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策略
【作者】 邹 波
【机构】 (重庆市渝北区两江小学校)
【正文】 摘 要: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没有注重提高和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这不利于充分发挥数学的价值,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主动探究精神
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它符合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向。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数学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非常重要。其次,它符合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小学生年龄相对较轻,但他们有很强的个性,对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掌握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后积极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它符合建立高效课堂的要求。目前,数学教师正在探索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课堂。为了实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标,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当小学生在开始学习数学知识时,他们会对学习数学知识非常感兴趣。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课堂气氛会很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例如,在教授“认识更大的数”部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或通过可以显示数字的事物引出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测量他们的身高,然后帮助其他学生测量他们的身高。测量学生身高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他们的身高差异。由于小学生年轻而好奇,他们会主动帮助其他学生测量他们的身高,计算他们的身高差异。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将数学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在学生陈述之后,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学生提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二)优化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用粉笔在黑板上为学生写下范例,学生学习并记录每个范例的解题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教育的发展,许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一些教师不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这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模式比较复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然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三)设计探究活动
小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因此,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如“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定理正确吗?这个定理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用小木棍画出三角形,并根据实践分析定理是否正确。学生可以用一根小木棍把他们能想到的三角形放出来,并分析定理是否正确,是否适用于所有三角形。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实践探究的意识,从而形成探究氛围,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目的。
(四)创造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需要根据教科书创造一个生活情境。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独立探究的精神。在创造生活情境时,教师需要确保这种情境与现实生活相一致,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深入思考数学问题。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生活中的购物情境,鼓励学生分别充当商人和顾客。比赛前,老师应准备面额为1分、5分、1角、5角和1元的等面值的钱币,以确保学生能正确区分各种钱币。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可以给扮演商人和顾客的学生不同面值的钱币,并制定规则。例如,学生需要使用不同面值的钱币来购买不同的商品;用手中的钱购买最多的物品;让学生解释他们的购买计划。鼓励学生讨论哪个学生的购买计划最合适。通过生活情境,学生可以准确把握钱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同时,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精神。
总之,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评价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探究活动,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数学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万杰.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J].2011(19):621.
[2]吴炜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J].2010(3):51.
[3]肖治富.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策略[J].2011(1):13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主动探究精神
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它符合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向。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数学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非常重要。其次,它符合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小学生年龄相对较轻,但他们有很强的个性,对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掌握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后积极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它符合建立高效课堂的要求。目前,数学教师正在探索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课堂。为了实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标,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当小学生在开始学习数学知识时,他们会对学习数学知识非常感兴趣。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课堂气氛会很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例如,在教授“认识更大的数”部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或通过可以显示数字的事物引出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测量他们的身高,然后帮助其他学生测量他们的身高。测量学生身高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他们的身高差异。由于小学生年轻而好奇,他们会主动帮助其他学生测量他们的身高,计算他们的身高差异。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将数学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在学生陈述之后,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学生提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二)优化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用粉笔在黑板上为学生写下范例,学生学习并记录每个范例的解题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教育的发展,许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一些教师不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这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模式比较复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然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三)设计探究活动
小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因此,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如“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定理正确吗?这个定理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用小木棍画出三角形,并根据实践分析定理是否正确。学生可以用一根小木棍把他们能想到的三角形放出来,并分析定理是否正确,是否适用于所有三角形。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实践探究的意识,从而形成探究氛围,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目的。
(四)创造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需要根据教科书创造一个生活情境。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独立探究的精神。在创造生活情境时,教师需要确保这种情境与现实生活相一致,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深入思考数学问题。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生活中的购物情境,鼓励学生分别充当商人和顾客。比赛前,老师应准备面额为1分、5分、1角、5角和1元的等面值的钱币,以确保学生能正确区分各种钱币。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可以给扮演商人和顾客的学生不同面值的钱币,并制定规则。例如,学生需要使用不同面值的钱币来购买不同的商品;用手中的钱购买最多的物品;让学生解释他们的购买计划。鼓励学生讨论哪个学生的购买计划最合适。通过生活情境,学生可以准确把握钱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同时,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精神。
总之,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评价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探究活动,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数学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万杰.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J].2011(19):621.
[2]吴炜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J].2010(3):51.
[3]肖治富.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策略[J].201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