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深度学习”高中英语教学改进与教研方式转变探究
【作者】 邓中明
【机构】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平南街道中学)
【正文】摘 要: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提出的重要概念。它与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肤浅学习不同,更加强调和关注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批判性地学习,要求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的完整含义,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深度学习对于学习者学会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深度学习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学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课题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研究课听评课等形式,对学生存在的肤浅学习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在理清深度学习概念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中的课程与教学进行反思,实现概念与习惯的重构。以学校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学习理论中的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着眼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基点,探索设计、架构并实践课堂教学新的有效方式与操作策略系统,通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改变学生低效学习的现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构建平台,达成教师教学改进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应有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构建;深度学习模式;新的有效方式;学习素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我校发展现实的需要
1、我校是一所普通县城中学,地理位置偏僻,消息闭塞,生员来自于农村,绝大数无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教师精心备好一节课,精神饱满地走上课堂,能够顺顺利利地有效上完一节课较难,无论教师采用启发式、诱导式或其他教法,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也没有有效的学习。这样以来教师没有了教学成就感,学生也失去了学习兴趣,使得近年来我校英语成绩不理想,很难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的有效性,其次更难跟上近几年来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中教育普及步伐。面对这种状况,依据新课堂教学原则中的面向全体原则,先学后教原则及深度发展运用原则,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进行构建英语深度学习模式课堂的研究是我校发展现实的需要。
2、目前我校课堂教学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基本都是照搬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如“填鸭式”模式、洋思模式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辽宁盘锦实验中学的“六步教学法”,山东滨州清怡中学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等等。虽然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微乎其微。课堂上有的教师生搬硬套,有的教师慢慢摸索,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其实是一堂学生什么都没有学到的无效课堂。语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为了加快教师的业务成长,使其在教育教学上少走弯路。通过对构建高中英语深度学习模式课堂的研究,探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方法,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从而使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的有效,有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也能帮助教师逐步提高业务能力适应新课堂教学的要求。
3、我们目前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传统模式的影响。虽然推行新课改好几年,但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仍旧影响新课改的推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上课什么教具都不带,只带一张所谓的导学案,“老师灌,学生装”,课堂没有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不突出,没有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关心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单一乏味,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教学设计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缺乏个性化和层次性;课堂上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方法,即:目标学习法﹑联系实际学习法﹑合作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归纳反思学习法等,而是一味满足应试教育缺乏有效性和科学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虽然进行了互动,但没有达到互助,也没有得到一定的评价,学生没有成功的体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关键,所以热热闹闹的小组活动失去作用。
﹙二﹚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改进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侧重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突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通过我们在不断地实践逐渐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表面热闹的课堂背后却是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教师队伍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今天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面对这样的困境,进行构建高中英语深度学习模式课堂教学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还能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相互衔接,有助于克服“两张皮”现象,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良性发展。有效教学是提高语言学习的前提和条件,而高效的深度学习模式是教学的最佳载体,因此,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高中英语深度学习模式的研究成为目前急需。
深度学习也是一种讲究高阶思维层次的学习方法,强调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意义以及学习中不断接触的新知识以及曾经学习过的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深度学习相比一般学习而言更加讲究学习内容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应用,而深度学习的理论研究目前在高中英语领域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本课题就将以深度学习理论框架为指导基础,结合实际教学阐述深度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中得出一些基础建议,使教师能够通过研究扎扎实实改进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近年以来,我国很多学校开展了课改活动。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不惧困难,努力探索,呈现出一片百花齐放的局面。《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在《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教育专家提出:教法研究应从一般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层面提升到理论探究层面,通过教学反思和课题申报两种方式来展开。其目的是通过研究更新教学理念,突破只停留在教学技术层面的重复研究模式,努力争取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而怎样使得课堂更高效,更有利学生发展,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机器学习领域的泰斗Geoffrey Hinton和他的学生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开启了深度学习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浪潮。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要观点:
1、多隐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优异的特征学习能力,学习得到的特征对数据有更本质的刻画,从而有利于可视化或分类;
2、深度神经网络在训练上的难度,可以通过“逐层初始化”(layer-wise pre-training)来有效克服,在这篇文章中,逐层初始化是通过无监督学习实现的。
深度学习可通过学习一种深层非线性网络结构,实现复杂函数逼近,表征输入数据分布式表示,并展现了强大的从少数样本集中学习数据集本质特征的能力。(多层的好处是可以用较少的参数表示复杂的函数)深度学习的实质,是通过构建具有很多隐层的机器学习模型和海量的训练数据,来学习更有用的特征,从而最终提升分类或预测的准确性。因此,“深度模型”是手段,“特征学习”是目的。深度学习强调了模型结构的深度,通常有5层、6层,甚至10多层的隐层节点; 明确突出了特征学习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通过逐层特征变换,将样本在原空间的特征表示变换到一个新特征空间,从而使分类或预测更加容易。与人工规则构造特征的方法相比,利用大数据来学习特征,更能够刻画数据的丰富内在信息。
故而,本课题定为““深度学习”高中英语教学改进与教研方式转变探究”,它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分析出课改中制约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对学生存在的肤浅学习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在厘清学习概念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中的课程与教学进行反思,实现概念与范式的重构。以学校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学习理论中的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着眼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基点,探索设计、架构并实践课堂教学新的有效方式与操作策略系统,通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改变学生低效学习的现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构建平台,达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应有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国外,20世纪初,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机械记忆的知识与能够灵活运用在生活中的知识的区别是很大的,因此,为广泛探索将知识由记忆到应用的方法提供的强大的推动力。学习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深度学习椒将所获取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处理并进行整合,人们的生活需要收集到众多零散的,不系统的信息,但为零散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来服务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为适应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者和研究者们纷纷提倡追求深度思考的方式。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在深度学习方面进行深入探究,经过不断研究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理论体系,并将这一方法运用到暗送秋波的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高了西方国家的教育水平。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兰德认为深度学习比较注重目的性,通过深度学习来提高新旧知识之间的链接。Parsons在研究中指出,深度学习就是学习经验的一种积累,通过深度学习来提高自我学习的迁移能力,让学习变得更有效率。
在国内,学者们对深度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范围也相对单一,主要以教育领域为主,在深度学习的研究与西方学者的研究也有所区别。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在本世纪初,主要与美国教育协会发表的相关教育技术修订有关,在这次教育协会上,重点强调了深度学习的意义,并对深度学习的相关意义进行了阐述。我国著名教育学者何玲在2005年发表的相关研究报告中对深度学习进行了研究分析,她指出深度学习是实现自我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学习能够形成完整的模式,对解决和处理信息具有重大作用。我国学者孙银黎在其发表的相关报告中提到,深度学习是通过深层次分析探究,对知识结构进行程序转化的一种方式,能够优化学习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叶晓芸在其研究论文中对深度学习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深度学习,学习人员能够提高知识的分别能力,对知识的优劣程度以及积极或消极性进行区分,并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进行转化。
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深度学习主要是指在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对学习进行深度开发,让学生通过新知识,新内容去对其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其本质、内涵、意义,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不断分析研究中形成新的学习模式,转变原来的学习思路,通过深化学习,形成自我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深度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能够有效改变思维方式、形成深度思考的习惯,最终掌握知识的深层结构,达成理解知识的最终目标。深度学习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然后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建立其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让知识结构肯知识框架更完整。换言之,为了达到内容的深度学习,是要经过多重思考步骤的。它可能需要基本的背景知识,它是耗时的,为了掌握它,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决心。大部分复杂思维不是直接连接的;而是必须由传授来获得。多数学生缺乏接触,训练和定向技能来进行综合水平的思考。因此,深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帮助,是自主性综合学习的一种有效措施,从而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深度学习最初是从机器学习领域引入的术语,从国外到国内,经过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探索,奠定了它在学术界的地位,也被认为是学生胜任21世纪工作和公民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针对学术界对深度学习的重视和它的现实意义,我们有理由认为深度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也正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对教师在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时代的教师对深度学习的有效学习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活动和思考。
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提出的重要概念。它与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肤浅学习不同,更加强调和关注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批判性地学习,要求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的完整含义,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深度学习对于学习者学会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深度学习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学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向科研要效益,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形成深度学习模式教学。
2.通过教育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一线教师教学教研水平。
3.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研究,改进英语的教和学。
4.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课改中中学英语教和学的现状。
2.分析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低效之归因。
3.有关深度学习理论学习,实验教师培训。
4.深度学习中英语教案学案的设计研究。
5. 进行集体备课、展示、评课和专家点评验证几点尝试是否有效。实践前后教师深度学习模式理念研究,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
6.实践前后学校教学质量对比研究。
7.进行英语深度学习模式研究,尝试提出课改实践中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8. 不断完善,全校推广,经验总结,撰写论文。
六、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利用有效性进行持续性的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再实践、分析,寻求原因及最佳解决方案。
2.文献资料研究法。了解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专家、同仁的著作、文章等,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重点学习研究专家研究理念、原则、效果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3.课题组分析讨论法。定期与课题组老师及专家进行课题教研,及时交流近期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积极寻求办法,解决课题遇到的问题。
4.课堂观察法。经常去听课题组内老师的课,观察他们在课堂中对提出的策略使用情况,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优化策略使用的有效性。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文本成果
1. 完成开题报告、形成中期报告、完成结题报告,由课题专家指导及鉴定。
2. 完成系列论文:《“深度学习”高中英语教学改进与教研方式转变探究》等。
3. 完成调查问卷、调查报告、课堂实录光盘、教学课件设计、导学案、相关视频,形成研究性成果等。
(二)实践成果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自信心和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3.创建深度学习模式课堂,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5.促进学校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行动研究模式,促进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樊雅琴,王炳皓,王伟,等.《深度学习国内研究综述》
[2]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
[3]胡丹.《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4]Goodfellow, Bengio, Courville 《Deep Learning》
[5]Michael Nielsen 《Neural Networks and Deep Learning》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构建;深度学习模式;新的有效方式;学习素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我校发展现实的需要
1、我校是一所普通县城中学,地理位置偏僻,消息闭塞,生员来自于农村,绝大数无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教师精心备好一节课,精神饱满地走上课堂,能够顺顺利利地有效上完一节课较难,无论教师采用启发式、诱导式或其他教法,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也没有有效的学习。这样以来教师没有了教学成就感,学生也失去了学习兴趣,使得近年来我校英语成绩不理想,很难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的有效性,其次更难跟上近几年来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中教育普及步伐。面对这种状况,依据新课堂教学原则中的面向全体原则,先学后教原则及深度发展运用原则,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进行构建英语深度学习模式课堂的研究是我校发展现实的需要。
2、目前我校课堂教学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基本都是照搬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如“填鸭式”模式、洋思模式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辽宁盘锦实验中学的“六步教学法”,山东滨州清怡中学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等等。虽然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微乎其微。课堂上有的教师生搬硬套,有的教师慢慢摸索,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其实是一堂学生什么都没有学到的无效课堂。语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为了加快教师的业务成长,使其在教育教学上少走弯路。通过对构建高中英语深度学习模式课堂的研究,探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方法,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从而使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的有效,有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也能帮助教师逐步提高业务能力适应新课堂教学的要求。
3、我们目前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传统模式的影响。虽然推行新课改好几年,但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仍旧影响新课改的推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上课什么教具都不带,只带一张所谓的导学案,“老师灌,学生装”,课堂没有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不突出,没有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关心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单一乏味,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教学设计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缺乏个性化和层次性;课堂上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方法,即:目标学习法﹑联系实际学习法﹑合作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归纳反思学习法等,而是一味满足应试教育缺乏有效性和科学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虽然进行了互动,但没有达到互助,也没有得到一定的评价,学生没有成功的体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关键,所以热热闹闹的小组活动失去作用。
﹙二﹚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改进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侧重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突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通过我们在不断地实践逐渐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表面热闹的课堂背后却是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教师队伍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今天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面对这样的困境,进行构建高中英语深度学习模式课堂教学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还能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相互衔接,有助于克服“两张皮”现象,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良性发展。有效教学是提高语言学习的前提和条件,而高效的深度学习模式是教学的最佳载体,因此,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高中英语深度学习模式的研究成为目前急需。
深度学习也是一种讲究高阶思维层次的学习方法,强调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意义以及学习中不断接触的新知识以及曾经学习过的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深度学习相比一般学习而言更加讲究学习内容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应用,而深度学习的理论研究目前在高中英语领域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本课题就将以深度学习理论框架为指导基础,结合实际教学阐述深度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中得出一些基础建议,使教师能够通过研究扎扎实实改进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近年以来,我国很多学校开展了课改活动。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不惧困难,努力探索,呈现出一片百花齐放的局面。《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在《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教育专家提出:教法研究应从一般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层面提升到理论探究层面,通过教学反思和课题申报两种方式来展开。其目的是通过研究更新教学理念,突破只停留在教学技术层面的重复研究模式,努力争取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而怎样使得课堂更高效,更有利学生发展,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机器学习领域的泰斗Geoffrey Hinton和他的学生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开启了深度学习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浪潮。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要观点:
1、多隐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优异的特征学习能力,学习得到的特征对数据有更本质的刻画,从而有利于可视化或分类;
2、深度神经网络在训练上的难度,可以通过“逐层初始化”(layer-wise pre-training)来有效克服,在这篇文章中,逐层初始化是通过无监督学习实现的。
深度学习可通过学习一种深层非线性网络结构,实现复杂函数逼近,表征输入数据分布式表示,并展现了强大的从少数样本集中学习数据集本质特征的能力。(多层的好处是可以用较少的参数表示复杂的函数)深度学习的实质,是通过构建具有很多隐层的机器学习模型和海量的训练数据,来学习更有用的特征,从而最终提升分类或预测的准确性。因此,“深度模型”是手段,“特征学习”是目的。深度学习强调了模型结构的深度,通常有5层、6层,甚至10多层的隐层节点; 明确突出了特征学习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通过逐层特征变换,将样本在原空间的特征表示变换到一个新特征空间,从而使分类或预测更加容易。与人工规则构造特征的方法相比,利用大数据来学习特征,更能够刻画数据的丰富内在信息。
故而,本课题定为““深度学习”高中英语教学改进与教研方式转变探究”,它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分析出课改中制约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对学生存在的肤浅学习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在厘清学习概念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中的课程与教学进行反思,实现概念与范式的重构。以学校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学习理论中的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着眼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基点,探索设计、架构并实践课堂教学新的有效方式与操作策略系统,通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改变学生低效学习的现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构建平台,达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应有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国外,20世纪初,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机械记忆的知识与能够灵活运用在生活中的知识的区别是很大的,因此,为广泛探索将知识由记忆到应用的方法提供的强大的推动力。学习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深度学习椒将所获取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处理并进行整合,人们的生活需要收集到众多零散的,不系统的信息,但为零散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来服务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为适应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者和研究者们纷纷提倡追求深度思考的方式。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在深度学习方面进行深入探究,经过不断研究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理论体系,并将这一方法运用到暗送秋波的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高了西方国家的教育水平。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兰德认为深度学习比较注重目的性,通过深度学习来提高新旧知识之间的链接。Parsons在研究中指出,深度学习就是学习经验的一种积累,通过深度学习来提高自我学习的迁移能力,让学习变得更有效率。
在国内,学者们对深度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范围也相对单一,主要以教育领域为主,在深度学习的研究与西方学者的研究也有所区别。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在本世纪初,主要与美国教育协会发表的相关教育技术修订有关,在这次教育协会上,重点强调了深度学习的意义,并对深度学习的相关意义进行了阐述。我国著名教育学者何玲在2005年发表的相关研究报告中对深度学习进行了研究分析,她指出深度学习是实现自我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学习能够形成完整的模式,对解决和处理信息具有重大作用。我国学者孙银黎在其发表的相关报告中提到,深度学习是通过深层次分析探究,对知识结构进行程序转化的一种方式,能够优化学习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叶晓芸在其研究论文中对深度学习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深度学习,学习人员能够提高知识的分别能力,对知识的优劣程度以及积极或消极性进行区分,并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进行转化。
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深度学习主要是指在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对学习进行深度开发,让学生通过新知识,新内容去对其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其本质、内涵、意义,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不断分析研究中形成新的学习模式,转变原来的学习思路,通过深化学习,形成自我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深度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能够有效改变思维方式、形成深度思考的习惯,最终掌握知识的深层结构,达成理解知识的最终目标。深度学习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然后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建立其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让知识结构肯知识框架更完整。换言之,为了达到内容的深度学习,是要经过多重思考步骤的。它可能需要基本的背景知识,它是耗时的,为了掌握它,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决心。大部分复杂思维不是直接连接的;而是必须由传授来获得。多数学生缺乏接触,训练和定向技能来进行综合水平的思考。因此,深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帮助,是自主性综合学习的一种有效措施,从而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深度学习最初是从机器学习领域引入的术语,从国外到国内,经过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探索,奠定了它在学术界的地位,也被认为是学生胜任21世纪工作和公民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针对学术界对深度学习的重视和它的现实意义,我们有理由认为深度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也正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对教师在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时代的教师对深度学习的有效学习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活动和思考。
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提出的重要概念。它与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肤浅学习不同,更加强调和关注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批判性地学习,要求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的完整含义,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深度学习对于学习者学会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深度学习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学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向科研要效益,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形成深度学习模式教学。
2.通过教育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一线教师教学教研水平。
3.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研究,改进英语的教和学。
4.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课改中中学英语教和学的现状。
2.分析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低效之归因。
3.有关深度学习理论学习,实验教师培训。
4.深度学习中英语教案学案的设计研究。
5. 进行集体备课、展示、评课和专家点评验证几点尝试是否有效。实践前后教师深度学习模式理念研究,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
6.实践前后学校教学质量对比研究。
7.进行英语深度学习模式研究,尝试提出课改实践中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8. 不断完善,全校推广,经验总结,撰写论文。
六、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利用有效性进行持续性的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再实践、分析,寻求原因及最佳解决方案。
2.文献资料研究法。了解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专家、同仁的著作、文章等,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重点学习研究专家研究理念、原则、效果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3.课题组分析讨论法。定期与课题组老师及专家进行课题教研,及时交流近期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积极寻求办法,解决课题遇到的问题。
4.课堂观察法。经常去听课题组内老师的课,观察他们在课堂中对提出的策略使用情况,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优化策略使用的有效性。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文本成果
1. 完成开题报告、形成中期报告、完成结题报告,由课题专家指导及鉴定。
2. 完成系列论文:《“深度学习”高中英语教学改进与教研方式转变探究》等。
3. 完成调查问卷、调查报告、课堂实录光盘、教学课件设计、导学案、相关视频,形成研究性成果等。
(二)实践成果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自信心和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3.创建深度学习模式课堂,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5.促进学校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行动研究模式,促进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樊雅琴,王炳皓,王伟,等.《深度学习国内研究综述》
[2]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
[3]胡丹.《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4]Goodfellow, Bengio, Courville 《Deep Learning》
[5]Michael Nielsen 《Neural Networks and Deep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