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 周桂容

【机构】 (广西兴业县洛阳镇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学是现今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探索一种方法让学生事半功倍地学习古诗文势在必行,本文着重围绕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指导学生诵读的技巧与方法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学;途径;方法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生命活力,最具感染力,震撼力,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诵读教学是一种传统大语文教学方法,是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之一。继承和发扬诵读教学的优良传统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学习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学是现今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其声情并茂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现把我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学中的一些新的尝试和做法浅述如下,以取得同行指正。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主动性、创造性
  诵读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美的创造,通过诵读可以激发灵感,让人领悟和体验灵感。好的诵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诵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要达到这种效果,首先要对诵读产生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通过课内诵读教学,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无疑是培养学生诵读的当务之急。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诵读感染学生;可以通过配乐诵读或播放诵读录音熏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诵读以体验情感;也可以鼓励有诵读专长的学生进行有个性理解的诵读带动其他同学主动参与。古诗文诵读教学最突出的一点,是通过诵读来读出作品所传达的情,所阐述的理。这里,因为诵读作品本身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风格的多姿多彩,表现手法的精妙绝伦,吟诵品味之中,学生自然会被作者所抒发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触动,自然会被作品高超的艺术手法而惊叹折服,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古诗文的强烈兴趣,体会到学习原来是如此的奇妙而精彩。如《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的诵读教学,学生无不为诵读所营造的意境、传达的情感哲理所震撼,无不为自己在诵读教学课中有创造性的诵读表演而喜悦,无不为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赏析争论而惊叹,学生发现原来古诗文学习课竟是如此迷人、如此美妙,诵读教学引入的竟是如此奇妙的一个天地,由此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迫切学习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更旺盛的求知欲
  二、培养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可以采取达标升级鉴定的方法
  俗话说:“兴趣是第一老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原文而言,就连有些老师读起来都会望而却步,更何况是七八岁的孩子了,所以要想让孩子爱上经典,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可以告诉孩子经典文学的价值、国学经典与现代文学相比的特色等。
  以我校为例,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分为五级,开展了内容 广泛的达标升级活动。把《弟子规》作为第一级、《大学》作为第二级、《中庸》作为 第三级、《论语》作为第四级、中华古诗词作为第五级,有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背诵。会背诵的要进行达标升级的鉴定,发放证书。目标是学生在校六年,要求掌握并会背诵 这些经典,从而为学生一生的道德和文化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原则
  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记忆,终身受益。
  小学生诵读经典应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原则;教师做粗略的讲解或提示, 让学生在粗知其大意内容的基础上把目视、口诵、耳听、心想四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再通过朗朗上口的反复吟诵,有效地提高诵读的效果,最后熟读成诵。“大道至简似平常”,这是天地之间的真理。什么叫吸收?就是让学生多接触、多输入,其实就是多读多记,作为一生的储藏。
  四、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一定要选择适合的内容
  1.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和知识水平进行选择
  首先低年级段的孩子可以先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唐诗三百首》、《千家诗》这些蒙学书;中年级段的孩子可以选择背诵《大学》、 《中庸》、《论语》、《老子》和大量的古诗词;高年级段除继续背诵大量古诗词外,可选 择背诵《孟子》、《古文观止》、《史记》中的精篇名段,其次是优秀的散文、优秀的外国 经典读本、童话寓言等,最后还要涉及一些国学经粹,如我国的《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我们都可以让孩子多了解一些。
  2.编撰适合小学生诵读的校本教材
  在编撰校本教材的时候,以《弟子规》诵读为突破口,以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目的,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 感、蕴含着优美意象的古诗文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 品性灵气。
  教材的内容选择要反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既要体现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又要突出思想感情、价值观的教育,使教学真正达到文与道的统一。
  教材编撰的形式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有趣、专注、践行、守恒”的原则,将知识童趣化,寓教于乐,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我校目前就已经编写完成有《国学教材》、《论语知行》、《小学古诗词分类选读》等校本教材。
  五、注重诵读途径的多样化,利用点滴时间,延伸诵读时间
  学校要努力创设良好的经典诵读氛围,可在教室、走廊中张贴图文并茂的古诗、成 语故事的图画以及名人名作、经典名言名句等,让步入校园的孩子时时处处感受到经典 文化的气息。
  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建一个家庭经典诵读的平台,引导孩子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和感受世界,进而获得美的熏陶。如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专门放置经典诗文、成语故事等诵读资料的小书架,以便于他们随时阅读与温习,可以每天抽出10——20分钟的时间陪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玩古诗文接龙游戏,讲述成语故事等,帮助孩子养成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开拓视野,拓展知识面。
  六、构建多元化的诵读评价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教育应从小开始。经典诵读作为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要提高学生的诵读意识,激发诵读兴趣,就要制定健全的监督评价体系。应摒弃以往以背诵为唯一评价标准 的评价模式,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诵读活动中,既能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 性,又可以达到检验教学成果的目的。
  中华经典诵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诵读能让孩子读出文思才华、读出童年梦幻、读出高雅气质、读出深厚内涵。当然经典诵读还需要学校和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只有学校、教师和家长携手合作,共同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经典文化氛围,才能达到经典诵读的目的,才能让经典诵读教育得到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201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