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评价前提与策略

【作者】 黄石龙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第十五中学)


【正文】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评价实践中,偏离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评价,在本质上只是对分数的追求,而忽略了对“人”的成长的应有关注。对此,本文从当前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科学评价的基本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问题;前提;策略
  由于具有诊断、激励、导向等功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科学评价,对教师教学及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是灵魂般的所在。但当前这一课程的教学评价,受制于传统教学思想、对考试分数的追求等诸多因素限制,短时间内也很难完全实现客观化和凸显评价效果。因此,针对实际问题,对科学评价的优化也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关注的应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其本质是关注“人”,即本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评价实践中,评价的偏颇在实际上造成了评价应该关注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关注到。譬如,由于考试压力的存在和对考试分数的追求,教师的关注重点自然就会放在学生的知识的掌握上、放在学生的解决书面问题的能力培养上,而课程教育所本应关注的重点,如学生的道德实践、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等,就会失之于疏落;并且,教师对其理由与原因,还很“理直气壮”,如没有办法去了解学生的内心是怎样想的、时间与精力的不足无法使教师对其进行深入关注、连中考都是要分数而不管你道德水平如何,等等。在这一情形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评价,只能停留于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区别只在于:初一初二年级,重点关注平均分,而初三年级由于中考的存在,则重点关注优秀率。如是評价现状,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很大程度上起到的实际上是制约作用。
  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与策略
  (一)科学评价的重要前提
  正确认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有助教师正确认知课程最终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的根本任务。对此,研读2011版课标对课程性质的表述“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就应认识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指向,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即“人”的健康发展。以之为认识基础,教师教学评价的指向就也得是“人”,并关乎学生成长的诸多方面,而非仅仅是考试、是对分数的追求。与之同时,以七年级教材为例进行研读也会发现,教材所关注的是力图帮助学生处理好知识、生活和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而非单一的知识的学习;是要帮助学生直面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而非是对分数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就必要是基于直面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而以引导学生运用经验、探究分享、深刻感悟为主要的教学活动的。教材内相关栏目的设置,如“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链接”等,即是该种反映。教师以及教学评价不得不对此表示出应有的重视。
  (二)科学评价的基本策略
  1.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权限,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评价过程中去,既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也是对学生的应有尊重,一如李希贵老师所说“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如让学生对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等。这对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感受学习和教育的幸福,极其重要。
  2.重视评价客体与评价内容。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是基于评价客体,包括教学的过程与效果、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水平以及学习效果等而进行的。如是,教师就应在评价之前对这些评价客体给出相应的达成标准。如学习效果,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能够以之解决何类问题,就算是合格或优秀的;哪些学生在何种程度上达成相应标准,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等等。有了标准,教师的教学评价,才会因趋于客观而变得科学。而仅就学生评价,如确定的某一名学生来说,其评价内容,结合三维教学目标,在评价内容上也应指向学生学习的知识获得、实践能力、斯维发展、情感态度等,并通过日常观察、行为询问等方式实现。
  3.重视行为践行评价方式。就像人教社对部编本教材所做教材介绍中所说,教材是“从‘身体—心理—精神’的整体状态看待青春生命”的,强调的是对学生成长的“精神引领”,如怎样对待自己的青春期生命、怎样去过集体生活等。体现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就要关注学生在这一“精神引领”下的实践生活。如教学“走进青春”一节,教师的三维目标设定,如了解青春期基本的生理和心理知识、正确面对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能力、以乐观心态迎接青春期到来等,无一不是为着学生在面对青春期问题时能够正确处理的目的而存在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评价,就应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评价环节中来,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处理青春期问题的实例,尤其是具体做法,以及其他学生对该名学生表现在该问题中的行为的评价。这样,也让学生的课程学习更有价值和意义。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评价实践中,科学、客观的评价从来都是以对课程的科学认知为重要前提的,然后再针对评价中的既有问题给出可行的评价策略与方法。如此,科学的教学评价的达成,也才会得以真实落地。
  参考文献:
  [1]臧柳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7(10).
  [2]周笃刚.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措施研究[J].好家长,20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