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作者】 方雪红
【机构】 (广西省灵山县实验小学)
【正文】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82-84页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
教材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应用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体验面积公式形成的过程。
2.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长度、面积的知识,你能说一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吗?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出示两组等长不等宽和等宽不等长的长方形。
问:你能很快看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吗?为什么?
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有关?
3.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实践探究,发现方法
1.动手操作(一)。
(1)同桌合作,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并填写下表。
(2)观察: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生:长乘宽的积就等于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个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问:你知道为什么吗?下面我们接着来研究这个问题。
2.动手操作(二)。
(1)先用直尺量出课本82页长方形的长和宽,标上数据,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长方形的面积。
(2)交流:
办法一:用我们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满整个长方形,每排4个,3排一共12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
办法二:先摆一行,每行4个,再看每列可以摆3个,说明可以摆这样的3行,也就是3个4,是12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
办法三:我们已经量出了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乘一下面积就是12平方厘米。
(3)优化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
3.验证方法
师:先用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乘一下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很简单,但这种方法对于其他长方形是否也适用呢?用例2第二个长方形进行验证。
交流汇报,得出结论:我们量了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5乘4等于20平方厘米,然后我们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验证是对的。
三、归纳评价,总结方法
1.出示试一试的长方形,看长方形的长和宽,小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生回答,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如果用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用a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b
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就是正方形。可以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
生答,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如果用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a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完成83页“试一试”。(说说分别运用了什么面积计算公式)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运用了“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很多知识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大胆猜想,反复实验、验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爱迪生的很多发明就是这样产生的,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好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82-84页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
教材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应用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体验面积公式形成的过程。
2.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长度、面积的知识,你能说一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吗?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出示两组等长不等宽和等宽不等长的长方形。
问:你能很快看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吗?为什么?
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有关?
3.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实践探究,发现方法
1.动手操作(一)。
(1)同桌合作,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并填写下表。
(2)观察: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生:长乘宽的积就等于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个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问:你知道为什么吗?下面我们接着来研究这个问题。
2.动手操作(二)。
(1)先用直尺量出课本82页长方形的长和宽,标上数据,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长方形的面积。
(2)交流:
办法一:用我们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满整个长方形,每排4个,3排一共12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
办法二:先摆一行,每行4个,再看每列可以摆3个,说明可以摆这样的3行,也就是3个4,是12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
办法三:我们已经量出了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乘一下面积就是12平方厘米。
(3)优化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
3.验证方法
师:先用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乘一下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很简单,但这种方法对于其他长方形是否也适用呢?用例2第二个长方形进行验证。
交流汇报,得出结论:我们量了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5乘4等于20平方厘米,然后我们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验证是对的。
三、归纳评价,总结方法
1.出示试一试的长方形,看长方形的长和宽,小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生回答,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如果用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用a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b
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就是正方形。可以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
生答,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如果用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a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完成83页“试一试”。(说说分别运用了什么面积计算公式)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运用了“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很多知识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大胆猜想,反复实验、验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爱迪生的很多发明就是这样产生的,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