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素养为本的情境教学设计

【作者】 阎娜花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龙赛中学)


【正文】

——以乙醇为例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科学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即化学的学习是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乙醇是是高中阶段学习烃类化合物之后,接触的第一类含氧衍生物,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桥梁,它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具有较为丰富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
  一、教学思路分析
  乙醇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有机物。创设以“生活中的乙醇”为情境主线,乙醇的“用途、组成结构、性质与转化”知识主线,素养为本的有效教学,可很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可以让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掌握“结构决定性质”的普遍规律,为以后学习其它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了解乙醇在能源、饮食、健康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2)通过搭建模型,寻找证据推断出乙醇的结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比较煤油、水和乙醇结构、性质的差异,认识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
  (4)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获得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
  2.评价目标
  (1)通过搭建和书写乙醇的可能结构,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水平。
  (2)通过给定的信息探究乙醇的结构,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证据收集与推理的水平。
  (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能力水平,及化学转化观的建构水平。 
  (4)通过乙醇的应用及葡萄酒的酿造等内容,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结构模型,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乙醇的催化氧化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实验探究、问题驱动
  五、情境创设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一:了解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学习任务二:探究乙醇的结构












  【评价】诊断并发展模型认知、证据收集与辨证水平,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能力水平。

学习任务三: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评价】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水平,对化学应用价值认识水平及有机物的转化观模型建构。
  【教学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带领学生从生活世界走向化学世界。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分析探究,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学中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化学符号、现象、结论,而是学生将来在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所想到的解决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形成的化学知识可能会遗忘,但通过学习所形成的化学观念却不会忘记,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有所提升,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
  2.创设探究情境、落实核心素养
  以化学实验探究(乙醇和钠、乙醇催化氧化、魔棒点灯)为主体,进行多种探究活动(探究乙醇的结构、探究催化氧化、强氧化剂氧化和燃烧),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化学学科的探究意识,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增强学生“透过现象辨析本质”的能力,掌握官能团羟基的特点,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建立有机化合物中“官能团决定化学性质”的学科思想,加深学生对“物质结构观、转化观”的建构,渗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8
  [2]保强.化学优秀课的教学情境分析与启示[J].化学教学,20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