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作者】 胡 青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箭小学)


【正文】本研究立足于茅箭小学,对本校学困生现有不良学习习惯进行分析,找出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学困生的成因各不相同,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意识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十分重要,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一样有价值,研究学困生的特征及转化策略很有必要。
  一、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特征
  1、学习前没有任何计划,不做课前准备,经常忘带东西,忘记作业等。从不预习、复习,对考试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学习的动力。
  2、对于课堂知识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数学经常用错公式,书本例题一模一样的题目会做,稍微一变就无从下手。比如,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这个知识点,但是不会解决单位换算的题目,知道速度×时间=路程,但是在实际解决问题时,找不出相关信息。
  3、基础差,课堂上新知识有兴趣听,一旦涉及到旧知识,一脸茫然,听不懂后就干脆不听,单元小结还可以,综合检测就一塌糊涂了。长此以往,基础越来越差,逐渐被老师遗忘,被同学边缘化。
  想要转变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关键在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经过探讨,我认为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1、课前预习,培养学困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一个班级的优生已经养成了预习习惯,不需要老师督促。但是对于中差生,就需要教师明确预习要求,比如:要求读课文两遍,写生字两遍,画出新词和句子,思考主要内容和段落层次等。继而采取得力的措施,督促他们把预习落实到实处。预习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学困生完成了预习任务,在课堂上才不会迷迷糊糊,听得懂才能继续听下去,才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预习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很大作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2、课堂专注,培养学困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学困生一般都自卑、胆怯、惧怕老师,所以学困生很少亲近老师,无法热爱课堂。那么老师要做的首先应该是把微笑带进课堂,对学困生多一份鼓励,多一份宽容,少一些打击。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存在感和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逐渐就会缩短自己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课堂成功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表扬学困生,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偶尔也让他们成为榜样。学困生答错问题时,坚决避免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斥责。这时候,如果老师能蹲下身子,倾听他的思考,引导、沟通,鼓励他们大胆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平和地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做到平等地交流,学困生才会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对自己的尊重,把“要去学”变成“我要学”。
  3、课后自觉,培养学困生独立写作业的习惯。
  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差、自控能力弱,培养他们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老师布置的作业全班学生都一样,对于优等生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对于学困生,他们可能要花费双倍的精力。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巧布置作业,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作业太多、太难,他们自然会望而生畏,久而久之他们会厌学、害怕作业,教师要多花时间,给他们布置简单、容易的作业,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作业量减少了,学生更容易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早上的作业下午完成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表扬和赞许,及时讲评他们的作业,比如他的字写得漂亮,进步很大等等,让他们体会到老师一直在关心他,他在同学面前也有自豪感,会更加努力。在以后的作业中会更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少出错。
  作为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课前认真备课,对待学生做到一视同仁,特别要尊重和关心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对他们要以平和的心态,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耐心辅导,一点一滴地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其实就是客服不良习惯的过程,需要孩子的积极配合,孩子以接受的情绪对待老师,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顺利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