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作者】 覃秋霞

【机构】 (广西灵山县实验小学)


【正文】教学目标:
  ⒈会认“芙、蓉”等4个生字,会写“芙、蓉”等4个生字,理解“平明、冰心”等词语的意思。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⒊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知道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⒋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⒌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⒉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知道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⒊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
  ⒈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⒉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前预习:
  ⒈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⒉查工具书,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⒈情境导入(播放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
  谈话: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请同学们自读课题,并说说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诗题。
  ⒉简介作者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⒈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⒉出示生字词:
  芙蓉 洛阳 玉壶
  ⒊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⒋词语理解。
  平明:天刚亮。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三、品读《芙蓉楼送辛渐》。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读准节奏。指名读、分男女读、小组读。
  ⒈学习体会“寒”感悟“孤”。(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
  ⑴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
  师:“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点寒意,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齐读)
  ⑵离别的“寒”内心的“孤”。
  (点拨: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学生谈体会。
  师:是啊,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中,也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啊,这场雨使作者平添了几份孤独!该怎样读出那种寒意呢?(指导激情诵读前两句。)
  总结:除此之外,你知道作者还会为什么感到寒心吗?这里还暗含着同学们所不了解的一些历史背景。(PPT出示王昌龄的生平资料。)
  随机提问:你认为这个“寒”,我们还能怎么理解?(学生谈体会)
  ⑶对世态心寒,更觉孤立无援。
  引导谈话: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觉寒心啊,朋友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种复杂的内心。(齐读)
  四、走进作者内心,感悟人物品质(学习后两句)。
  ⒈小练笔,走进作者内心。
  ⑴(播放雨声的音效及古诗后两句,创设情境,补白)过渡:面对这苍茫的烟雨,孤峙的楚山,聆听着窗外传来的这淅淅沥沥的夜雨声,诗人思绪万千,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那个无眠之夜,他在想:“________。”
  ⑵)指名发言。
  ⑶情境创设,引导激情朗诵古诗后两句。
  师:于是,在那长亭外,瑟瑟秋风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句话(生):“________”。(师)那是他对家人如冰心玉壶般一览无余的爱啊!
  师:在那古道边,萋萋芳草地上,我们听到了同样一句话(生):“________。”(师)那是他对朋友如冰心玉壶般纯真的情啊!
  师:在那一叶小舟上,茫茫沧海边,我们也听到了那句话(生):“________。”(师)那是他对朝廷如冰心玉壶般清澈见底的忠心啊!
  ⒉感悟人物品质。
  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古诗中你能感受作者什么样的品质?
  ⑴师:没有了对亲人的竹报平安,也没有了封封家书中字斟句酌的牵挂,千言万语化作临别时的一句叮咛:“________。”学生再次激情补白。(古诗后两句。)
  ⑵引导:望着朋友远去的背影,王昌龄决绝的转身,再也没有回头,难道是他不想回家吗?(想)可是他能回家吗?
  ⑶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是的,他要让那些恶势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他都不会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洁,保持着自己的信念。
  板书: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送别诗)
   寒     孤
  冰心    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