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新课程改革中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作者】 阿继玲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三实验中学)


【正文】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在生活、生产与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因此,教师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提高。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工作,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为学生学好高中化学打好基础尤为重要。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查清高中化学知识与初中化学知识衔接的主要问题,查找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使学生做好学习高中化学的心理准备,从而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要做好初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衔接,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
  1.通读教材,把握尺度。化学老师应认真通读、钻初高中全部教材,明确哪些知识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应在初中解决而实际没有解决,哪些知识在初中有所了解而要在高中加深和拓展,等等,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症下药。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初中)―电子式、结构式(高中)(下同),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燃烧―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与中和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反应;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酸碱盐―电离平衡理论;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散系、胶体、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pH;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方程式计算;实验基础知识―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等。
  2.明确方向,做好衔接。只有教师了解了教材的内容,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的方向、深度、广度。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学生已经打好基础,高中就不要再浪费时间。作为承前启后的知识,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进行复习或强化。还有一些初中不讲高中课本没出现但高考却要考的知识一定要补充进来,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溶解度的计算,等等。
  二、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
  高一的学生,生理上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上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转变,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特殊时期,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1.开学伊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可以搞一次摸底测验,掌握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向逐步成熟的过渡阶段。一个实验、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都可激起他们心中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1.学习内容决定学习方法。初中化学内容相对较少,且对知识的要求较低,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简单的记忆、仿照等,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内容少、简单,有些聪明的学生只靠课堂听课就可以考好成绩,因此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要对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所学化学原理,并且要有较强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2.学习方法决定学习效果。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渗透解题方法、总结规律技巧,使学生从中领悟到题原来可以这样做,知识原来可以这样记,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关注学生心理的转变和衔接
  1.了解学生心理,树立学习信心。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跃。二者之间形成的跨度势必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繁重的学习任务,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甚至焦虑、茫然。如果我们忽略了学生心理上的这个衔接,只是一味地抓学习,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最终导致对高中学习失去信心。我们应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我们应帮助他们消除对未来因感觉迷茫而产生的不安心理,引领他们以最积极乐观的态度去体验充实紧张的高中生活。
  2.加大情感投入,获取全面丰收。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是学生成功的催化剂,特别是学困生心理活动较复杂,他们渴求上进,但自信心不强,特别担心被集体抛弃。因此教师对他们应更多一些关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师生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期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在习惯和态度上的不足,认识到严格的要求和严谨的态度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实践告诉我们:初、高中学衔接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衔接,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义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阶段过渡、在学生身体心理发育阶段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这样一个特殊而关键的时期,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一项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探索。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对于落实课改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