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立足课堂突破易错点,深化教学发展核心素养

【作者】 董凤玲

【机构】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正文】

——高中数学易错知识点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论文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对于新授的知识,老师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内涵,分析重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对所讲的内容听不全或理解不到位,也有的同学只顾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内容。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乱套题型。而且容易加上自己的主观猜测,添加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从数学层面的定义定理出发,结果是学生手忙脚乱没学好,老师忧心如焚无效果。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方式中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导致知识传递出现偏差,使数学学习更显枯燥,而且十分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比如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中,学生易出现理解错误——直线垂直平面内无数条直线,则;应用判定定理时易忽略相交或面内的直线等关键条件。下面就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案例分析,如何突破易错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
  在新授课教学中,科学制定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切入课堂,合作交流准确理解,迁移应用解决问题。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增加师生的互动,加深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与学习的知识零距离。
  1.科学设计目标—具体贴切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学习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衡量学习目标是否有效,要看目标是否准确,是否贴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设计必修2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时,就不能简单笼统地设定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方法及应用”,应该将其设计为:“直线与平面垂直中直观想象、归纳猜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通过动手制作、交流研讨等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学生“会观察”、“会归纳”、“会分析”、“会论证”的学习能力。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指向性明确、具体,而且操作性、检测性强,学生通过学习便可达到。
  2.创设问题情境——切入课堂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如在必修2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这节课时,学生能从生活现象想象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情形,这是直观表象,但在其体现线、面关系的思考过程过于抽象,学生感到比较吃力。用什么方法能够得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呢?学生首先想到了用笔代表直线,地面代表平面,动手摆放。通过引导让学生将平铺在桌面上纸看做平面,将竖直立在纸面上的笔看做直线;怎么表示平面内所有直线呢?利用手电筒的光照产生影子,让手电筒转起来,就会出现在平面内,经过点P的所有直线。学生观察笔所在的直线与影子所在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现观察更多影子所在的直线与笔所在直线的垂直关系;将笔倾斜放置,再次观察笔所在的直线与影子所在的直线是怎样的位置关系。相信这样的把生活现象搬进课堂的做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兴趣探索,又深度参与教学。通过观察笔所在直线和笔的影子所在直线的关系,学生更能深刻体会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垂直的意义。同时也把抽象的点、线、面具体化,它们的关系也得到直观的体现。学生的空间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思维性的学科,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因此,教师有必要转变思想,改变教法,重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3.小组合作交流——体验生成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假如你手中有一只苹果,我手中有一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手中仍只有一只苹果;但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合作交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其学习动机,引发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看法的相互碰撞,互相启迪,各有所得。同样以必修2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这节课为例说明。为了得到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以让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三角形纸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半圆形等),过三角形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平面垂直?为学生提供恰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成为数学的主人,有直观观察到的现象引起思考,并得到: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的结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活动,在活动中促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澄清生活中的一些对线面垂直的错误认识,深刻理解两条相交直线的重要性,提炼、总结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在动手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
  4.知识迁移应用——解决问题
  生活中发现,竖直生长的大树,可以看做是线面垂直的实例,若一个旗杆与大树平行,旗杆与地面的关系显然是垂直的。如何从数学的角度,验证这种关系呢?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是: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这个平面。
  如图,已知工a||b,a⊥α求证:b⊥α.






  分析: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要证b⊥α,只要找到平面α内与b垂直的两条相交直线即可。如何由平行关系转化为垂直关系呢?
  证明: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n.
  因为a⊥α,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得,a⊥m,a⊥n.
  又因为a||b,所以b⊥m,b⊥n
  又因为m  α,n  α,m,n是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b⊥α.
  本节课用新教材的理念,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感悟、总结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其他学科,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数学因生活而产生,生活因数学而精彩。把生活现象搬进课堂,让课堂教学更接地气,将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