述三峡的景色。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古代语文表达的魅力,掌握其建构技巧,其语言表达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培养与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如学习课文《桃花源记》时,问学生这篇课文反映了作者陶渊明悲观厌世的心态还是积极乐观的心态并阐述理由,然后让他们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与想法,这样的教育手段不仅拓宽了学生阅读深度而且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优化教育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走出“教教材”的困境,学会灵活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应摆脱过去“照本宣科”的局面,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木兰诗》一课时,教师除了带领学生分析生字词、句型等基础知识,还要立足文本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花木兰这个人物教育学生孝悌忠信,要热爱国家、孝顺父母,让他们在积累丰富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学会传统美德。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坚持落实和贯彻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摒弃传统、守旧的教育理念与手段,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位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水平,使语文教学取得最大成就。
参考文献:
[1]徐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实施方法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04):7-12.
[2]张德云.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4):26-28.
[3]杨联文.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