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
【作者】 黎宗晓
【机构】 (广西兴业县石南镇葵山小学)
【正文】摘 要: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程度日益加深,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但是农村人口仍然占有较大比例,加上农村交通不便、生活水平低下、人口总体素质较低等方面,人口素质的提升是重中之重,因此,农村的教育更加不可忽视,农村的教育系统一般集中在小学教育,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因此,从农村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学习习惯;现状;问题;措施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
教育体制的改革促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着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尤其是作为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小学教育,一直被人们称为“起跑线”,可见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农村教育虽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思想还较为陈旧,从而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加之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在教育资源以及师资构成上都较为匮乏,对教育方式无法创新,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目前农村小学教育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也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
二、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分析
1.习惯是人们自主意识的外在表现,是后期形成的一种行为。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小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起到反作用,不仅影响学习成绩,也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但是针对目前的农村教育状况,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致使习惯的培养也多少呈现出滞后的不同的发展特点,因此农村小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形式和内容上也都要精准明确。
2.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家长的支持、鼓励和监督,经过学生自身后天的不断学习和积累而形成的。这种后天形成的习惯符合学生所处的农村环境,也符合学生自身实际的认知水平,因此具有后天性和独特性。其次它是一种自主的意识行为,是以特定的环境为出发点,若是处于一种良好的、充满鼓励和支持的环境中,那么习惯的表现就是积极向上的,并且是会一直持续下去的;若是处于各类负面影响的环境中,那么就会对习惯的养成形成一种误导,在农村教育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家长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加之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和指导孩子,往往就扼杀了学生的表现意识因此它具有特定环境性。最后习惯养成之后是不容易改变的,会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因此又具有持久性。
三、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堂效率不高。首先在多数农村的小学教育中,学生没有课前预习教材的习惯。教育并非只是学校的事情,也是与家庭相互联系的。对教材的预习一般情况下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自觉性和家长的监督共同完成,但是目前多数家庭并没有重视起这项工作,学生也没有自觉性去自主完成。其次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场所,也是教育中的关键环节,而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课堂听课效率不高,走神现象普遍存在。
2.不会独立思考、提问和质疑,学习的觉悟性不高。首先学习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过程,在农村教育过程中,有些学校为了增加教课时间,完成教学目标,不鼓励、支持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提问;其次学生还存在不认真书写作业、不认真审题、粗心大意等,在每次作业和考试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并非题目不会,而是没有做到认真和细心,这种情况已经成为整个小学教育中共同的一项难题。
四、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校、家庭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模仿力强的小学生,因此老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书写、言语和工作态度,以便在要求学生规范写作、认真听课、讲礼貌讲文明时能够具有说服力。其次作为家长也应该及时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充满耐心和关爱的态度面对和指导学生,了解学生的心里想法,从心理上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为学生创造积极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助于好习惯的养成。
2.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对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学习方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强,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导过程中,对某一问题或是教材的内容,鼓励并支持学生大胆地提问和质疑,老师辅以正确的引导,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强家校联系,共同辅助学生进行预习,使他们认真且独立地完成作业并自行检查,学生就会逐渐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兴趣又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因而要先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农村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都极为丰富,在对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真实存在的农村资源,使得课内课外得到充分的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学生就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结语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都随得到了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愈加明显,对学校和学生的期望也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掌握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途径,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家庭、每个教育机构都应当重视的问题。作为农村教育更应该结合地区的特点,紧跟时代的步伐,解放思想,在小学阶段这个最佳时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祥.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大众文艺,2011(12).
[2]毛鸣哲.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
[3]黄其桃.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科学咨询,2016(20).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学习习惯;现状;问题;措施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
教育体制的改革促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着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尤其是作为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小学教育,一直被人们称为“起跑线”,可见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农村教育虽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思想还较为陈旧,从而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加之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在教育资源以及师资构成上都较为匮乏,对教育方式无法创新,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目前农村小学教育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也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
二、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分析
1.习惯是人们自主意识的外在表现,是后期形成的一种行为。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小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起到反作用,不仅影响学习成绩,也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但是针对目前的农村教育状况,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致使习惯的培养也多少呈现出滞后的不同的发展特点,因此农村小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形式和内容上也都要精准明确。
2.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家长的支持、鼓励和监督,经过学生自身后天的不断学习和积累而形成的。这种后天形成的习惯符合学生所处的农村环境,也符合学生自身实际的认知水平,因此具有后天性和独特性。其次它是一种自主的意识行为,是以特定的环境为出发点,若是处于一种良好的、充满鼓励和支持的环境中,那么习惯的表现就是积极向上的,并且是会一直持续下去的;若是处于各类负面影响的环境中,那么就会对习惯的养成形成一种误导,在农村教育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家长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加之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和指导孩子,往往就扼杀了学生的表现意识因此它具有特定环境性。最后习惯养成之后是不容易改变的,会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因此又具有持久性。
三、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堂效率不高。首先在多数农村的小学教育中,学生没有课前预习教材的习惯。教育并非只是学校的事情,也是与家庭相互联系的。对教材的预习一般情况下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自觉性和家长的监督共同完成,但是目前多数家庭并没有重视起这项工作,学生也没有自觉性去自主完成。其次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场所,也是教育中的关键环节,而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课堂听课效率不高,走神现象普遍存在。
2.不会独立思考、提问和质疑,学习的觉悟性不高。首先学习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过程,在农村教育过程中,有些学校为了增加教课时间,完成教学目标,不鼓励、支持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提问;其次学生还存在不认真书写作业、不认真审题、粗心大意等,在每次作业和考试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并非题目不会,而是没有做到认真和细心,这种情况已经成为整个小学教育中共同的一项难题。
四、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校、家庭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模仿力强的小学生,因此老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书写、言语和工作态度,以便在要求学生规范写作、认真听课、讲礼貌讲文明时能够具有说服力。其次作为家长也应该及时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充满耐心和关爱的态度面对和指导学生,了解学生的心里想法,从心理上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为学生创造积极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助于好习惯的养成。
2.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对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学习方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强,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导过程中,对某一问题或是教材的内容,鼓励并支持学生大胆地提问和质疑,老师辅以正确的引导,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强家校联系,共同辅助学生进行预习,使他们认真且独立地完成作业并自行检查,学生就会逐渐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兴趣又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因而要先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农村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都极为丰富,在对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真实存在的农村资源,使得课内课外得到充分的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学生就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结语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都随得到了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愈加明显,对学校和学生的期望也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掌握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途径,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家庭、每个教育机构都应当重视的问题。作为农村教育更应该结合地区的特点,紧跟时代的步伐,解放思想,在小学阶段这个最佳时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祥.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大众文艺,2011(12).
[2]毛鸣哲.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
[3]黄其桃.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科学咨询,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