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求知与做人

【作者】 熊秀娟 陈和东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德”和“才”是人生两大至宝,德才兼备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正是由无数德才兼备的华夏儿女铸就的。在当代,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呼唤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那么“德”和“才”谁更重要呢?古语曰:“德者,才之帅也。”就做人来说,即道德追求来说,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求知;做人;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求知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广义的求知就是人要学会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狭义的求知就是指获取知识的技能。它包括对待知识的态度、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正确对待知识的价值取向等。
  所谓做人,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做人是指和宇宙万物和谐共存、共生共长。而狭义的做人则是指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做人的精髓;又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与新时期社会主义要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同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统一。也就是做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利国、利民、利己的合格公民。
  我今天谈论的是从狭义的角度,浅述求知和做人二者的关系?或者说两者谁更重要的问题?
  翻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青传史册,彪炳史册、光彩照人的伟人不胜枚举。就拿文学界来说,上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老子、庄子,儒家学者孔子、孟子等;中到汉唐时期的司马迁、李白、杜甫之流;下到宋朝词宗苏轼、辛弃疾之宗,元代的关汉卿,清朝的曹雪芹之辈等等。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可谓是中华知识的集大成者,智慧的结晶;是各自时代的名儒,传至后世的楷模。后世之所以把他们奉若神明,是单纯因为他们的知识渊博吗?非也。更是因为他们的人格熠熠生辉,做人的无穷魅力使然也。比如老子、庄子的与世无争、静处无为的处世哲学,让多少在名利场上的失意者垂青,在渡尽万劫之后,漠然回首,人生豁然开朗,原来等待自己的还有人生另外一重新天地;天地浩浩然,鲲鹏任逍遥,这是何等的优哉乐哉呀!并且他们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范本,何须为了三斗米而碰得头破血流呢?孔子、孟子的儒学,让我们记忆犹新;特别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感化了中华几千年的志士仁人,在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事上都把它奉为人生的经典。且孔子、孟子的事迹、人格更为我们做好了一个很好垂范。司马迁的《史记》被称为无韵的离骚,史家的绝唱;如果他只是为皇家粉饰太平,为胜利者装点门楣,不以客观公正的笔触记述史事,那他的生花妙笔恐怕就会遭到后人的唾弃。如果说《史记》是他创造的果,那么他写《史记》的因就更能激励和启发我们了。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这些文化至伟我们熟悉到就好像在我们身旁;他们的诗、词就像他们的生前人格一样永远辉照华夏,他们感染熏陶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相反,与他们水平不相上下的历史文人同样不在少数;但我们记得他们的很少,既使记识了,往往也只是鄙视他们,唾弃他们。因由何在?这是他们可耻的人格、事迹和不耻的做人原则使然也。比如秦朝的李斯,生前可谓风光无限,贵为秦朝一统天下的宰相;一生功业可谓丰功至伟,辅佐秦始皇扫平六国、一统天下;制定大秦刑律,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更有他的《谏逐客令》华章溢彩,连一代雄主始皇帝看罢也唏嘘不已,而在今天仍是文学名篇,是我们学习的范文;但一提起他唯利是图,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大秦天下的卑微人格,为人所不齿,成为人们讽刺的对象。再如秦桧的文采、学识应不下于岳飞,据传今天的宋体字就是秦桧最早创造发明的,就因为他的不耻人格,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终使他遗臭万年,以至在今天,把他和岳飞并提,就感到玷污了岳飞的威名,有损我们民族的形象。至今他的跪地唾弃铜像还偏放南国一角,遭后人的贬斥、唾骂。再如明朝的严嵩父子头脑机警,更写得一手好青词,被当时的皇帝垂青,据传一手书法也非常了得,据说现在有一个商标“六必居”的,就是他的手笔遗传,至今仍在使用。此乃不胜枚举,但他们的学识、文采、书法没有用在为民请命上,用在了为了个人私利而弃天下人的共利不顾的地方,最终导致自身生前不能善终,死后被人万世鄙视、唾骂;就算是他们的成就也被人们遗忘了。
  所以,当“求知”和“做人”与时代要求相一致,和民族大义相同一,同人类根本利益相统一,二者达到完美的结合时,这个人就是完人了。如果能持之以恒的坚持,能力争达到尽善尽美,就有可能名留青史。这样的人既使他生前不能显达,也足以是我们效仿的榜样,名字也足以永驻人们的心间了。正如华夏上下五千年的青史传记,完人不胜枚举,流传史册、光耀万代,影响后人。比如先秦诸子百家,此时期各家各学派繁荣发展,相互之间碰撞、争论、交流、切磋,文化十分昌盛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是夏、商、周三朝两千年左右文明发展的结果,是中华文明延续千秋万代中的第一个盛世,更是中华文化的根和源。再如汉唐时期“史家绝唱,无韵离骚”的史笔,风流倜傥、文采绝代的汉魏辞赋等;美了一个时代,成就了无数动人的故事。也如唐朝美不胜收的诗歌,诗人造就了巍巍大唐诗的国度,大唐也成就了万千诗之才子,让他们名播天下,流芳后世。像超然飘逸的诗仙李白,关注民生时事的诗圣杜甫等等,他们是盛唐的写照,创作的大量优美诗篇震铄古今,享誉中外,好多已融化入我们的生活,变成习以为常的成语、谚语、口头禅,成为中华文化永不失色的标致。还如宋朝之词宗苏、辛,苏轼词、赋蕴含的旷达洒脱、超然物外的做人哲理;辛弃疾的词涵寄着用世的激情,建功的渴望,图强的铁血,爱国的丹心;如此等等,流传下来,传之后世的不仅仅是“词”了,这些优良基因已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变成华夏民族的性格,成为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记忆。
  当二者不能兼得时,何者更为重要呢?显然做人比求知更重要,古代是这样,今天尤为如此。
  当今,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生存空间越来越紧凑、狭小,使用的资源越来越稀少、缺失,人与人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正所谓熟悉的陌路人、咫尺天涯是也。在此实况下,如果一味只讲求知,只追求生存技能的学习、训练;那么这个人的学识越高深,技能越精湛,则可能对社会、对他人的危害就更大。比如,时下各大媒介报道的电脑网络高手如何使用精巧的网络技术进行国内的、跨国的、跨地区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仅最终害了自己,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他人的利益,造成有限资源的大量浪费,以及社会恐慌动荡等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再如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如果过分强调知识、生存技能的学习,往往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学生会越学越厌学,就算有些学生能学有所成,那他走出社会往往也会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干出损人利己,损害社会实现个人利益的事情;最终不利社会、他人,无利自己。相反,如果这个人从小就重视做人,环境影响他立志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样的人既使面临各种逆境、挫折,这样的人往往会越挫越勇,会很容易得到各方面的进步,最终利人利己。比如近几年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他们克难奋进,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他人以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创造了人间奇迹。他们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自己的人生画了一个优美的圆。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求知的途径处处皆是,社会大力倡导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同时,社会也在为公民构建终身学习的平台。小到各种学校教育,大到家庭网络、社会各种媒介学习;学习技能、学习知识处处皆便利。但做人就更关键了,就显得尤为难得和重要了。在纸醉金迷,纷繁复杂的社会竞争面前保持自我做人的一份真,保持道德的高尚、人格的至臻,就相当难得了,也是至关重要的。历史事迹、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只有紧紧跟随社会主义步伐,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要求;这样的人则更容易成才成人,则更容易为社会、为他人做出巨大的贡献,并能让自己获得永久的幸福和快乐。
  同学们:行动起来,就让我们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脚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