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作者】 魏 飞

【机构】 (山东省滕州第二中学)


【正文】传统教学手段与当前日益精进的社会逐渐加大差距,为此,教育部门愈发倾向于新理念新方法的教学打造,逐渐尝试通过更具创造力的策略培养学生,促使其成为综合型人才。语文作为学科之本,作为国家核心课程,强化语文学科教育是当前最重要的责任,学好语文,深入了解我国文化,心灵会更加富裕,目光看得更为长远。为此,深入探索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一、教学观念要积极更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教育就是服务,不过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会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观念,师生才会平等相处,我们教师才不会以师道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李白诗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就是说有用就是人才。陶行知也说过“教师啊,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千人千面,个性迥异,作为老师不应该只偏爱那些成绩优秀者,对那些成绩低下者更应该悉心关照百般呵护。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因为,只有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我们要牢记“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只有不善于发现的老师”。
  最后,语文教师必须关注最新的教育动态,最新的语文教学动态,要积极学习,要有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电,使自己思想始终同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吃透精神,积极探索。只有拥有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你才能融入这课程改革的大潮流中,才能真正的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二、教师角色要尽快转变
  首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互动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语文课堂已经不是学生惟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给学生,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的现象。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新鲜、有用的知识,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其次,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就是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教师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圣旨,不许学生有其它的想法。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只能教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而事实上,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们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因此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
  三、教学方式要力求创新
  语文课堂是心灵相约、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愉快气氛。这种气愉快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要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启发式的教学,变重结果的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只有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产生浓厚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增强,创造思维才会活跃。所以语文教师要把兴趣作为智慧的触发点,才能的生长点,求知的前动力,在每一节课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猜谜语、讲故事、情境对话等,还可以用电教手段、朗读背诵、抢答竞赛等多种方法来融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头脑中的那盏探究之灯。机智、幽默的语言在组织教学、控制课堂纪律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语文教师任重道远。我们只有立足《新课程标准》,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勇于尝试,积极发挥优势,挖掘潜能,整合并盘活教育资源,才能不“误人子弟”,不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只有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建设与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