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小学语文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作者】 朱余平

【机构】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高寨小学)


【正文】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既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也是一线执教者为更好地育人实现“优教优育”的奋斗目标。本文探讨了课前充分准备和课中灵活实施方法两种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创建;有效策略
  创建高效课堂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前fa提的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学实践,这是“双主双优”新课改在目前阶段的重要关键词,也是让语文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窘境的有效做法。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40分钟的有效性而真正创建出高效育人课堂来,我们只有与学生一道成共创建,通过优化“教”的策略来引导学生“学”的优化的实现,从而在学的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中达到有效地教和高效地学的目的。这就要执教者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充分抓住主阵地创新教学实践,与学生进行充分地进行多边对话和有效互动,最大限度地使“优教优学”变成现实,从而实现教法活用和效率提高。
  一、课前充分准备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预则立”。语文教学作为有计划的实施行为,也必然要求执教者夯实课前做好准备。当然,要创建高效课堂,更需要执教者在课前在研究教材、学情、精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下功夫。而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有效地进行预习也是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的不可或缺。在这儿,我认为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学生解读要细要准,不能在备学情上囫囵吞枣。要为高效课堂创建打基础就必须重视学情解读。这是我们教学设计和有效地教的出发点,特别是在“以学彰教”的“双主双优”课改实践中更强调学生学的方式和效果。学生不同,学习方式就不一样,因而就有不同的学情存在。基于此的教学实施,自然就需要在此基础上的具有良好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我们知道,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个角色也赋予了他们创建高效课堂的责任。因此,有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这个角色责任在平台上实现。有效的做法就是在教学设计时就找到路径,择好方式,搭建出适宜他们学习和学好的平台来,这样才能使教符合学生实际的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教与学,从而促进学生角色实现与教师主导责任的并行落实。
  二、灵活运用教法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保障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是造成高耗低效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枯燥的学习过程不仅不能引发学习主体参与,更不激活其思维,导致双边活动的教学,缺乏主体支撑,自然也就低效甚至无效了。因此,我们创建高效课堂首要任务就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通过新颖有趣的教学策略诱发学生完成自身角色实现和作用发挥。
  (一)创设激趣情境以施教。实践证明,创设情境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增强主体性的一种良好策略。因为兴趣是促进学生去探求知识发现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所形成的内驱力可以让学生一整天不去玩他们心爱的游戏。“优教优学”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激发主体兴趣的方法路径更多了,而开课引趣只是其中之一。但就是这种简单方式,但意义不同凡响,往往能收到“课始趣至”效果,甚至夺人眼球、聚焦收心的目的。例如《五彩池》的教学,为了激趣,增强主体参与活力,我们就可从课题引入创设激趣情境,从学生身边的装水池子颜色说起,问学生见过哪些池子,其水是什么颜色。学生马上就会唤起生活记忆,大多说出池水清澈成绿色或蓝色,但一个池子一定只有一种颜色。接着我们又问,你见过有一个池子有多种颜色的吗?就在这一问提出时,很多学生感到奇怪而瞪大了眼睛,感到惊奇的他们自然想知道在哪儿,为什么。于是我们趁此导入课题,带领学生去探索一彩池之谜。这样导入,不仅能促使学生产生探索兴趣和求知动机,还能使师生智慧对话更具有趣味支持,能使教在有大量人脉的支持下得到有序展开。
  (二)利用悬念策略营造施教氛围。教学实施中的悬念策略应用,能让学生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在高效课堂创建教学中利用悬念策略,不仅能集中学生专注度,激发主体性,唤起探究学习动机,还能促使教学产生“逼人期待”的魅力。故而利用悬念策略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实现高效课堂创建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悬念策略,还可让教学流程更加紧凑,改变课堂紧张度,增强师生互动。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时为了激趣提效,我们在细究发现就可以改变文章以小鸟劝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这种结尾方式,以便增强读者想象余地空间。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悬念策略进行设计:“后来,青蛙到底有没有跳出井口来看天呢?”问题一提出,学生思维被激活,心中生起好奇的涟漪。一番思索后,很多学生相继举起了手,各抒己见。有的说:“青蛙半信半疑,半睁着眼睛,动了几下,没有跳出来,又回到水里去了。”有的说:“青蛙根本就不相信小鸟的话,摇了摇头,仍然坐在井底。因为他亲眼看到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有的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狠狠地吸了一口气,两脚猛地一蹬,跳出了井口。”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口后,跟小鸟去旅游去了。”悬念策略,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收到了初衷效果,在营造氛围上使学生更专注一个问题的解决。
  总之,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是一线语文执教者在“双主双优”课改中的必然付出。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灵活精准的教学策略又需要持之以恒,注重细节集小效为大效,特别应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上夯实促进功夫,让他们一同与教师共担高效课堂的创建之责,从而使他们在实现我们目的中促使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芬,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现代阅读,2019年。
  [2]周林刚,关于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