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偏远山区民族小学校管理建设

【作者】 钟富华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泸沽湖镇盖租小学)


【正文】

——偏远山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如何改怎样革的问题

  【谈者按】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我(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而国之人才培养,国之教育振新,人民素质提高正是这个时代亟待推进的关键。
  2016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华为老总任正非这样说:“我们国家百年振兴中国梦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老师。教育要瞄准未来,未来社会是一个智能社会,不是以一般劳动力为中心的社会,没有文化不能驾驭。若这个时期同时发生资本大规模雇佣“智能机器人”,两极分化会更严重。这时,有可能西方制造业重回低成本,产业将转移回西方,我们将空心化,即使我们实现生产、服务过程智能化,需要的也是高级技师、专家、现代农民.....因此,我们要争夺这个机会,就要大规模地培养人。”新一轮的世界格局之变局,其支撑点便是教育之变革,未来之教育是一个智能、创新的社会,这个时代便是当今教育显现之时代。教育未来新人,时不我待。
  固,“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立于世界,则国立于世界。”教育之重要,显而易见,地方亦如此,教育浓,则民心聚,教育兴,则民意欣,教育所以向上,人民向上,事业向上。
  然,现正用过去之知识,育现代之孩子,让其面对未来之世界。山区教育之变革,任重而道远,举步维艰,问题重重,失自我文化之积淀,丢传统习俗之礼仪,邯郸学步,朝令夕改,人云亦云,失于经验积累,荒于朝夕,缺真正情怀教育之仁者,失传统教育之礼仪本位,缺先进科技文化之实体创新。
  然,山区教育之重大变革,师资缺乏,生源流失,移民搬迁等成为当今山区教育管理者丧失时效管理机制,成为学校不能正常运行之理由,地方教育惰于现状,管者不思,教者无心。民之所以寡于教育,不远千里寻更好之教育资源,正是看不到地方教育之希望,无信心,有远见的家长,无法接受孩子荒废在这样的环境。
  然,地方教育教学空心化,从教者职业倦怠异常严峻;教者失信心,育者无思想;学者丢德行,读者缺志趣。均因管者尤多,事无巨细;问者堪严,稍不甚,失了饭碗;事甚广,考察检查评估、简报汇报心得、方案表册纪要。教育失本真,学堂少文理,学问不思创,教育偏离了方向:教育本本主义化,形式主义化,官僚主义化。
  ……
  素质教育在不断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牵动人心。国民教育成为了当今热议的焦点。2019年教育改革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增加“写字课”,开设思政课,立德树人,互联网促公平,未成年人德育…..学生全面发展得到更深层次探讨。职业教育、师生减负、校园安全、青少年健康、教师队伍重塑、振兴乡村教育、教育本真、思考体罚等,“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给偏远山区一线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具时代特色的要求,摆在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时不我待。
  一、偏远山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时不我待
  目前,偏远山区小学校经历“两基”“义教均衡”“一村一幼”,今昔相比,办学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学习区、生活区、活动区布局清析;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各种办公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功能明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在偏远山区小学校实施,营养餐全面落实,硬件建设比较优越,与城区学校虽然存在较大差距,但学校硬件设施还是能满足偏远山区小学校的基本运作。
  1、偏远山区小学校交通、信息的发展,城镇私立学校的兴起,学生入学放开,异地入学不在是困难,经济不再是农村老百姓培养子女的首要问题,思想激进的山区老百姓也想方设法把子女送出去,舍近求远不在困难,偏远山区小学校生源受到巨大的冲击。剩下的这部分农村老百姓子女,父母文化素质不高,重视子女教育本来就弱,受到进城务工条件的影响,受眼前利益驱使,教育子女在观念上存在诸多矛盾:家庭溺爱,劳动教育远离孩子,失去历炼空间的农村,孩子成长教育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底下,吃苦耐劳不在是农村孩子的专利,身体素养堪忧,意志力薄弱;农村家庭父母怕子女挨冻、受饿、吃苦,购买粗狂,垃圾食品泛滥,饮食错位,营养进入误区;教育误入歧途,电子产品泛滥,网络粗俗娱乐平台管理问题,孩子管理不到位,甚至助长孩子的歪风邪气,不思进取,不求上进。
  2、“控辍保学”让偏远山区小学校学生入学问题有了保障,但没有根治思想观念上的教育问题,入学学生的管理形式化,由“显性辍学”转为“隐形辍学”,校园管理受到严重冲击,老师管理学生力度受限,学习环境受到影响。“一乡一幼,一村一幼”“学前学普”等幼儿教育政策推行,让偏远山区学前教育看到曙光,基础教育看到希望。但合理的育人环境有待改善,认识肤浅,管理乱象,离规范化管理还很远。管理形式主义,本本主义,官僚主义盛行,急需规范,符合学前实际的教育措施亟待出现,管理归位,专业队伍归位。学前“育什么,怎么育,育成啥样?”的问题只停留在“学前学普”这一个概念的表象上是远远不够的,适合偏远山区幼儿成长的教育标准需要完善,养成教育应该是学前教育的关键。山区幼儿教育存在的矛盾,学前教育的不规范将成为山区基础教育的又一病根,这种悖论式的教育逻辑,只能让教育远离教育的本真。
  3、偏远山区学校,教育对象民族结构和地域结构的复杂,教学点分散,一线教育工作者事无巨细,寄宿制学校管理与非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化,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管理与城镇小学在管理上没有区别等等,一刀切的管理逻辑,导致教育模式化、本本化,形式化。形式化和官僚化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方向,常规不常规,文件、档案、表册堆积、网络平台、工作群、APP、客服端泛滥,给学校教育平添了许多不必要的事务,育人本质无形中被冲淡,病态的教育模式,让教师力不从心,心力憔悴,喘不过气来,教师教育时间成倍增长,教育效率却大打折扣。业不乐,业不专,管者多,做者寡,有形无实,致使育人环境退化,育人本质变质,学校教学质量惨淡,教育方向偏离。
  4、偏远山区小学校育人氛围不浓,文化缺失。学校没有形成自身的文化内涵,滥用校园文化,学生远离本土文化,远离传统文化,没有榜样效应,那些只能挂在墙上的文化,看不着,摸不着,师生不能成长,学校没有灵魂。另一方面,教师社会地位仍是问题,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突出,优秀师资仍进不来;学校正面临着生源匮乏、教师专业化水平退化的两重尴尬局面。教师流动频繁,留下来的教师,更新知识淡薄,观念落伍,思想僵化,工作涣散,进取心缺失。偏远山区小学校长期以来聘用非专业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教育技术手段差,课堂教学效率低,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匮乏,功利心强,奉献精神缺失,缺乏育人情怀,听之任之,育人思想淡漠,教育情怀不高。
  4、偏远山区小学校管理层懂教育者寡,盲人带路;真情怀教育管理者微,指鹿为马。用“它山之石或可攻玉”之观念,导致教育盲人坐阵,管得太宽,官僚化;管得太细,形式化;管得太死,本本化。学校软硬件建设成为应付检查的大观园,教育功能偏移,失信失职;育人方向错位,失德失智;学生学习志趣沦丧,失学失志。管者杀偏方,教者失意,学者失趣。把学校当工厂,把老师当学生来管,把学生当上帝。教育教学管理混乱,分工不明确,合作社化、大锅饭式、生产线式。教育教学常规形式化恶性循环,表册化,形而上学。师生编比,导致班比、年级比矛盾,很多科目教师紧缺,艺体、美术、科学优秀科目教学边缘化,是挂在墙上的课程表,学生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思维发展受限,思想禁锢。教师专业化道路无法实现,没有创新型人才培育环境,教师职业倦怠越发严重,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质量朝不保夕。
  二、偏远山区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如何改怎样革
  教育变革的本质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因此,对学校极其从业者就赋予了两个不可替代的关键词“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改革必先选择好“专职人员”,其次,是“专门机构”!
  1、选择一名合格的学校管理者
  什么样的人可成为专职人员?校长是这一机构的第一专职。于漪说:“要德、才、识、能兼备。”
  校长必专,就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要“养吾浩然正气”,守护教育尊严,成为教育的脊梁,有民族气节、民族精神、民族气派、民族情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师生,影响师生。在当今,就是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对党的教育事业赤胆忠心,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堂堂正正,光明正大,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校长应具有相当程度的职业敏感,跟随时代奋力前进;具备正确的教育思想,努力探索并力求通晓基础教育的规律;具有相当强的管理才能和人文精神。
  什么样的专职校长能管理好学校?仁、爱、博、志立而修之。
  校长的专,要有一颗悲天悯人的教育情怀,有一个宽容博大的胸怀,包容下属,有仁爱之心,有父母般的慈爱之心,爱生如子。所以选择一名好校长便是一所学校兴旺的关键,管理者必懂教育,知教育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情怀高尚,海纳百川,志存高远,敢于担当,俯下去是一方绿野,立起来是一片绿荫。人民教育家于椅认为校长,要有“以天下为己任”和“以教育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智者说,如果你想实现某种追求,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只有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唯修身、修己,方可治人、治学,明德至善,方可治校理制。
  什么样的专职管理者能发展学校?净、雅、新、固、思兼而守之。
  “学校是育人的神圣殿堂,理应是一方净土,摒弃邪恶、污浊和庸俗,播撒做人的良种。”于漪曾任命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的校长时,面对时尚潮流的影响,她组织师生围绕“什么是当代师范生真正的美”等开展专题讨论,在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社会上流行的,学校也不一定都提倡;学校风气如果降低到社会的一般水平,那是教育的失败。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校长必专,他的喜好和管理决定了学校的发展。管理固本思创,博众思悟,有思想会思想,走专业化道路,开先河饮八荒之水,劈偏远山区小学校教育之痼疾顽疾。“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既要固本也要思创,每一所学校都有它的生命和文化。一个要做好教育的校长,不应该是朝令夕改,邯郸学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校长要静下心来,潜心教育,规划学校的长远发展,明确所在学校实际需要的教育发展方向。校长就是校长,是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育管理的专职人员,是办学机构的教育专家,只有专注地做教育,教育才会有生命力,捧着一颗爱教育的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明确一点学校教育者职能的特殊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学校教育的专职人员,是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第一专职人员,表现出来就是:备课——上课——辅导,以及全天候的随时做学生的育人育心。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教师的神圣职责是点亮生命灯火,学生的以及自己的。”这便是一所优秀的学校赋予教师的职能所在。可是现在教师的工作重心已偏离,整天在忙着应付各种检查的材料、各种标准规定、各种宣传标榜……各级检查、表册、宣传都有内容标准,学校还要细化成若干条细则,像隐患安全的、特长特色的、疾控防疫的、万师进万家、亲子携手的、科研课改的、禁毒防艾的……一个教师每学期光制订各种计划就有无数项,还得有相应的记录和总结,形成小手拉大手之局面。然而,一所学校要如何排除这样那样的干扰,主观的,客观的……让老师潜下心来教书育人,就必须赋予学校正确的职能,回归本真,做教育。我曾经和同事探讨关于教书育人的事,一位在某县教书卓绝的同学满含热泪的说:“如果能纯粹的教书育人该多好啊!”学校教师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校更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师是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直接群体,需要拥有积极乐观的教育心态,育人胸怀,更需要尊重和爱戴。曾经有一位民族边远山区小学的校长这样对我说:“如果你把老师当人看,他们会像牛一样的工作,如果你把他们当牛一样的使唤,他们会争取做人的权利!”知识的传承更需要传承者的光辉去照亮,教师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爱和尊重,有领导的肯定和尊重!尊重教师是社会赋予学校管理者极大的权利和责任,同时也是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相互依存的信条和尊严,失了尊重的校园是没有生气,没有光亮的。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办好学校的四梁八柱,建设好这支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举。”于漪这样描述教师。提高偏远山区小学校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团结协作精神,培育学校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教师队伍具有凝聚力,具有育人情怀,教师爱生如子,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形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校园气象。便是这一专职人员的基本道德素养。教师这个职业,本就赋予了高尚而存在,既然要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高尚。要想高贵就不要来当老师,要想发财就不要做教师,要想当官就不要当老师。教师要育人育心,必情怀天下,要以自己的人格引导学生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以自己高尚的情操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以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来培养学生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固,培养一个好的教师群体,便是学校发展的源泉,是学校的四梁八柱。
  然,拥有这样一批教师队伍还不够,科学技术是日新月异的,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就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而当前山区教师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并且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偏远山区小学校人文环境与竞争意识的偏离,成了校长、中层、教师过度的中转站,进来是为了更好的离开,学习和成长是为了更好的选择;人的发展与教书育人的错位,教师在偏远山区学校工作,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成就,没有学习的内在动力;社会认可、幸福指数与努力工作、业绩差异的失衡,让山区学校绝大多数的教师无法守住清贫与寂寞。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偏远山区学校必须把教师的健康成长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安居方能乐业,快乐生活才能努力工作!把教研、培训和育人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教师整体水平,走专业化道路。
  3、坚守一条文化立校的必然性
  中国民办教育十大风云人物卢志文的《文化,在制度管不住的地方起作用》写到:文化,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在制度止步的地方掘进,它会把“团队精神”渗透到管理者意想不到的每一个细节中。
  偏远山区学校以文化立校。要正确理解文化建设在任何一所学校都存在,不是大学校的创举,更不是有历史背景的学校的专利。文化无处不在,小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人,大到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每个学校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独特文化。我曾工作过20多年的那所山区小学校,虽然是一所偏远山区学校,但它的育人氛围很好。刚到时,一位资深的老教师这样对我说:“这所学校很养人,你很幸运!”养人,便是文化内涵的充分表现,优秀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学校就会沿着科学的轨道健康发展。低层次的管理是行政管理、制度管理,而高层次的管理则是文化管理。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就是一种导向,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后来者。一边是精神的期待,理想的追寻,灵魂的依托,它让人的眼界高远,胸怀宽广,品格高尚,思维自由。另一边是制度的润泽,由约束、规范走向引领、感召,形成一种信仰,无形而又无限,渗透到每一个个体和角落,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思想之中,从而把那些看似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创造不平凡。学校的每一个人就会以此为荣,这里有存在的价值,又追寻的理由,自觉不自觉的形成文化自信。同时,这样的文化信念一旦建立起来,校园文化就具备了延续性,这种优秀、向上的文化,很难因校长的更换而发生改变,谁如果想另起炉灶,全盘否定学校已经形成的优秀文化,必然会得到文化的惩罚。因此,偏远山区小学校也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牢固树立以文化立校的意识,建立文化自信。
  偏远山区文化立校,要尊重山区学校的办学传统,做好对学校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的挖掘、总结和梳理。刚刚上任的新校长,不要急于否认前任校长的工作,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所学校通过历任校长的努力,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教职工最认同的价值观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好的学校文化传统继承下来?文化立校必须建立在地方文化的基础上,与地方文化紧密的结合起来,与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起来,形成自身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一所没有文化传承和积淀的学校又怎能谈育人?学校文化缺失,没有自身独特文化灵魂的学校就没有生命力。只有积淀与传承,创新与发展齐头并进的管理,教育才有生机。偏远山区学校以文化立校,并非不让校长创新,但这种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新和旧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它们有时候往往会统一在一起,没有旧,就无所谓新;同样,没有继承,也无所谓创新。因此,在偏远山区学校文化建设上,当校长对学校优秀文化进行一番梳理后,就要进一步思考:教育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国家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当前学校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在新形势下将学校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广大?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办学理念,这样的创新既不脱离传统,又具有时代特色。
  偏远山区学校以文化立校,还需要校长具有恒久一一的耐心和勤于反思的能力。偏远山区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能朝令暮改,需要校长和全体教职工长期的坚持和捍卫,每一位成员都有责任与违背文化精神的人和事进行斗争。同时,校长也不可随意跟风赶潮,面对外界花里胡哨的所谓改革,校长要具备较强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只要认准的事情,无论外界环境发生什么变化,校长都要引导全体师生秉持本校的文化精神,并将外界优秀的东西,纳入偏远山区学校文化建设体系,使其更强大,更具生命力。
  总之,偏远山区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有一个质朴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教师有一个干净和谐的生活、工作空间,家长有一个值得托福的育人场所,社会有一个值得肯定的教育基地,才是一所学校存在的意义所在。
  2019年9月18日于泸沽湖镇盖租小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 2020.6版
  [2]于漪,自选集《点亮生命灯火》商务印书馆,?2019-10出版
  [3]陶继新,陶继新文集鲁ICP备15036898号《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化建设:学校魂兮所系》
  [4]于立坤《大头侃人 任正非》,北京联合出版公,2020年9月
  [5]卢志文,《文化,在制度管不住的地方起作用》
  [6]陈兴杰“制度之美,美在何处” 《校长参考》
  [7]谢云,《好班是怎样炼成的》 
  [8][汉]戴圣《礼记·大学》引《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