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游戏化打击乐活动的组织方法

【作者】 张玲歌

【机构】 (陕西省兴平市西城第二幼儿园)


【正文】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大多数幼儿都有一种天生的节奏感,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节奏是音乐的重要元素,是音乐的灵魂与精髓,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有了节奏才使得音乐更富有生命力,幼儿只有较好地掌握了音乐的节奏,感受了音乐的节奏,感受了音乐中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也就是通过节奏去认识、理解音乐。打击乐节奏活动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课程,他们在音乐中体验打击乐乐趣,在玩打击乐的同时感受了音乐的魅力。根据平时在教学中对打击乐的理解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要选择合适的乐曲
  刚开始练习打击乐时最好选择节奏鲜明的乐曲,因为节奏特点明显的乐曲容易敲击出效果。如一些进行曲,这样便于幼儿掌握节奏特点,待幼儿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再选择一些节奏较复杂的乐曲。小班可以2/4、3/4拍乐曲为主,如《大雨和小雨》这首乐曲很适合小班幼儿作为打击乐的乐曲,这是一首2/4的乐曲,节奏特点非常明显,前八小节与后八小节旋律完全相同,中间八小节有所变化。在配器时可以根据乐曲中间八小节是高潮的特点,多选用一些乐器,同时节奏可与前后有所不同。前、后两段可以节奏相同,这样既便于幼儿掌握,同时也会使敲击出的效果悦耳、动听。另外,许多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如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乐曲,节奏型都比较明显,易于幼儿理解把握,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情。还可以结合孩子们所喜爱的乐曲,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要多注意、多观察孩子们平时爱唱的歌曲,从中选择适合打击配乐的乐曲,因为关注幼儿的兴趣,更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打击乐的积极性。
  二、打击乐器使用的“游戏化”,能带给幼儿创新的思维
  创造性地使用各类不同材质的乐器,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更积极主动。
  如今的社会提倡的是环保,创造性地将废旧材料变成打击乐器,不仅可以进行环保教育,更总要的是培养幼儿创造思维的能力。一个奶粉桶加一个易拉罐捆在一起,就成了好玩的班加鼓;一个蛋糕盒可以变成了小鼓;易拉罐里装些石子儿就成了沙锤等等。还有石块、竹子、木棒都可以用来做打击乐器,每一种都能敲出特别的音响。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孩子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幼儿天生好奇心强,极易受客观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兴趣,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新”、“异”来诱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直接兴趣。如打击乐《锅碗瓢盆交响曲》,用的就是锅碗瓢盆原生态的物品,使之发出来的声音也是原生态的。孩子们拿着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做打击乐器,演奏着乐曲,开心极了。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角,始终都在积极参与,他们从中不仅享受到音乐的美和打击时的乐趣,在相互敲打中,发现了一些小秘密,如孩子们发现碗身和碗身相互敲打时声音小,碗身敲碗底时声音稍高,碗底敲碗底时声音最响;敲打用小盆做成的小鼓时,敲击不同的部位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等等。这给孩子增添了对声音探讨的兴趣,也给孩子的游戏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三、营造良好的打击乐活动氛围,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学习打击乐,先让幼儿欣赏、熟悉、感受、理解音乐的内容、性质、风格及乐器结构,让幼儿熟知与了解各种打击乐并会操作。小班我们要求认识的有铃鼓、串铃、三角铁、碰铃、响板、沙锤等,演奏时要求幼儿手腕放松、灵活、不僵硬、有弹性,能控制手的动作,引导幼儿在敲、打、拍、摇动、抖动中,感受音响的效果及其带来得愉快感,只要能按照一定的速度拍打、与音乐节拍一致;对于中班的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节奏活动,增加了特色乐器小鼓,既练习了手的动作,又发展了节奏感和控制手腕肌肉的能力,根据作品拟定初步的演奏方案;进入大班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担任指挥并将特色乐器大鼓、非洲鼓、双响筒等加入到打击乐演奏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打击乐的热情、兴趣与爱好,力求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幼儿始终处于唱唱、跳跳、敲敲、打打的活动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不断提高。
  四、训练幼儿对基本节奏型的模仿记忆
  准确拍出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有效且最合适的方法,请孩子们经常模仿拍节奏,培养听辩与记忆节奏的能力,我们创造了在演奏之前先认谱法,由于标准的曲谱认知过程复杂且不易孩子理解,因此我们设计出易被幼儿直观记忆理解的,反映音乐总体结构的图谱来帮助幼儿对音乐进行总体把握,可根据动作、图形来设计,这样幼儿很快就能掌握与熟悉乐曲的节奏、节拍。
  五、“声势”训练进一步感知体验节奏
  音乐的节奏和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体动作同时也是感受音乐节拍、节奏的基础,要想让孩子更好掌握感知音乐,除了语言必须通过动作,不仅让孩子动手,还要动腿、动脚、拍腿、拍肩、跺脚等“声势”进行节奏训练,对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听觉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他们在练习时只有全神贯注才能立即做出反应,一开始进行练习时要简单,速度要慢、由易而难,逐渐增加节奏变化。每次声势练习时间要短,一条内容练完迅速转换。有了前面的语言和声势作铺垫,既而鼓励幼儿自己创编,可以这样指导:采取先从朗诵入手,进行节奏训练,反复多练一个节奏,然后用拍手替代朗诵,再用敲击乐器学习这个节奏,只要节奏准确就行,有了基础在加进第二个节奏型,鼓励幼儿自己去创造。这种让幼儿直接参与伴奏的方法可使幼儿获得更深的体验,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反复说、听、做中模仿节奏的练习是节奏训练的基本方法。人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拍、节奏的基础,注重通过节奏活动,将音乐与语言、声势动作巧妙结合,可不失是一种绝妙的做法!
  六、情景游戏化贯穿整个活动之中,让幼儿参与其中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趣,寓教于乐,使幼儿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我们的音乐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以游戏化或者角色方式进行,幼儿始终处于活动的主角,始终都在积极参与活动,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多想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打击乐是根据乐曲来打击乐器,通过各种乐器给音乐配伴奏以使乐曲更动听。同时也能使幼儿通过乐器敲击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真正实现打击乐教学游戏化是让幼儿在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享受。在打击乐活动中要充分相信幼儿,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幼儿欣赏、感受、体验在先,创造表现在前。让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探索,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