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索小学中年级分层布置书面作业的研究
【作者】 余 霞
【机构】 (贵州省黔西市第二小学)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发现统一的作业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分层作业的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小学中年级分层布置书面作业的研究。
关键词:中年级;分层;布置;作业
数学一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明显的影响。然而,一些学生认为数学很难,作业完成情况差,而一些学生数学能力强,作业内容相对简单,无法培养他们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分层布置的基本原则,采取分层布置的方法,使作业成为学生数学学习道路上的动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基本原则探究
为了更好地实施家庭作业的分层安排,教师应分析家庭作业分层安排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基准科学安排家庭作业。
首先,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要有明确的针对性。由于学生数学基础的不同、智力水平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也大不相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作业内容将没有明显的差异,这将使学生产生鄙视作业、厌倦作业等情绪,使学生无法意识到数学作业的重要性,使作业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教师应确保作业内容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并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设计作业内容,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和探究心理,最后使数学作业引导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其次,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让学生能够处于主导地位,而不是由教师来决定学生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通过作业的选择性,能够让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尊重,并希望自己能够在自己的层次上有所突破,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进行挑战。如果学生的能力有限,无法顺利完成作业,教师也不能够对学生过于苛责,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分析作业难以完成的原因,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能够及时改正,在作业上获得更好的表现。
二、如何实现对小学数学作业的科学分层布置
基于作业分层布置的基本原则,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对作业内容进行设计,使作业能发挥出有效作用。
1.科学划分层次,展现学生特点。为了顺利开展分层作业,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为了使分层充分体现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观分层的方法,让学生也加入到分层中,并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分层,使学生有不断提高的动力。
例如,在进行分层之前,我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提交上自己认为应该在的层次。在对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观察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情况掌握得比较正确的,但是有的学生掌握不够充分,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调整。同时,我告诉学生,这个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动态调整,如果学生表现优秀,可以进入更高一个层次,如果学生有所退步,就会暂时降低一个层次。通过这几个步骤,我基本上将学生划分出了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强,能够应付比较高的作业,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B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对综合应用类题目进行学习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指导。C层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于基础的题目掌握也比较困难,需要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2.设计分层内容,鼓励学生提升。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内容。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三个不同的作业,也可以让学生在同一个作业中做不同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作业,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自觉提高,从而实现各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
例如,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我会将三个层次的作业设计在同一份题目上。在作业的前半部分为基础类型的题目,所有学生都需要按照要求完成这部分的内容,我也在这部分题目的前面标注上(C)的字样,让学生明确题目的等级。在作业的后半部分,我增加了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并在这些题目前标注上(B)的字样,要求B层次和A层次的学生完成这部分作业内容,C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完成。在作业的最后,我会设计一些思考题、拓展题,并在这些题目前面标注上(A)的字样,要求A层次的学生完成,B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挑战。通过分层设计作业内容的方法,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达到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且有意识地多做其他层次的题目,使全班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实现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其中,数学作业的改革也应立足于同一个起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注意作业的趣味性、难度性、独立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等特点,并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充分利用这些特点,使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科学数学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注意分层作业的设计,使学生实现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香君.基于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与实施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0(04):161-162.
[2]李东伟.分层式家庭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小学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分层设计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4):43.
[3]刘文祥.核心素养下小学中年级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3(24):19-20.
[4]杨丽娟.陆廷芬.小学中年级数学分层家庭作业设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5]刘慧.基于个性差异背景下的小学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J].天津教育,2014.
[6]陈阳.核心素养下小学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J].学周刊,2011.
关键词:中年级;分层;布置;作业
数学一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明显的影响。然而,一些学生认为数学很难,作业完成情况差,而一些学生数学能力强,作业内容相对简单,无法培养他们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分层布置的基本原则,采取分层布置的方法,使作业成为学生数学学习道路上的动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基本原则探究
为了更好地实施家庭作业的分层安排,教师应分析家庭作业分层安排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基准科学安排家庭作业。
首先,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要有明确的针对性。由于学生数学基础的不同、智力水平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也大不相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作业内容将没有明显的差异,这将使学生产生鄙视作业、厌倦作业等情绪,使学生无法意识到数学作业的重要性,使作业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教师应确保作业内容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并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设计作业内容,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和探究心理,最后使数学作业引导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其次,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让学生能够处于主导地位,而不是由教师来决定学生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通过作业的选择性,能够让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尊重,并希望自己能够在自己的层次上有所突破,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进行挑战。如果学生的能力有限,无法顺利完成作业,教师也不能够对学生过于苛责,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分析作业难以完成的原因,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能够及时改正,在作业上获得更好的表现。
二、如何实现对小学数学作业的科学分层布置
基于作业分层布置的基本原则,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对作业内容进行设计,使作业能发挥出有效作用。
1.科学划分层次,展现学生特点。为了顺利开展分层作业,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为了使分层充分体现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观分层的方法,让学生也加入到分层中,并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分层,使学生有不断提高的动力。
例如,在进行分层之前,我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提交上自己认为应该在的层次。在对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观察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情况掌握得比较正确的,但是有的学生掌握不够充分,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调整。同时,我告诉学生,这个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动态调整,如果学生表现优秀,可以进入更高一个层次,如果学生有所退步,就会暂时降低一个层次。通过这几个步骤,我基本上将学生划分出了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强,能够应付比较高的作业,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B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对综合应用类题目进行学习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指导。C层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于基础的题目掌握也比较困难,需要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2.设计分层内容,鼓励学生提升。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内容。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三个不同的作业,也可以让学生在同一个作业中做不同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作业,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自觉提高,从而实现各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
例如,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我会将三个层次的作业设计在同一份题目上。在作业的前半部分为基础类型的题目,所有学生都需要按照要求完成这部分的内容,我也在这部分题目的前面标注上(C)的字样,让学生明确题目的等级。在作业的后半部分,我增加了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并在这些题目前标注上(B)的字样,要求B层次和A层次的学生完成这部分作业内容,C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完成。在作业的最后,我会设计一些思考题、拓展题,并在这些题目前面标注上(A)的字样,要求A层次的学生完成,B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挑战。通过分层设计作业内容的方法,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达到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且有意识地多做其他层次的题目,使全班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实现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其中,数学作业的改革也应立足于同一个起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注意作业的趣味性、难度性、独立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等特点,并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充分利用这些特点,使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科学数学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注意分层作业的设计,使学生实现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香君.基于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与实施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0(04):161-162.
[2]李东伟.分层式家庭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小学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分层设计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4):43.
[3]刘文祥.核心素养下小学中年级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3(24):19-20.
[4]杨丽娟.陆廷芬.小学中年级数学分层家庭作业设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5]刘慧.基于个性差异背景下的小学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J].天津教育,2014.
[6]陈阳.核心素养下小学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J].学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